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2000万,死亡近1000万(WHO数据)。在中国,情况更为严峻:每年新发癌症约457万例,死亡超300万,相当于每分钟8人确诊,5人去世(2022国家癌症中心数据)。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稳居发病率前五,癌症早已不是“罕见病”,而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抗癌是场久战,对于抗癌新药的研发从未停止过,新药的不断研发出来,逐步的接近希望。近年抗癌国产CAR-T新药“阿基仑赛注射液”引发关注,它不仅是一个抗癌新药,更是我国在抗癌研究的突破!
一、CAR-T是啥?把免疫细胞变成“肿瘤杀手”CAR-T疗法就像给身体里的免疫细胞装上了“GPS导航”和“武器库”。医生会从患者血液里提取T细胞(免疫系统的士兵),在实验室里给它们装上“CAR蛋白”(能精准识别癌细胞的定位器),再把这些升级版细胞大量培养后回输到体内。这群“特种兵”能精准追杀癌细胞,尤其适合血液肿瘤(比如淋巴瘤、白血病)。

国产CAR-T“阿基仑赛”的上市,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它主要针对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数据显示:约60%-80%的患者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近半数人达到“完全缓解”(肿瘤消失或几乎消失)。更有患者两个月内实现长期生存突破,堪称晚期癌症的“破局利器”。
三、副作用:疗效背后也有“风暴”CAR-T虽强,但“杀伤力”可能伤及自身。最常见副作用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表现为高烧、低血压、呼吸困难(类似重感冒),严重时需进ICU;另一种是神经毒性,如头痛、意识模糊。不过医生已有成熟应对方案,比如用托珠单抗阻断炎症因子,多数人1-2周内恢复。

120万的天价背后,是真正的“私人订制”:每份CAR-T都需单独提取患者细胞,在严格无菌环境下培养改造,全程耗时2-3周,成本极高。加上研发投入巨大、适用人群有限,短期内降价困难。不过随着技术普及和医保谈判推进,未来价格有望“降温”。
五、谁适合用?不是所有癌症都能“打这一针”目前CAR-T主要针对血液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对肺癌、胃癌等实体瘤效果有限。患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现有疗法(化疗、靶向药)失效;二是身体能承受细胞治疗的风险。医生会评估病情、体能状态和经济条件,非“砸钱就能用”。
六、理性看待:是希望,但不是“万能钥匙”CAR-T让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但它并非对所有人有效,且长期疗效仍需观察(少数人可能复发)。它更像是癌症治疗的最后一张“王牌”,而非首选方案。科学家们正在研发通用型CAR-T(不用定制,价格更低)、攻克实体瘤难题,未来值得期待。
天价药离普通人有多远?CAR-T的诞生证明了癌症可被“驯服”,但如何让更多人用得起、用得好,仍是难题。政策扶持、商业保险、本土研发缺一不可。至少现在,它给了绝境中的患者一束光——活着,才有机会等到更便宜、更先进的疗法。

小贴士:
- CAR-T治疗全程需密切监测,选择有经验的医院至关重要。
- 临床试验是免费尝试新疗法的机会,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主动咨询。
- 抗癌路上,理性决策比“孤注一掷”更重要,多和医生沟通备选方案。
CC
几时有商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