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老龄化情况:
全国总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082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71db9489da934380e8b3fed1698502af.jpg)
人到老年阶段通常会面临几个比较关键的“坎”:
健康坎
- 身体机能衰退: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如心血管系统易出现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问题,呼吸系统功能变弱,消化系统对营养的吸收能力降低,骨骼密度减少,肌肉量流失,导致行动不便,易摔倒骨折。
- 慢性疾病多发: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心理坎
- 孤独感与失落感: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生活节奏变化大,与同事、朋友的交往减少,加上子女可能因工作等原因不在身边,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和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
- 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身体机能变差和疾病增多,使老年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衰老,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健康和未来,影响心理健康。
经济坎
- 收入减少:退休后主要经济来源变为养老金,收入往往比工作时大幅减少。若没有足够的储蓄或其他稳定收入来源,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生活品质。
- 医疗支出增加:因健康问题,老年人医疗需求增多,医疗费用成为重要支出。一些高额的治疗费用、药品费用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若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障,经济压力会更大。
社交坎
- 社交圈子变窄:离开工作岗位和熟悉的社交环境后,老年人社交范围缩小,新的社交机会减少,难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导致社交活动匮乏。
- 融入新环境困难: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老年人在适应新的社交方式和环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对网络社交等新形式不熟悉,难以融入年轻一代的社交圈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54591b22e9685484fb0070e3a0cd049b.jpg)
具体分年龄段进行详细分析:
60-65岁:退休适应与健康转折坎
- 社会角色转变:离开工作岗位,原本规律的工作生活被打破,社交圈缩小,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心理上需要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 健康状况变化:身体开始出现一些明显变化,如肌肉力量减弱,体能下降,爬楼梯、搬运重物等日常活动可能会感到吃力。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开始初现端倪,虽然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需要开始关注健康管理。
- 家庭关系调整:子女大多已经成年独立,可能面临与子女的分离或角色转变,从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或需要与子女协商养老等问题,家庭关系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
70-75岁:慢性疾病与认知衰退坎
- 慢性疾病困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症状逐渐加重,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身体残疾,限制行动能力。
- 认知能力减退:大脑功能进一步衰退,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明显下降,可能会经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找不到东西、难以完成复杂的计算或思考任务。部分老人可能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增加了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 经济压力增加:随着医疗需求的增多,医疗费用支出大幅上升,而养老金等收入可能相对固定,可能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在选择医疗服务和药品时可能会有所顾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b56b0704f53dab9e94b36284824819a2.jpg)
80岁及以上:失能与心理危机坎
- 身体机能失能:身体各器官功能严重衰竭,可能会出现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如长期卧床、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丧失,容易引发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死亡风险。
- 心理问题突出:由于身体状况极差,活动范围局限在室内或床上,与外界接触极少,孤独感、抑郁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达到高峰,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 家庭照护负担:对家人的依赖程度极高,给子女或照护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照护者可能会出现疲惫、焦虑等情绪,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