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27年,屡罚不改!中国最“大尺度”品牌,凭啥敢跟官方对着干

小彭的灿烂 2025-04-24 09:08:54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中国饮料市场,椰树牌椰汁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它既是国民级饮品,又是广告界的“泥石流”。

24年来,从公交广告到直播间,从“从小喝到大”到猛男热舞,椰树集团的营销策略始终游走在“擦边”与“土味”之间,屡遭官方处罚却依旧我行我素。

那么一家年营收超40亿的老牌企业,为何甘愿背负“低俗”骂名?是营销策略的精准拿捏,还是无奈的市场求生?

【椰树集团:“擦边界” 的 “钉子户”】

在国内饮料市场的版图中,椰树牌椰汁堪称 “国民饮料”,它凭借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一张名片。

从 1987 年全球首创油水分离技术成功研发椰汁,到荣获国际巴拿马金奖,再到成为国宴饮品,椰树牌椰汁的荣誉不胜枚举 ,畅销欧美日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力不容小觑。

而与它过硬的产品品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年来,椰树集团在营销方面却一直游走在 “擦边” 的边缘,堪称广告界 “擦边界” 的 “钉子户”。

其包装上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胸美女形象,还有直白、大胆的广告语,总能成功吸引大众的目光,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早在 1999 年,椰树的广告中就出现了泳装美女搭配 “每天一杯,白白嫩嫩” 的标语,这在当时主流的电视广告中显得格外大胆。

此后这种风格愈发明显,2006 年以 “白白嫩嫩、曲线动人、喝椰树牌椰汁” 为主题的广告走进市场 ,广告里美女打完沙滩排球后夸张地舒展胸部,再配上椰汁产品,充满暗示性。

2009 年,椰树在公交车身打出 “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 等广告语,因内容低俗被责令停止并罚款 1000 元 。

可即便如此,椰树似乎并未收敛,2013 年左右,广告语更加露骨,甚至出现 “用椰子擦乳,每日多饮椰汁能使乳房饱满” 这样的表述。

2016 年,椰树集团推出火山岩矿泉水 “胸模瓶”,瓶身造型仿照女性胸部,引发巨大争议后不得不下架 。

2019 年,代言人徐冬冬那句 “我从小喝到大” 更是火遍全网,配合着大胸美女的包装形象,让椰树的擦边营销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因此被罚款 20 万元 。

到了直播时代,椰树直播间里热舞的大胸美女主播,依旧是满满的擦边风格,屡次被平台掐断直播信号。

这一桩桩、一件件,让人不禁好奇,椰树集团为何如此执着于这种擦边营销呢?

【屡教不改,罚款成了 “广告费”】

面对椰树集团一次次的擦边营销,相关部门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从 2009 年的 1000 元罚款,到 2019 年的 20 万元罚款,再到 2021 年和 2024 年的 40 万元罚款 ,罚款金额在不断增加,这也表明了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

除了罚款,责令整改也是常见的处罚方式。相关部门要求椰树集团停止发布违规广告,对广告内容进行整改,以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

而椰树集团面对这些处罚,却表现出了一种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的态度。

每一次被处罚后,它都会发布声明,表达对处罚的重视和对错误的认识,声称会进行整改 ,可没过多久,它又会故态复萌,继续推出擦边广告。

这种行为让人不禁感到困惑,为何它如此头铁,敢公然挑战监管权威呢?难道罚款对它来说,真的只是一种 “广告费” 吗?

【背后的无奈:增长停滞与创新乏力】

在商业世界中,没有一家企业会无缘无故地选择一条充满争议的营销道路,椰树集团也不例外。

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看似疯狂的擦边营销行为,实则是其在市场困境下的无奈之举。

从市场份额来看,椰树集团的核心产品椰树牌椰汁,曾经在 1999 年市场占有率高达 75% ,堪称行业霸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新兴品牌纷纷涌入椰汁市场,椰树牌椰汁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到了 2019 年,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跌至 26.3% ,这一数据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椰树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在产品创新方面,椰树集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多年来,椰树集团的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椰汁这一核心产品。

尽管它也曾尝试推出其他产品,如火山岩矿泉水、椰子油、下火茶等,但这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平平,未能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如今这个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产品单一无疑成为了椰树集团发展的一大瓶颈,它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也难以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占据优势。

再看营收增长情况,过去十年间,椰树集团的业绩增长十分缓慢,增长不足 12 亿元 ,与整个椰汁市场的增长趋势严重不符。

在这样的市场困境下,椰树集团急需找到一种能够快速吸引消费者关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法,而擦边营销,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通过大胆、露骨的广告和直播内容,椰树集团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话题,吸引了大量的流量。

每一次的擦边营销事件,都会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让椰树集团频繁登上热搜,成为舆论的焦点。

在快消品行业,品牌知名度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椰树集团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这条充满争议的营销道路。

【消费者的 “口嫌体正直”】

在椰树集团的擦边营销事件中,消费者的态度十分矛盾,呈现出一种 “口嫌体正直” 的状态。

在网络上,我们不难看到对椰树集团擦边营销的批评之声,许多网友认为,这种营销方式低俗、恶俗,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是对女性的物化和不尊重 。

他们觉得,一个品牌应该通过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不是靠这种博眼球的擦边手段。

比如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每当椰树集团的擦边广告或直播事件曝光,评论区就会出现大量负面评论,指责其营销风格。

而有趣的是,在现实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却似乎并不太在意椰树集团的擦边营销。

从市场销量数据来看,椰树牌椰汁的销量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甚至在一些时期,因为擦边营销引发的话题热度,销量还出现了逆势增长。

在超市的饮料货架前,椰树牌椰汁常常被消费者放入购物篮中,逢年过节,它更是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往往会优先选择自己熟悉且口感好的产品,而椰树牌椰汁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过硬的产品品质,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也不禁让人思考,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接受度,到底是更看重产品本身,还是品牌的营销方式呢?

【擦边还能走多远?】

展望椰树集团的未来,它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对广告内容的规范和约束更加严格。

这使得擦边营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旦违规,必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对低俗、擦边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反感,更加注重品牌的内涵、产品的品质以及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椰树集团继续依赖擦边营销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特别是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椰树集团需要摒弃过去的擦边形象,树立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

【结语】

椰树集团的案例,为整个商业世界敲响了警钟,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擦边营销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热度和流量,但绝不是长久之计。

品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守正道,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塑造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和支持 。

参考资料:

北青网在2024-09-06关于《擦边营销屡屡翻车 为何屡禁不止?》的报道

北青网在2024-05-08关于《椰树集团广告语违背公序良俗被罚,2023年销售额50亿元》的报道

0 阅读:0
小彭的灿烂

小彭的灿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