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催收、业绩下滑,乐信还能走多远?

智瑾见闻 2025-02-20 20:28:50

作者 l 周更

细数互联网金融发展史,很难绕开网贷这个关键词。

2007年,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传统民间借贷搭上互联网的东风,摇身成为个人对个人的网贷。

直到2018年,网贷经历了从起高楼,宴宾客,再到楼塌了的过山车发展路径。

而作为国内较早一批依托网贷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乐信无疑是从网贷向助贷及消费金融转型成功的一支,也是为数不多扛住监管大闸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从去年9月下旬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出台,远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乐信,打破长期以来低迷沉寂的股价表现,一路飙涨。截止北京时间2月18日收盘,乐信股价从不足2美元,涨至8.73美元,增幅超过400%。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尽管乐信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但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步进入存量时代,乐信也正在面临业务增长放缓、盈利质量持续下滑、暴力催收做多经营风险等客观问题,其未来之路似乎并不好走。

业绩大幅波动

盈利质量堪忧

乐信成立于2013年8月,曾获险峰长青、经纬中国、京东、华晟资本等知名机构的融资,属实资本宠儿。

凭借资本加持,乐信从一出生似乎便是奔着上市去的,从天使轮到D轮,融资过程相当顺利,2017年,乐信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X。

好景不长,本想借助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东风在华尔街大秀身法,但随着2018年行业监管迅速落地,互联网金融被按下暂停键,乐信股价一路狂跌。

从2018年3月的最高19.75美元,一路跌至2022年11月最低的1.01美元,此后乐信股价大部分时间在1-3美元之间,直到去年9月下旬,一系列金融利好政策的出台,乐信股价才扭转颓势,快速反弹。

而在监管之后,乐信结束了网贷生涯,转型助贷,成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为第三方金融机构开展筛选贷款、发放贷款、后期贷款回收等业务,旗下产品包括面向C端的分期乐、乐花卡、买吖等消费分期产品,以及面向B端,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云犀科技。

这也是大多数网贷机构的转型方向,只是由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转型为以获客和催收为主的中介机构,其盈利模式也从此前高收益、高毛利的贷款业务,转为高运营成本、低收益回报的中介业务。

从乐信上市以来的业绩表现来看,2018年至2023年,乐信营收和利润表现呈现较大波动,2019年实现营收1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58%,2020年营收同比增速暴降至9.82%,2022年更是负增长13.31%,直到2023年才重回两位数增速。

利润表现上同样是大起大落,2018年乐信实现归母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增长722.67%,次年同比增速降至16.04%,2020年直接负增长74%,而在2021年重回三位数增长达到292.27%后,2022年再度负增长近65%。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持续波动的业绩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乐信在实际经营层面缺乏稳定的营收,且营收跟利润的背离增速,也不排除通过财务数据粉饰业绩的可能,整体呈现出既不增收也不增利的局面。

从去年前三度业绩表现来看,去年一季度乐信实现营收32.42亿元,增长8.68%,实现归母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8.43%;

整个前三季度其实现营收105.4亿元,同比增长10.44%,但归母净利仅7.38亿元,同比增长-30%。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从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来看,乐信要想在第四季度实现业绩反转,尤其是扭转利润负增长的局面,难度不小,2024年业绩大概率不及2023年同期。

导致此局面的关键或许还在于乐信的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拖累盈利质量。

从利润指标来看,2022年到去年前三季度,乐信的销售毛利率始终在30%以上,表现较为稳定。但从销售净利率表现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乐信销售净利率为7%,同比减少了4.04个百分点。

此外,像分期电商等非核心业务,尽管具备一定的战略价值,但由于成本较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盈利能力较弱,拉低了整体净利润率。

高息、暴力催收、虚假宣传

做多乐信经营风险

从上述分析来看,乐信跟大部分网贷转助贷的企业一样,普遍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的转变,将进一步缩减企业毛利水平,做多经营成本,压缩盈利质量;

二是互联网金融已经步入后半段,客户增量逐渐触顶,行业竞争加剧,进一步加大企业盈利压力。

而且除了上述普遍性因素,其自身经营也尚存困境。

近年来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降利率是大趋势,也是众望所归,政策端也在有意引导金融机构降利率。导致乐信原本依赖的高利率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根据公开报道,2021年,乐信促成的借款中,年化利率低于24%的部分占比近50%,意味着半数以上的借款年化利率在24%以上。同年,监管部门要求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将年化借款利率调低至最高24%,意味着乐信超半数的借款资产面临借款利息下调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业绩波动和盈利质量下降。

到2024年,根据乐信旗下主要产品分期乐公布的利率来看,其年化借款利率已经降至8%-24%。尽管对乐信而言,相比早期利率下降明显,但参照最新LPR借款利率来看,8%以上的利息仍被不少用户投诉。

且有用户称其实际贷款利率要远高于平台公布的利率,甚至在黑猫投诉上有用户称借款实际年利率远超宣传利率,高达25%以上。

高利率意味着高风险,根据乐信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乐信出现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

根据乐信在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披露的数据,其30天以上拖欠比率分别为4.57%和4.61%,持续高于4.5%,然而自此之后,乐信未再披露30天以上拖欠比率的相关数据,表明其真实情况可能更加严峻。

与此同时,乐信90天以上拖欠比率也呈上升趋势,从2023年3月31日的2.53%上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3.7%。

拖欠比率的上升,增加了乐信的坏账风险,可能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这可能是由于乐信在客户筛选和风险评估方面,为了应对优质资产短缺的激烈竞争,不得不放宽标准,导致部分信用不良的用户获得贷款,从而增加了逾期风险。

面对较高的逾期风险,乐信也长期深陷暴力催收、高利率等合规性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0日,以“乐信”为关键词的投诉量达到37000余条,其中大部分投诉点为暴力催收和利息过高。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更有媒体报道称,乐信为抢占用户,甚至打着银行、支付宝工作人员的名义,以查看芝麻信用分、测试贷款额度为由,为店主、个体商户等人群在“分期乐”办理借款,消费者发现下款后才明白被诱导贷款。

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监管逐渐趋严,潜在的暴力催收、高息等经营性风险,也在做多乐信的合规压力。而难以获取优质资产的窘境,让其只能在高风险的钢丝绳上跳舞。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0 阅读:0
智瑾见闻

智瑾见闻

有分析、有趣、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