深夜十一点,我正准备下班,急诊室突然送来一位昏迷的老年患者。护士小王焦急地向我介绍:"张医生,这位是李大爷,68岁,有十年高血压病史,平时一直在服用降压药。家属说他今天早上量血压还挺正常,怎么晚上突然就倒下了。"
我赶紧查看病人情况,血压测出来高达198/110mmHg。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最近接诊的几位类似病例,都与这突如其来的寒潮有关。
李大爷的儿子在一旁急得直搓手:"医生,我爸平时挺注意的,天天按时吃药,怎么会这样?"
经过紧急处理,李大爷的状况逐渐稳定。等他清醒后,我详细询问了病史。原来这两天天气骤变,气温从15度降到了零度以下,李大爷觉得冷,就把平时散步的习惯给停了,整天窝在屋里。再加上最近儿媳要生产,他心里总惦记着,这血压自然就上去了。
这样的病例在寒冷季节并不少见。作为一名从医二十年的心内科医生,我深知气温骤降对服用降压药患者的影响有多大。
说起来,人体血压调节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这个变化更需要格外注意。
记得去年冬天,我接诊过一位退休教师王女士。她也是服用降压药多年,一直控制得不错。那天早上气温骤降,她穿得不够厚实就出门买菜,回来后就觉得胸闷气短。测血压时发现收缩压比平时高了30多点。
通过这些临床经验,我总结出了几个重要的隐患,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第一个隐患是血压波动加大。寒冷天气会刺激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自然上升。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调整用药,很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
就拿李大爷来说,他平时的降压药剂量是根据常温环境下制定的,在气温骤降时就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这就像是开车上坡,需要适当加大油门一样。
第二个隐患是运动方式不当。很多患者担心寒冷,就完全放弃了运动。殊不知,适度运动恰恰能帮助血压平稳。我建议患者可以选择室内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能保暖又能保持运动量。
第三个隐患是情绪波动。寒冷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加上活动受限,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情绪波动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
我曾经遇到一位患者,平时爱打太极拳的他,因为天气寒冷被迫待在家里,心情焦虑,结果血压也跟着升高了。后来我教他一些简单的呼吸放松法,情况才逐渐好转。
第四个隐患是服药时间不当。有些患者觉得天冷了,就改变服药时间。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降压药需要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随意改变服药时间会影响药效。
第五个隐患是饮食不当。寒冷天气,很多人喜欢吃些火锅、烧烤这样的热腾腾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含盐量高,会加重血压负担。
回到李大爷的治疗上,我除了调整了他的药物方案,还特别叮嘱了几点注意事项:一定要坚持在室内测量血压,保持记录;适当增加室内运动量;注意保暖,特别是清晨起床和夜间上厕所时要穿戴整齐;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
经过调整,李大爷的血压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临走时,他握着我的手说:"张医生,这次真是让我明白了,高血压治疗不光是吃药那么简单啊。"
看着李大爷康复出院,我深感欣慰。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经验,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安全度过寒冷天气。毕竟,治疗的关键不仅在于吃药,更在于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科学的管理。
冬季已至,愿每一位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都能平安健康!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