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由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荣宝斋有限公司主办,厦门海沧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荣宝斋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大美与共·渡海三家”艺术展在金沙书院盛大启幕,文化艺术界大咖云集,约200名嘉宾莅临现场。本次展览展出张大千、溥儒与黄君璧三位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以及荣宝斋非遗技艺“木版水印”画作。开幕当天上午,吸引近千名市民游客前来观展,畅享艺术之美。
开幕式上,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艺晖,荣宝斋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李春林,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传国,海沧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褚丹霞等领导共同启动展览开幕式。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艺晖致欢迎辞,“大美与共·渡海三家”艺术展在金沙书院举办,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又是一次两岸文化艺术的深度交流,更好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承。
荣宝斋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李春林介绍,张大千、溥儒、黄君璧三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遵循中国传统水墨风格,亦加入自己的艺术理解与创新,在中国水墨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带给厦门市民一场开放包容、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艺术盛宴。
01.
“渡海三家” 作品荟萃
1949年,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三位艺术大师张大千、溥儒、黄君璧先后跨海前往台湾。他们的艺术创作跨越海峡两岸,为台湾画坛开创崭新面貌的同时,推动中国水墨走向国际舞台,被美术界并称为“渡海三家”。
在一楼展厅中,三位大师的经典作品逐一呈现在观众眼前。画作题材丰富多样,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传统元素,并融入了独特的现代视角与情感表达。
其中,张大千的《黄山八景图册》以其磅礴的气势,展现了黄山的壮美与灵动;溥儒的《松径观瀑图》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松树的苍劲挺拔与高山的巍峨陡峭;黄君璧的《鸳鸯图》则展现出鸳鸯的灵动,令人眼前一亮。
本次展览筹备了近半年时间,既有作品的展示,又运用多媒体数字影像展示手法呈现张大千的力作《华山云海图》,是为了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02.
木版水印 再现经典
金沙书院二楼展厅,展览现场展示了齐白石《虾》《葫芦》、李可染《牧归》、徐悲鸿《小草马》《群鹅》、陈半丁《鸢尾花》、吴冠中《老宅》《印象》等木版水印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荣宝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的高超技艺。
现场还设置有“木版水印”非遗技艺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木版水印的工序,感受这项传统非遗文化技艺的艺术魅力。当湿润的笔触轻轻描过画面,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03.
名家引领 思想碰撞
在开幕式嘉宾对话环节,台湾诗人、作家杨渡,台湾艺术大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北一,本次展览策展人苏阳三位嘉宾,围绕“悠悠水墨,皆归于海——追忆水墨摆渡人”这一主题,以“渡海三家”的作品以及渡海画家群体对台湾地区水墨画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核心展开探讨。
台湾诗人、作家杨渡谈到了“渡海三家”及渡海画家们对台湾画坛的影响。他认为渡海画家为台湾画坛带来了非常丰富的艺术资源,并且这些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从思想层面和教育层面影响了画坛及整个社会,促进了大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台湾艺术大学博士刘北一表示,渡海画家在创作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同时,他们也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时代价值,使得台湾画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本次展览策展人苏阳谈及想要做“渡海三家”展览的原因,在他看来,张大千、溥儒、黄君璧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跟金沙书院的闽台文化交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不谋而合,也是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渡海三家”的作品,带领观众认识“渡海画家”这一群体与这段历史。
嘉宾们的精彩发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艺术视角与思考空间,更激发了大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