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刚过,便有一家财产险公司收到了千万级别的“开年罚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康在线”)被处以823.36万元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210.36万元,合计罚没1033.71万元;数十名相关责任人亦被警告并罚款131万元。
作为泰康保险集团的财险支柱,泰康在线致力于通过“保险+科技+服务”构建“保险新生态”,已连续两年获得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A类评价。但巨额罚单的出现,无疑将该公司在内部管理层面的漏洞尽数暴露。
一、盈利能力不稳,多项指标不增反降
具体来看,泰康在线及相关责任人存在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公司保险产品,编制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资金运用管理不到位等多项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对此,泰康在线回应称,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其高度重视、诚恳接受。经原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8月的常规例行检查后,该公司已于同年11月启动整改工作,并于2021年对照整改完毕。
泰康在线补充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建立常态化合规检查排查与整改追踪机制,持续强化内部管理培训,确保依法合规经营。此外,泰康在线已按时全额缴纳罚没款,并强调本次处罚对该公司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并无重大影响。
但透过泰康在线最新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可知,该公司2024年的保费收入为140.5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15.86亿元增长21.34%,净利润却由2023年的8519.28万元下滑41.31%至5000.29万元,已接近腰斩。
这也意味着,为了全额缴纳这张千万罚单中所涉及的罚没款,泰康在线消耗了2024年超五分之一的利润额。这对于盈利能力本就不甚稳定,2024年净利润还出现回落的泰康在线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往期财报显示,泰康在线近年来的综合收益总额仅在202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收益规模为1541.60万元;而在2021年和2023年,该公司分别录得综合收益总额-5807.90万元和-349.52万元,存在盈利缺口。
截止2024年末,泰康在线的综合成本率为102.28%,在承保业务上仍处于亏损状态;综合费用率为51.71%,同比上升4.14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为50.57%,同比降低2.57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泰康在线截至同期末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3%和0.25%,亦分别较2023年同期降低0.92个和0.22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与综合投资收益率则分别上升0.22个和1.87个百分点至2.23%和3.43%。
再看泰康在线的偿付能力,该公司2024年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256.16%,均较三季度末的253.49%有所增长,主要是因四季度公司盈利,实际资本上升,以及准备金风险最低资本的风险分散效应增加。
但拉长时间来看,贝多财经发现上述指标实际呈下滑趋势,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3年同期降低15.8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17.13%。而在2021年,泰康在线的上述两项指标尚可达到365.94%的水平。
二、投诉问题屡发,打虚假宣传“擦边球”
值得关注的是,仅在2024年第四季度,泰康在线便两度被金管局采取监管措施。先是在10月,该公司被指出部分安责险保障责任不全且个别条款表述待优化,未按相关规定开展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对合作的保险经纪公司跟踪评价不到位。
两个月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宝鸡监管分局又发出金融监管提示通知书,称泰康在线存在消费投诉处理流程不规范、消费投诉处理告知不规范的问题,要求其提高消保工作重视程度、规范消费投诉处理流程、规范消费投诉告知行为。
实际上,消保问题早已成为了泰康在线的经营之痛。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年累计受理金融监管总局转办投诉案件1157件,较2022年的853件增长35.64%;全年累计亿元保费投诉量增长17.25%,万张保单投诉量更是激增135%。
从保险业务类别情况看,意健险产品投诉占泰康在线所有投诉的75%;从投诉业务类型情况看,理赔环节投诉占所有投诉约70%。除此之外,该公司还自收了39663件投诉,亦主要集中在保全和理赔领域,合计占比达75%。
在第三方平台“黑猫投诉”上,不少用户对泰康在线的保险制度颇有微词。截止2月11日,与搜索词“泰康在线”关联的投诉内容共计721条,多指向违规销售、虚假推销、未经授权自动扣费等问题。
有消费者反映称,自己在泰康在线购买了一份重疾险,但在经历腿部换骨手术后,泰康在线却宣称该项手术并不属于重大疾病,拒绝理赔;第二份百万理疗险更是未出险,还存在未经当事人同事私自撤销保险的情况,维权相当困难。
2024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报揭露了泰康在线百万医疗险中暗藏的“圈套”。据悉,泰康在线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大肆宣传一款“每月1.9元,享受600万元赔付限额”的医疗保险,号称让更多普通民众享受高质量的保险保障。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600万元医疗保障”下方却一行细小的文字,提示“尊享版每月需142元(次月起扣费)”。也就是说,“每月1.9元”其实仅是吸引大众关注的首月优惠费率,次月起将恢复至正常水平。
如果点击“同意并投保”下方的灰色小字“暂不”,才会进入普惠版的付款页面。虽然普惠版的价格为每月1.9元,但其责任限额仅为300万元,且设有5万元免赔额,若投保人有社保并以社保身份结算理赔,保险公司的赔付比例仅为30%。
贝多财经注意到,时至今日泰康在线仍在社交平台上宣传着类似涉嫌误导的行为,中招的用户也不在少数。且由于在付款时默认允许开通了自动续费服务,许多消费者事后发现时,每月已被扣除了数百元保险费用。
不久前,金管局核准了靳毅的泰康在线的董事任职资格,并在任职批复中提到希望该公司人员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泰康在线的合规整改或许还需走更长的路。
来源:客银查金
作者:钟客银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