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大声责骂,孩子管住了,但,到后面突然失控?
首先,分享一个视频的音频文字版:姜振宇,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心理科普达人(更多人知道他,是作为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节目的特邀嘉宾):如果是一件小事,你突然之间发飙,音量直接上去了。
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不强,
杏仁核非常敏感,直接就报警了——不好,危险,要麻烦了,怎么办?要么跑!要么战!
为什么要单独指出杏仁核?
因为杏仁核也会成长!
受到的危险、威胁、威慑越多,杏仁核就会变得越大,
杏仁核越大,就意味着越敏感,越警惕,
越容易进入到非理性对抗状态,
高的音频刺激,就是刺激杏仁核的标准条件之一。

这个不到一分钟的视频,两天时间,点赞67.6万,评论4.1万,收藏17.3万,转发90.6万!祝愿每一位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爸爸妈妈们,都能看到这个,或者类似的视频!这也是,我写《小学生为什么抑郁:金刚不坏的孙悟空也推不动五指山!》初衷。为什么现在小学生开始抑郁?
为什么我说:要理解为什么小学生就开始进入抑郁状态,其实很容易:只要你有一定观察能力,然后找几家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的托管、补习机构,去那边观察一段时间,你就会有启发,或者就能总结出答案了。这个答案是什么?就是,很多管理机构,所谓的效果,就是通过“声嘶力竭”,通过威胁、威慑,逼迫孩子。

要么跑!要么战!可是,还是能跑吗?
父母已经把监管权短暂让渡给了托管、培训机构!可是,能战吗?
托管、培训机构的人员,要么体力上完胜,要么智力上完胜,要么社会经验完胜!孩子怎么办?特别是,那些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甚至还有幼儿园阶段的——唯一的结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

长期这样的状态下,孩子短期看,那是进步了——在危险、威胁、威慑下,表现的“乖乖”的。家长还在托管、培训机构的甜言蜜语下,越加把孩子送的殷勤:续费、加课时、加科目。。。
等到“杏仁核越大,就意味着越敏感,越警惕,越容易进入到非理性对抗状态”——突然有一天,你的孩子“爆发”了,你还一副惊愕壮:乖宝宝怎么变成了狂暴战士?
任何行业都有滥竽充数的从业者,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家长正式因为自己在教育方面不专业,所以把孩子委托给专业机构,殊不知,有些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点,采用的是短平快——饮鸩止渴的方式,以摧毁孩子孩子未来的方式,来获得短期的效果:家长的充值、续费、加课时、加科目。。。家长要判断自己的孩子送去的机构,是否能对孩子的教育,能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个人觉得,还是要发挥:群策群力,通过多个家长不同维度的观察、分析、评价——比如不能因为个人偶尔发现机构人员的“声嘶力竭”的威胁、威慑,就武断的认为机构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或许,对方只是偶尔,适当的控制下场面);也不能因为,机构或者其他家长的片面评价,就把机构人员的“声嘶力竭”的威胁、威慑,当做“严师出高徒”的幌子。

这期间的分寸,需要综合多种信息、数据、观点。。。才能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电话。但是,明确的说,这类机构,或者说机构里面,这类人员,是存在一定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