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头,放着一枚特别重要的国玺。这国玺形状方方正正,柄是圆的,看起来特别庄重、有气势。上面刻的字儿是宋体,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这可是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的头号大印。
在中国老传统里,各朝各代的印章用的都是篆体字,这事儿得从秦始皇那会儿的传国玉玺说起,就成了个老规矩。可让人纳闷的是,毛主席为啥要把新中国的开国大印换成宋体字呢?一、篆刻大师,接旨雕琢玉玺1949年6月15号,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在中南海的勤政殿开了个头一回大会。
会议结束后,周总理让陈叔通去找些篆刻高手,给中央人民政府还有它下面的各部门刻些公章。陈叔通接到这个任务后,转手就交给了副秘书长齐燕铭去办。齐燕铭是位国学大家,对金石篆刻和书法都有很深的钻研,所以中央方面很看重他的鉴赏能力。他挑来选去,最后还是决定让张樾丞来负责刻印这个重要任务。
张樾丞是近代中国治印领域里顶尖的高手,他那大名鼎鼎的作品里,就有梁启超亲手写的“龙飞虎卧”这枚印章。清朝最后一个皇上溥仪,他曾经让人刻了八枚印章,像“宣统御笔”、“宣统看过的宝贝”还有“无逸斋精心鉴赏”这些。这里面,“无逸斋精心鉴赏”这枚印章特别有名。为啥呢?因为溥仪在书画这些收藏品上写点评时,就爱用这枚印章。所以,这枚印章就成了判断清宫书画真假的一个关键。
宣统年间,张樾丞不光给溥仪刻过印章,还陆续给载涛、载泽、荣臻、宝熙这些皇室贵族刻过。到了北洋政府那会儿,他又接着给徐世昌、段祺瑞、朱启矜、陆征祥、唐绍仪、黄郛、吴佩孚、曹汝霖等人刻了不少印章。不只是军政界的大佬,鲁迅也曾三次找过他刻印章,就连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有三枚印章是他刻的。像大画家溥心畲、张大千、姚华这些人,他们用的印章也都是张樾丞的作品。
北京大学颁发学位时盖的章,还有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上头的“中央银行总裁印章”,全都是张樾丞雕刻的。张樾丞一辈子刻了数不清的印章,来找他刻章的不是手握大权的军政要人,就是满腹经纶的文化人,或者是社会上响当当的人物。那时候,谁要能得到他一枚印章,都会宝贝得不得了。
张樾丞治印经验丰富,名声在外,所以请他来刻新中国的开国第一大印,那绝对是最佳选择,没啥好说的。接到要给新中国刻制大印的任务,张樾丞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就往家赶。到家后,他翻箱倒柜地把印谱找了个遍,就想着赶紧琢磨出个既快又好的方案,好让这开国大印完美无缺。关了半个月的门后,张樾丞把他精心设计的四份印章图样交给了中央的负责人。
二、给老百姓服务,咱就选宋体字来写张樾丞拿来了四份印章样本,上面分别用了隶书、宋体、汉篆和秦篆这四种字体,写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印章”这几个字。9月27号那天,毛主席看了之后,跟大家一起商量了下,最后拍板定了那种方方正正、简简单单的宋体字。
过了一个礼拜,齐燕铭亲自跑到同古堂,乐呵呵地对张樾丞说,毛主席已经挑中了那种宋体字。张樾丞一听这消息,立马连声夸赞:“太棒了!真是太好了!”齐燕铭走后,张樾丞转头对家人们讲:“你们知道吗?毛泽东可真是个能人,以前那些朝代的国印都是用的篆书,但他偏偏选了宋体。这宋体字好啊,普通老百姓一看就明白,认起来也容易。看来,共产党是真真正正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
10月27号那天,国印相关的所有具体事儿都商量妥当了,中央立马就下了命令去铸造印章。张樾丞一接到任务,立马就叫上儿子和店里的伙计们动手做起印章来。从把铜熔化、倒进模具,再到打磨光亮,他全程都站在旁边盯着,生怕出一点岔子。提到国印为啥选铜这种材料,其实里头有不少门道。古往今来,国家的印玺要么是玉的,要么是金的,偶尔还能看到金镶玉的。
可毛主席偏偏挑中了铜的,这到底是为啥呢?不论是金子还是玉石,它们都代表着封建皇权那无人能及的尊贵。但新中国,那是咱老百姓的国家。所以,就选了些寻常的材质来代表新中国的理念,那就是权力得归人民。再说了,铜这东西比其他材料好保存多了,这也显示了咱们讲究实际的价值观。
过了两天,新中国的开国大印就制作完成了。这个大印形状是方的,手柄是圆的,印面的每边长9厘米,印章的厚度是2.5厘米,手柄的长度有10.9厘米。它是用铜做的,上面铸有字,印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在印的背面,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1949年11月1日第一号”,字体用的是宋体,看起来方方正正,非常对称,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国家对这枚国印管理得很严,刻完后必须销毁底版,国印的四个角还得特意做得突出一些,不能是平平整整的。得等到第一次正式使用的时候,再把这四个角磨平,这个过程叫做“开封”。10月31号那天,政府的同志到同古堂来拿印章,还拎了一大堆酬劳过来。张樾丞硬是不肯收,他摆摆手说:“能给国家刻印,这是我的骄傲啊。”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好连报酬带印章一块儿给带回去了。11月1号那天,国家的大印正式启用了。中央下发的命令上,头一回盖上了这枚正经八百的国家公章。
三、达成历史任务,回归大众怀抱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因为人大制度还没建起来,所以中央人民政府就先管着这些事儿。这样一来,每次要发法令,都得用上那块国玺。1954年9月15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始了,从这以后,全国人大就成了咱们国家权力最大的机关。那个代表新国家成立的开国大印呢,也交给了全国人大,用上了新的公章,它之前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后来,那把象征开国的大印被送进了国家博物馆,就摆在透明的展示柜里,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去看。这枚神奇的国印,肩负着服务大众的重任问世,最后又回到了百姓手中,默默地给大伙儿讲述着往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