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三个关键节点,杜聿明因邱清泉而犯了三个错误,换另外两个人来指挥,能否改变战局?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1-21 19:03:59

老蒋用人,看起来是喜欢用庸才奴才蠢才却不愿意用人才,所以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康泽和韩浚都骂声不绝,其他将军级战犯怨声载道,只有黄维不愿意指责老蒋和陈诚。

老蒋在用人方面确实有问题,比如在东北战场,他启用干女婿陈诚,搞掉了守卫四平的陈明仁,又让不想参战的卫立煌接替屡战屡败的陈诚,还把病得坐不直的杜聿明东北、徐蚌两头调,结果杜聿明先败于辽沈,再败于淮海,要不是战犯管理所精心医治,杜聿明可能连五十岁都活不到。

我们看相关电影电视剧,那里面的杜聿明、王耀武都老气横秋,沈醉徐远举也人过中年,事实上他们被俘时的年纪都不大:王耀武和杜聿明同岁,1949年才四十五;徐远举和沈醉同岁,1949年才三十五。

杜聿明四十多岁就已百病缠身,那就是被老蒋使唤坏了,他被俘后一下子检查出来肺结核、肾结核、胃溃疡和脊柱结核四种在当时可以致命的重病,要不是从香港买来特效药,杜聿明即使不死,后半生也站不起来了。

杜聿明不管是去东北还是去徐州,都是拖着病体,甚至坐汽车的时候后腰都要顶着一个垫子,那说明他腰椎结核,在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时候,就已经很严重了。

杜聿明原本就精气神不够,又被老蒋催着南北乱跑,在指挥作战时昏招迭出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年淮海战役的亲历者郭汝瑰、文强、黄维、杨伯涛、覃道善等人都写了不少回忆文章,通过这些回忆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淮海战役的关键节点,杜聿明至少犯了三个错误,也正是这三个错误,导致了他兵败淮海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老蒋当时也想让另外两个人取代杜聿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试行,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悬疑:杜聿明想打赢是肯定不可能的,他要不犯这三个错误,能都逃出包围圈?如果老蒋真用另外两个人取代杜聿明,能都改变战局?

杜聿明在淮海战场的正式职务是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期间还担着“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所以他经常东北和淮海两头跑,结果两头都没搞好,这一点,他的副参谋长、代参谋长文强十分清楚。

文强是在担任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的时候晋升的中将,保举人是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他当时的“顶头上司”,除了戴笠,还应该有一个应该是杜聿明,文强在《口述自传》中感谢戴笠在自己晋升中将的过程中出了力,却没提到杜聿明,可能还是在为杜聿明把他从长沙绥署调到徐州“剿总”而生气——文强要是留在长沙,肯定会跟程潜和陈明仁一同起义,那时候他倒是可以去功德林探望一下“老长官”杜聿明的。

杜聿明被俘后在山东学习改造期间,曾托管理人员送给文强十包骆驼香烟,虽然文强知道杜聿明就在隔壁院子,但也没有过去表示感谢,他们是一同转入北京功德林才再次见面的。

文强在山东潍坊和济南期间,跟王耀武住在一个院子,大家自己买肉买菜改善生活,似乎也不曾给杜聿明送一份。

文强在《口述自传》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参加淮海战役及战败被俘的全过程,这本自传用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淮海战役,我们从那些回忆中,不难发现杜聿明在三个关键节点上,至少犯了三个致命错误,正是因为杜聿明的这一连串失误,才导致了他打不赢、逃不掉、不肯降,弄得文强也成了改造时间长达二十六年半的战犯。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徐州“剿总”的总司令是刘峙,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淮海之败要由副总司令杜聿明负全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老蒋的“用人之道”说起,电视剧《特赦1959》中那个以韩浚为历史原型的叶立三,说得很深刻:“老蒋重用奴才、庸才、蠢才。”

刘峙越老越颟顸,但是老蒋认为他虽然比较无能,但好在忠诚可靠唯命是从,所以让他挂着总司令的名头,而让杜聿明以副总司令的身份另建了一个“前进指挥部”,杜聿明任主任并指挥所有兵团作战,至于那些兵团司令是听杜聿明的,还是听老蒋和刘峙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杜聿明虽然被授权指挥整个“剿总”的兵力,但是手下的兵团司令也是中将,每个人都有直接跟老蒋联系的权力,杜聿明的命令有时候根本就不好使,这才导致了他在指挥上频频失误。在“营救”黄百韬的战斗部署上,他就犯了第一个严重错误:只是命令邱清泉和李弥派兵前往,至于邱李派多少兵甚至派不派兵,他就有点放任不管的意思了。

据文强回忆,当时杜聿明是命令第十三兵团李弥派一个军、第二兵团邱清泉派两个军,绕到碾庄圩解放军的包围圈侧后发起攻击,当时邱清泉和李弥都不肯服从命令。

我们从文强亲眼所见的场景中就能看出杜聿明犯了怎样的错误:“杜聿明用自动电话(就是现在的对讲机)找到邱清泉,命令:‘你抽调两个军,迂回到后面去!’邱清泉回答:‘我的兵力已经消耗得很厉害,如果再抽调两个军迂回,恐怕我的正面不保,一旦敌人从正面突破,徐州也不保!’邱清泉很坚定地表示不能执行命令。李弥的态度是:如果邱清泉派出兵力,我也派,如果邱清泉不派,我也不派。李弥说:‘我只有两个军,邱清泉有六个军,他的力量比我大两倍,他为什么不抽调力量?从我这里调个师,我的力量就更单薄了。’李弥也不肯调兵。”

只要救出黄百韬,淮海战局就会向有利于杜聿明的方向,那么是守是逃,杜聿明就有了主动权,但是非常怪异的是邱清泉和李弥居然“抗命”,而杜聿明也只是电话下了命令后就不管了。

邱清泉确实很骄横凶悍,但是那得分跟谁,他即使不听刘峙的,也不可能不给杜聿明面子,因为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原本就是杜聿明的,邱清泉是杜聿明一手带起来的老部下:杜聿明当二百师师长的时候,邱清泉是副师长;杜聿明升任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接任二百师师长;杜聿明为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邱清泉又接任第五军军长。

1948年6月,杜聿明刚被老蒋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时候,还兼着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一开始只是代司令官。

邱清泉跟杜聿明渊源极深,如果杜聿明下了死命令并亲自督战,邱清泉肯定会发疯一样向碾庄圩进攻,但是杜聿明似乎并不舍得让邱清泉去拼命,所以才让实际只有两个军的李弥拿出一半家当往里填,结果李弥“攀比”邱清泉,杜聿明就无可奈何了。

杜聿明不是指挥不动邱清泉,而是舍不得自己的家底,于是在逃跑的关键时刻,杜聿明又因为邱清泉而犯了第二个错误:要跑就得赶紧跑,但邱清泉不想跑,杜聿明就下令不跑了,然后让孙元良和李弥当炮灰。

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圩被全歼,徐州“剿总”等于断了右臂,徐蚌铁路也被解放军切断,杜聿明征得老蒋同意后,于1948年12月2日我们自己以军为单位开始大撤退,企图撤到淮河边上死守。

杜聿明逃跑,让李弥派一个主力师殿后,自己跑到邱清泉的司令部一起开拔,结果李弥也不傻,他还没等杜聿明主力从徐州撤完,就命令手下放弃萧县附近的山头阵地撤了。

李弥的阻击部队撤了,解放军一路畅通无阻,杜聿明跑到12月6日才发现,解放军分成多路猛追,有的已经跑到他前面构筑工事,这是要包一个大饺子了。

杜聿明原本打算命令各兵团以军为单位分头突围,但是邱清泉又有了反对意见:“我这六个军能够打出去,李弥和孙元良呢,恐怕他们的部队都不经打,而且我这几个军打,他们也不会出力。我们突围把重武器都丢了,将来我们到台湾,陈矮子(陈诚)要算我们的账啊,要杀头的。”

邱清泉不肯走,杜聿明还是不发脾气,于是文强看到了奇怪的一幕:“邱清泉有六个军,李弥只有两个军,李弥一天到晚看着邱清泉,邱清泉怎么办,李弥就怎么办。杜聿明竟然同意邱清泉的意见,又打电话给李弥,令他就地宿营,到第二天再说。”

邱清泉和李弥都原地不动,长腿将军孙元良不管三七二十一撒腿就跑,结果两个军转瞬之间灰飞烟灭。孙元良率卫士数人化装逃到武汉,参谋长张益熙在突围中被解放军击毙,只有第四十一军严翊师的少数部队突出重围,在西逃途中又被解放军骑兵冲散,这个兵团算是被杜聿明断送掉了。

不知道杜聿明为什么对邱清泉那么纵容,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文强也有些看不明白了:被困陈官庄后,邱清泉想“夺权”并让杜聿明坐飞机逃离,杜聿明为什么不肯走?

据文强回忆,当时杜聿明已经病得十分严重,走路都十分困难,坐着下达命令,后腰也要用东西撑着,这无疑影响了他的判断力和指挥能力,邱清泉跑到杜聿明掩体里说了实话:“我很感激你,我有今天都是你的提拔。我怎样报答你呢?你有病,还是离开这里到南京去吧。我们这里有空投场,有飞机,很方便。这里的事情呢,我们这些兵团司令推选一个人来指挥。”

邱清泉说这番话的时候,身为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代参谋长的文强就在旁边,邱清泉还想让他也跟着劝一劝杜聿明:“哎,念观兄,你这个参座也来参加意见嘛。”

文强谁也不得罪,只好打哈哈,杜聿明就失去了最后一次逃离的机会,这也是他在关键节点犯的第三个错误:邱清泉是能跟老蒋直接通话的,要不是老蒋暗中授意,邱清泉怎么会向“老长官”逼宫?既然有了这个台阶,你们什么不下?

也不知杜聿明是病糊涂了还是不想放权,他就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既不说“由邱清泉负责”,也不说“向校长打电报请示”, 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呆若木鸡。

杜聿明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指挥大规模战役,其实早杜聿明一败再败之前,刘峙就有过“换将”的想法,那就是让宋希濂或邱清泉来指挥。

刘峙曾经跟文强探讨过调宋希濂接替杜聿明的可能性:“我想把宋荫国(宋希濂)调来,他指挥过滇缅路的战争,这个人是个勇将,也是我的学生。调他来可以。”

文强摇头表示不赞成:“第一,宋希濂指挥不了邱清泉,也指挥不了李弥;第二,宋希濂在新疆那里指挥五六个军,你把他调来,要通过委员长啊,别人调不动的。就是打电话打电报给宋希濂,不通过我们校长,又起什么作用呢?我们校长不批准的事情,你这个电报就不能打。”

文强跟邱清泉的关系很好,他不让宋希濂来,就是想让邱清泉上位:“有个办法,就地取材。现在这边的部队,只有邱清泉有六个军,把他升起来做副总司令,主力部队由他负责,这样还可以执行计划。”

刘峙虽然颟顸,但还没有糊涂透顶,所以他拒绝了文强的建议:邱清泉一向骄横跋扈,谁的话都不听,李弥也是针尖对麦芒,再加上孙元良和黄维都是黄埔一期的,肯定不会听二期邱清泉的指挥。

从文强的《口述自传》中我们能看出来,他不赞成宋希濂到淮海来指挥,却比较倾向于让杜聿明交权给邱清泉,这就给读者诸君出了难题:杜聿明要不是因为邱清泉而在三个关键节点上犯了错误,能否免于被俘?如果真让宋希濂或邱清泉替代杜聿明,结果又将如何?

0 阅读:65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