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的岳父到战地送水,见女婿不认识:长官是不是姓周

冰点百年 2024-02-07 12:31:15
前言

1946年,十旅旅长周希汉,率部打下了山西荣河县(现改为万荣县)。

周希汉夫人周璇的老家,正是荣河县。周希汉曾听夫人讲过,她家就住在县城里。

但具体住在哪个位置?周希汉是不清楚的。

那会儿,周希汉想派人去打听,可他又不敢。

原因很简单,部队打下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不是将其占据。

那么,等部队一走,国民党军还是会回来的。

若是现在相认,岂不是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吗?

与此同时,周希汉的岳父听说打下荣河县的是周希汉的部队,就有意给女婿的部队驻地送水。

当岳父见到周希汉时,却不认得。原来,他们彼此间是没有见过面的,之前只是通过书信得知女婿叫周希汉。

趁着旁边没人的时候,岳父问道:“长官是不是姓周?”

周希汉:如有提水的老乡来,不要阻拦

1941年,周希汉和周璇相识。

周璇的原名叫柴英,参加革命后,担心祸及家人,便改了名。

周璇读过“运城女师”,当年是从上千名的考生中,夺得了第三名。

周家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她能上这个学,主要是校方规定前十可得公费补贴。

在周璇的择偶标准内,知识分子似乎比军事干部更让她着迷。

不过,在交往的过程中,周璇还是被周希汉懂感情、重感情所打动了……

据周璇了解,14岁的周希汉就参加了黄麻起义。4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周父担心他出去革命有危险,便打算让婚姻拴住他。

可周希汉却在“洞房之夜”逃走了。

多年后,周父去世。临终之际,手里还紧紧地攥着周希汉寄来的唯一一封家书。

听到这里,周璇想到了她的经历。她离家的那天,其父母也是万分担心。

于是,二人约定好,等周希汉开辟了新区回来就结婚。但这一去可能要好几个月,甚至很长的时间。

出征之前,周希汉的领导陈赓拍板了,执意让二人把婚宴给办了。

婚后两天,周璇闷闷不乐。

周希汉安慰她,与之讲起了杜甫的《新婚别》。其中有一句是“有女嫁征夫,不如弃路旁”,周希汉说,现在两人都是八路军,为了革命的胜利,可以共同去承担那份苦难。

周希汉不仅会指挥打仗,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其实不比周璇这个高材生差多少。

1943年,周璇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为了分辨两个娃,周希汉就提议让周璇给双胞胎的手腕上,一个系上红绳,一个系上白绳。

周希汉对两个女儿很是疼爱,亲自给她们取名。

大的叫周鄂,是周希汉老家湖北的代称;小的叫周晋,是周璇老家山西的代称。

可惜,这“两朵小花”属实生不逢时,跟着部队行军,在路上先后冻饿而死。

这年年底,周希汉和周璇接到命令,让他们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这一路上,与之同行的还有李聚奎一家。

那时,周璇又怀孕了,挺着大肚子跟随部队行军。一路上,他们要经过好几道敌军的封锁线。

在过河时,他们暴露了目标,周希汉当机立断,下令分散行动。这样一来,等周希汉带人过了封锁线后,才发现周璇落在了后面。

周希汉赶紧派人过去接应,尽管周璇当时已经累得不行了,但她始终咬牙不说。

另外,她还想起了丈夫说过的话,坚决不许同志们去搀扶自己。

走过了危险领域后,周璇又累又饿。这时,周希汉拿出来一点炒面,给周璇调起了面糊糊。

周璇知道周希汉也没吃,执意他吃一些,自己再吃。

那场面,着实令人动容!

一行人走了整整8个月,才到了延安。在延安,周璇诞下了一个男婴。

周希汉是三世单传,这个儿子的出生让他欢喜不已。因怀在太岳区,生在延安,周希汉就给娃取名为“周太安”。

那段日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周璇曾回忆说:

“在延安一年多的日子,可以说是我们夫妻俩几十年生活中团聚的日子最多、最安宁、最省心的一段。”

好景不长,蒋介石挑起了内战。周希汉又奔向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1946年,十旅旅长的周希汉,率队打下了山西赵城。

与此同时,周希汉接到了陈赓的电话,陈赓说周璇给他生了个儿子,孩子陈赓已经见过了,看小孩特别爱笑,长大了想必是个外交官!

电话中的周希汉不知如何表达,只是连声说着“谢谢。”

战后,周希汉率队回阳城休整。当他看到二儿子后,心情大喜。他给孩子取名为“太阳”,即太岳的阳城出生。

没多久,周希汉又戎装上阵。他奉命攻打离赵城不远的荣河。那是周璇的老家。

这天,一位送水的老汉,问军队一干部是不是姓周?其实,老汉已经猜到了面前之人正是自己的女婿。

老汉说:“我是柴英的父亲”。

两人相认后,老汉起初还是很拘谨的。

周希汉对岳父说:

“不论从原则性,还是个人感情上讲,我们是劳动人民的军队,您是我的岳父,我理应尊重您。所以,您不必客气。”

接着,周希汉问了岳父的家庭住址,以及和岳父讲了不能公开他们关系的原因。

几天后,周希汉趁着深夜人静,仅带了一个警卫员来岳父家。简单地认识了一下家里人,坐了一小会儿,周希汉就离开了。

临走之前,周希汉对岳父说,家里有事的话,就让岳父一个人去阵地,可以用送水的名义去。

周希汉回到驻地后,吩咐警卫战士:“如有提水的老乡来,不要阻拦。”

在荣河县,周希汉的部队只待了10多天的时间。

周璇生三儿子没奶,发现请的奶妈是汉奸老婆

1948年,怀着孕的周璇跟随部队过黄河时,遭遇了国民党军的袭击。有好几次,子弹插身而过。

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周璇的心头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自己死了,孩子就完了。”

于是,她拼命护着身体,躲过了这一大劫。

1949年3月,周璇生下了三儿子。因自己营养不良的缘故,孩子生出来像小猫一般瘦小。

雪上加霜,周璇突然没了奶水,加之部队马上要渡江了。那些日子,周璇急得团团转。

这天,周璇在街上碰到了一个胖胖的女人,主动过来说听说周璇要找奶妈,表示她可以做。

周璇听后,眼泪都要出来了。她根本没有怀疑,马上带着三儿子和奶妈回老家。

毕竟那么艰苦的日子,找一个有奶水,还敢为解放军奶孩子的老百姓,谈何容易!

周璇打算把他们安顿给父母,自己再跟随部队过江。

但在回去的路上,周璇发现了不对劲儿。孩子吃一会儿奶妈的奶就吐出来,随后又是哇哇大哭。

周璇生的孩子不少,自然能听出那哭声就是饿急的信号。

另外,那个奶妈始终慌慌张张地背着身给小孩喂奶,都不敢看周璇。

这时,周璇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奶妈自己怀孕在身,根本没有奶。

经质问,这个奶妈竟是日本翻译官的太太,担心死在共产党的手里,故意想出这么一个脱身之计。

这样一来,可苦了三儿子。

周璇只好一路上向老乡讨奶,讨水,好不容易才把三儿子带回了老家。

想起这些日子带老三的痛苦,周璇给三儿子取了小名“奈何”,即无可奈何之意。

后来,周希汉给孩子取了大名,叫“南征”。

不久,周璇带着大儿子、二儿子,与丈夫周希汉一起参加了渡江战役。战后,任军后勤部协理员的周璇荣立二等功。

在渡江时,周璇和两个孩子坐在垒得很高的炮弹箱上。突然吹起一股大风,船晃动得很厉害。

周璇抓不住两个孩子,一下子都溜进了水里。

后勤部长见状,赶紧下令让会水的战士下去救人!情况很是紧急,两个孩子救上来后,抢救了好久才苏醒过来。

周希汉听闻此事后,心里特别着急。他以为同志们是在宽慰他,说两个孩子得救了。

那时,周希汉的肩上还背着重要任务,万不可扰乱他的思想。

后来,周希汉就带着疑问,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可他的心还是很不安,曾想过亲自到周璇身边,亲耳听到两个孩子的噩耗。

当部队进到云南时,周希汉终究是病倒了。

周璇就带着两个孩子去看望他。见面后,周希汉紧紧地抓着两个孩子的手,好半天眼泪汪汪地对周璇说:“真的没死啊!”

奇妙的是,那天周希汉的病就好多了。

1950年,周璇生下了第四个儿子。由于是突然临产,周希汉亲自给夫人接生。

剪脐带时,怕伤到孩子,离得老远下得剪刀,后来四儿子的脐带像鞭子一样挂在肚子上好几个月。

那会儿,抗美援朝已经爆发了,周希汉就给孩子取名“抗援”。

1954年,周璇生下了一个女儿。因毛主席的女儿叫毛娇娇,周璇就想给孩子取名为“娇娇”。

一向很有原则的周希汉,却赞同了夫人的意见:“就这么一个女儿啊,宝贝!就叫娇娇。”

周希汉和周璇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尽管前路难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彼此间的那份爱。多年后,回想往事,不失为一种特殊的、浪漫的回忆。

0 阅读:0
冰点百年

冰点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