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或要“动真格”?催三胎不成,专家再出“好主意”,你赞成吗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08-09 22:12:32

前言

从今年的国内孕产妇建档登记结果来看,2023年的新生儿出生数量可能要跌破800万,迎来了历史新低。

面对这种局面,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利好的生育政策,但仍旧无法改善我国生育率持续低迷的现状。

对此,一些“专家”为了提高生育率提议,限制不生育者的继承权。

也就是说如果子女想要正常继承父母留下的遗产,那就必须要孕育下一代,如果不能有所生育,那该子女的继承权就要受到限制。

那么,专家的这种提议真的合理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中国生育率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195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生育意愿高涨。

第二次发生在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也促进了生育率的上升。

第三次婴儿潮出现在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这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日益显现,中国政府在19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这项政策旨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缓解人口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也带来了人口结构老龄化等新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生育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为了应对这一趋势,政府在201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二孩政策。

这项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试点政策的效果显示,适度放宽生育限制可能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基于试点的经验,2016年中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允许所有夫妻生育两个孩子,这项政策的出台曾一度引发生育小高峰,2016年的新生儿数量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然而,这种增长态势并未持续太久。

从2016年之后,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开始急剧下降,这种下降趋势不仅没有因为全面二孩政策而扭转,反而呈现加速态势。

到了2022年和2023年,新生儿数量更是创下了新的历史低点,这两年的出生人口不仅远低于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甚至低于许多人口学家的悲观预测。

当前,中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绝对数量上,在相对指标如总和生育率上也同样明显。

专家的提议

针对生育率持续走低的问题,一些专家提出了引人注目的建议,其中,限制不生育者继承权的提议尤其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建议的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人选择不生育,将可能失去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

这一提议的初衷是通过经济手段来鼓励生育,支持者认为,遗产继承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影响年轻人的生育决策,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人在考虑是否生育时,将继承权这一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然而,这一建议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们指出,生育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不应该与财产继承权挂钩。

批评者还指出,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它可能会加剧家庭矛盾,使得原本和睦的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为了继承权而勉强生育,这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就连法律界人士也对这一提议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与现行继承法相抵触,还可能违反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平等的基本原则,继承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应该因为个人的生育选择而被剥夺。

如今年轻人不愿生育的原因多种多样,简单限制继承权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生育率低迷的原因

当前,年轻人面临的生育意愿低下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

经济压力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大城市中,高昂的房价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即使是在二三线城市,购房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

不少家庭需要倾尽多年积蓄,甚至背负巨额贷款才能勉强实现"有房"的梦想,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往往需要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还贷,留给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经济空间变得极其有限。

与高房价相伴的是婚房要求和高额彩礼的传统,在一些地区,没有婚房就难以成婚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同时,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彩礼要求,更是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这些传统习俗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育决策。

子女教育成本的攀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支出占据了家庭开支的很大一部分。

为了让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家庭不惜投入大量金钱在补习班、兴趣培养等方面,这种"教育军备竞赛"式的投入,让一些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工作和就业压力同样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决策,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年轻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保住工作或谋求晋升,这种情况下,生育和抚养孩子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尤为宝贵。

职场对女性的不友好态度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尽管法律明文禁止就业性别歧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仍然会因为女性可能的生育计划而在招聘、晋升等方面有所顾虑,这种隐性歧视让一些女性不得不在事业和生育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年轻人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

他们不再将生儿育女视为人生的必经之路,而是更多地关注自我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一些年轻人选择推迟生育或干脆不生育。

因对政策

面对生育率持续下降的挑战,各地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以鼓励生育并支持家庭发展,这些政策涵盖了经济支持、工作制度改革和社会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层面,一些地区推出了针对新生儿家庭的补助金制度,这些补助可能包括一次性的生育奖励金,或是持续数年的育儿津贴。

税收优惠政策也成为了支持多子女家庭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区正在考虑根据子女数量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或者增加专项扣除额度,这意味着,拥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可能会享受到更多的税收减免,从而减轻经济负担。

在工作制度改革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弹性工作时间和远程办公等新型工作模式正在逐步推广,这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责任。

同时,社会各界也在努力营造尊重生育的氛围,一些城市开始在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为哺乳期的妈妈们提供便利,社区也在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帮助新手父母学习育儿知识,增进家庭关系。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让年轻人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选择生育和抚养下一代。

虽然这些政策的效果可能需要时间才能显现,但它们无疑为解决低生育率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小结

解决生育率低下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入手,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来达成目的。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一文看懂我国生育政策发展历程》

2 阅读:1027

回顾过往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