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丁元英反对的、批判的、驳斥的是传统文化?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个人在2023年《曹云金口碑逆袭,十年过往孰是孰非?》写到,当时对以直报怨的理解:“以直报怨”,什么叫直,我定义不了,但是,不是怨,至少不是单纯的怨。人的精力、时间、财力是有限,一门心思的以怨报怨,其实有时候我们都分析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怨,但当你报之以怨的时候,至少首先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最近写《芮小丹为什么会看上大龄、离异、“花天酒地”的丁元英?》一文,在梳理过程中,对于丁元英这个人的理解多了些东西,其中一些,用来阐述,什么叫“以直报怨”倒是恰当得很。
《天道》中,丁元英因为对于孝道的离经叛道的理解,因为对弱势文化的鞭笞,对于传统文化的抨击。。。所以很多人认为丁元英是一个极其反对传统文化的人,是一个很摩登、现代、西方的人。

现在,来看,丁元英是一个非常非常传统的人,因为他的行事风格,源自2000多年的孔子:以直报怨!
丁元英的以直报怨,贯彻全剧(整本小说):基金股东以“莫须有”的揣测,冻结了他的分红几年,他没有怨;韩楚风的媳妇,一口气借走了他几年的生活费,他淡然处之;卖混沌的大姐,收了他两次钱,他没有怨;冯世杰为了攀关系,故意胡搅蛮缠,他没有勃然大怒;欧阳雪、芮小丹摆的鸿门宴,他没有怨,只是求一个体面的离开;
刘冰舔着脸来套近乎,想搭“格律诗”的船,他没有怨;冯世杰退股,来跟丁元英说明,他没有怨;格律诗官司尘埃落定后,刘冰厚颜无耻来求,他不仅没怨,还好言相劝;林雨峰,带枪上门来形式文件,他没有手忙脚乱,也没有怨;
。。。
算起来,丁元英唯一一次“怨”,是在冯世杰说“累死了”的时候,他“怨气冲天”(怒气满满)的发了一通长篇大论:

“累死了,你死了吗?”“累死了,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说。。。。说完就得死,不死不行。”“别把别人太不当人,别把自己太当人”“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如何理解“以直报怨”?
看丁元英就明白了——与实现自己目标无关或者无能为力的事情:都不要去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都不要去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都不要去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换句话说,人生不要活在过去——那些消耗你“能量”的情绪中,人生要活在当下——结合当下的能力,去解决未来的问题中。
钱在基金股东手中,又在异国他乡,又是灰色收入,对方明显有备而来。。。多争无益!嫂子借钱的事,自己缺钱,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当下这笔钱不借。。。可能后患无穷:得罪哥们的女人!被卖混沌大姐收了两次早餐钱,为了几块钱去吵一个大概率赢不了的架,非智者所为!冯世杰的胡搅蛮缠的套近乎,局势不明朗——宜静不易动(怨)!
欧阳雪、芮小丹的鸿门宴,不过是女人的小情绪——没必要上纲上线!刘冰来套近乎,决定权应该是在冯世杰他们手中——因为丁元英是个过客,而不是当事人!冯世杰退股,本来他们三人退股就是整盘棋中的一环——对格律诗核心股东的考验!刘冰再次相求,好言相劝——不过是因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刘冰就是“小鬼”,赶不走,说不通,也只能“和颜悦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林雨峰带枪上门,没有马上开枪,就是有回旋余地,开不开枪,决定权,最后还是在林雨峰,丁元英为什么不怕?因为,“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语出如何让死囚王明阳开口章节。
。。。
为什么冯世杰说“累死了”,丁元英,大动肝火?发火不过是他为了达成其目的的手段:王庙村的人正在经受苦难——极其恶劣的生产条件,前途未卜的发展前景。。。
这个时候,带头人冯世杰如果泄气。那么,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礼物:让王庙村脱贫,就极可能前功尽弃。所以,丁元英必须把苗头扑灭——发火,等于,泼水,等于当头棒喝:告诉冯世杰,王庙村一干人等,想出人头地,就别怨要吃苦受累!
发火不是发火,发火不过是丁元英的手段。所以,何谓“以直报怨”?丁元英身上给了很好的示范:人生不要活在过去——那些消耗你“能量”的情绪中,人生要活在当下——结合当下的能力,去解决未来的问题中。
与实现自己目标无关或者无能为力的事情:都不要去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都不要去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都不要去消耗了你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力等等
而丁元英,反对的是传统文化吗?
他认为基督教是“窄门”;
跟智玄大师说: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玉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丁元英反对是各种文化中的消极的、被动。。。——不仅仅是传统文化。
丁元英对智玄大师,说: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