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交大变局:“宝宝巴士”为何能让“巨无霸”失宠?

硕果廉博说事 2025-01-28 06:40:38

2025年初,不少青岛居民发现,新的公交车体形“缩水”了,青岛“宝宝巴士”在多条线路陆续上线。

1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以《越来越小的公交,如何越来越好》为题,关注公交车小型化主题,深入阐释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当下发生的时代变革。

一,以青岛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出现新一波“宝宝巴士”上路,而常规公交客流连降十年,“巨无霸”公交车失宠,主要有以下普遍原因:

出行方式多元化

- 地铁网络完善:青岛不断推进地铁建设,地铁网络逐渐覆盖更多区域。地铁的准时性、快速性和大运量吸引了大量乘客,尤其是通勤族,成为他们出行的优先选择。

- 私家车增多:经济发展使青岛居民收入提高,购车成本降低,私家车保有量大幅增加。2014-2024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翻了1.3倍,青岛也不例外。私家车出行自由灵活,可按需随时出发和停靠。

- 共享出行便利: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解决了短距离出行难题,价格实惠、取用方便。网约车平台的发展,让居民能按需叫车,享受门到门服务,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公交自身因素

- 运营成本高:“巨无霸”公交车购置成本高,占用道路资源多。在客流量下降的情况下,空载或低载运行会导致单位乘客运营成本增加,而小型“宝宝巴士”购置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小型公交车每辆可实现百公里运行成本节约200元左右,每年可节约9万元,在客流量下降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 线路不灵活:传统公交线路固定,难以根据客流变化及时调整。“巨无霸”公交车车身长、转弯半径大,在青岛的陡坡小巷、小区窄路等难以通行。青岛推出“宝宝巴士”主要投放于微循环公交线路,像403路、415路、418路等都是对接小区和主要旅游景点的线路。“宝宝巴士”可以深入到地铁无法到达的陡坡小巷、大型公交车无法进入的小区窄路,更好地实现与地铁、大型交通枢纽的有效衔接,填补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空白。

- 乘车体验差:公交车行驶速度慢,易受交通拥堵影响,站点多、停靠频繁,整体出行效率低。车内环境可能拥挤、嘈杂,舒适性欠佳。“宝宝巴士”采用短前悬设计、中部平铺式电池等设计,车厢内空间更宽敞;配备360度环视系统、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安全性更高;还有驾驶员座椅加热、扶手加热、USB接口等配置,提升了乘坐的舒适度。

社会与政策因素

- 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出行需求更注重便利性和舒适性。“宝宝巴士”可深入社区,方便老年人出行,且车内设施可能更适合老年人需求。

- 城市规划与发展:青岛城市扩张,出现更多功能区和居住小区,交通需求多样化。“宝宝巴士”可加强区域间联系,填补交通空白,如服务新开发但交通配套不完善的区域。

- 绿色环保政策推动:“宝宝巴士”一般为新能源车辆,符合绿色出行理念,能减少碳排放,助力青岛实现环保目标,也符合政策导向。

市场需求与消费观念转变

- 个性化需求增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公交服务,希望出行更个性化。“宝宝巴士”可根据特定需求定制线路和服务,如旅游专线、通勤班车,还可提供特色服务,满足不同乘客群体需求。

- 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宝宝巴士”外观可爱、造型新颖,搭载智能设备,如360度环视系统、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能给乘客带来新鲜感和科技感,吸引年轻人和儿童。

二,除了刚才提到的出行方式多元化、社会与政策因素等宏观方面原因外,针对青岛的具体情况还有城市特点与需求

- 地理特征契合:青岛地势南北高起、中间低下,多丘陵山地,道路相对复杂,小型公交车转弯半径小,能够在狭窄街道和陡坡等复杂路况中穿行自如,更适应青岛的地形。

- 旅游城市需求:作为旅游城市,青岛有很多游客集中在景点和沿海区域。“宝宝巴士”可以灵活地设置旅游专线,将游客从酒店、车站等送往各个景点,方便游客出行的同时,也能缓解旅游旺季的交通压力。

- 城市形象与文化:“宝宝巴士”外观可爱、造型新颖,具有一定的视觉吸引力,成为城市的一道新风景线,有助于提升青岛的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创新与活力,也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 政策契机:2024年,国家有以旧换新政策机遇,青岛借此更新引进了5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和1000余套动力电池,为“宝宝巴士”的上线提供了政策和资源支持。

0 阅读:77
硕果廉博说事

硕果廉博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