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甲,1995年生,本科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挤出我人生》入选“出彩郑州”全国第五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作品《共存》入会资格第三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城市之光》入选同源——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梦忆龟兹》入选大美漳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以古为新——探寻水墨的乐趣文/ 周冠甲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代表形式,于无声处晕染出悠悠古韵。中西文化的碰撞加上西方现代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使20世纪初中国画的转型充满曲折,但也正是这种艺术思潮的井喷,使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水墨画能够自由的选取理念支撑并多元化发展,当然这也离不开画家对中西方绘画语言的多重探索和注重当下生活与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努力。
虽然画家们都在为了中国画的发展而不断尝试,借助的语言和手段不尽相同,但都保留了写实语言的一部分,又将画面向形式化和抽象化发展。在不断吸取、推翻又苦苦探索的创作中逐渐建立起了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大轮廓。而科技的进步更是给绘画带来了巨大冲击,从摄影技术,到设计软件的应用,AI绘画的普及,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给艺术带来沉重的打击以及更多的可能,如今我们研究绘画,学习艺术的手段已经远比古人丰富,看一本画书,参考一张照片,去遥远的地方写生,对于古人来说可能想都不会去想,但是对今天的我们已经再平常不过。
我在很多绘画表现形式里,学习水墨画的时间最长,从一开始的人物,到花鸟、山水等题材,创作方向不断变化,技法不断更新,但在如今的绘画环境中也仍然偏向传统,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古人说明察秋毫,而今人有“显微镜”,有“望远镜”,在古人的基础上我们能更细致入微的观察事物,能看到遥远另一片大陆上的风景人物,所以我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的了解、表现、取舍,在艺术实践中完善艺术理念,道路曲折但也收获很多。
水墨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对物象的生动描绘,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它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水墨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写实,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比现实更真实的情感与韵味。它是情感的寄托,是心灵的写照,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画家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它教会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淡泊,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简单的线条和墨色去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让我们沉浸在水墨的世界里,品味那一抹淡雅的诗意,感受那灵动于纸上的艺术魅力,让心灵在水墨的滋养中得到升华与净化。
作品欣赏▲《鹦哥》
▲《福鹭有余》
▲《归朝欢》
▲《年年有余》
▲《松鹤延年》
▲《醉花阴》
▲《解语花》
▲《春犹早》
▲《花亦无知》
▲《月华清》
▲《扫花游》
▲《开元盛日》
▲《城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