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是刘邦第7子,汉文帝登基时唯一在世的兄弟,为何绝食饿死?

醉风文史 2025-04-07 23:49:43

吕后去世后,刘邦所有八个儿子中,仅有老四代王刘恒和老七淮南王刘长尚在人世,宗室和功臣集团在推举新皇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刘长。

原因很简单,刘长自幼被吕后抚养长大,刚刚将吕氏宗族屠戮殆尽的宗室和功臣们,自然不愿意看到刘长登上皇位。

而且,按照立嫡立长原则,刘长也很难越过四哥刘恒登上皇位,最终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

刘长则继续当他的淮南王,按理说,身为刘邦第七子,且是汉文帝唯一在世亲兄弟,他本该一生富贵,衣食无忧,最终为何会绝食饿死呢?

一、汉文帝唯一在世的兄弟

说起来,刘长的出生也颇具戏剧性,当初刘邦在领兵讨伐韩王信的时候曾路过赵国,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

为了讨好岳父,张敖不仅亲自侍奉刘邦吃喝,还特意将自己的姬妾献了出来,她就是刘长的母亲,赵姬。

也就说,刘邦其实是和自己女婿的姬妾一夜风流,才有了刘长。

刘邦在赵国酒足饭饱之后,挥挥手就走了,根本没将宠幸赵姬这事放在心上,谁知很快赵姬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张敖不敢怠慢,将她安排在宫外居住。

结果刘长还没出生,赵姬就受到牵连,卷进一场刺杀案中,怀了身孕的赵姬也进了监狱,狱卒如实禀报赵姬之事,但刘邦当时正在气头上,根本没理会赵姬。

后来赵姬的兄长又托关系找到审食其,让其向吕后进言说情,吕后嫉妒,不答应,审食其也不再相劝。

最终,赵姬在狱中生下刘长后,愤而自尽,刘长被抱到刘邦面前时,刘邦才后悔莫及,将刘长交给吕后抚养。

正是因为有这段关系在,吕后在刘邦去世后对宗室大开杀戒,刘邦一半儿子都惨遭毒手,而刘长却毫发无损。

等汉文帝来到长安继承皇位后,刘邦在世的儿子就只剩下刘恒和刘长两人,因此对于刘长这个唯一在世的兄弟,汉文帝不吝恩宠。

或许刘长认为,皇帝唯一在世兄弟的身份,是一道免死护身符,所以行事愈发嚣张骄纵,比如去御苑打猎,和汉文帝同乘一车,又比如不顾礼法,称呼汉文帝为“大哥”。

二、为母报仇,无底线纵容

不仅如此,仗着汉文帝对其恩宠,刘长还为生母赵姬报了仇。

原来,刘长将当年母亲赵姬自尽的锅,安在了审食其头上,在刘长看来,赵姬之所以自尽,不是因为刘邦不理不睬,也不是因为吕后冷漠不肯说情,而是审食其没有坚持。

如果审食其坚持为赵姬说情,或许就能让吕后回心转意,这样赵姬就不用死。

严格说,审食其的确冤枉,忙帮了,成与不成他说了不算,吕后不愿意,他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可刘长不管这些。

于是在某次来长安时,刘长借口拜访审食其,趁其迎客不备,直接用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然后命随从杀死了他。

事后,刘长纵马前往宫中,脱去上衣向汉文帝请罪,要知道审食其可是有爵位在身的官员,朝廷敕封的辟阳侯,就这样被杀了,汉文帝竟然没有治刘长的罪。

汉文帝对刘长竟纵容到这种程度,朝臣无不震惊,在这段时期,连薄太后和太子遇到刘长都避让三分,这让刘长返回封国后更加放肆。

出入宫中要警戒清道,发布命令要称为“制”,朝廷法令在刘长这里更是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砍头的大罪,但汉文帝对此却不闻不问。

这不免令人怀疑,汉文帝对待刘长这个弟弟是真心宠爱,还是有意纵容捧杀。

不久后,刘长造反了,但造反的过程有些儿戏:刘长与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等七十人商议,准备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同时派人联络闽越和匈奴。

三、刘长造反存疑,绝食而死

七十人就敢谋反,说刘长胆子大都是夸奖,这完全是无脑了,而且在史料中还有不同记载,说是柴奇准备谋反,结果牵连到淮南王刘长。

不同记载使得刘长谋反一事充满疑点,而且,汉文帝得知刘长谋反后,没费一兵一卒,只是派使臣召刘长到长安问罪,刘长竟然没有拒绝。

不管怎样,刘长谋反一事是坐实了,群臣接连三次上书,要求严惩淮南王,汉文帝“迫于无奈”,废黜刘长王位,将他发配到蜀郡。

都知道汉文帝很宠刘长这个弟弟,但这次,即便案件疑点颇多,群臣竟然不约而同上书请求治刘长之罪,谁的授意能让那么多人心领神会,已经不言而喻。

汉文帝将刘长关在囚车里,由沿途各县出人押送,同时还下令:肉管饱,酒管够,十余位嫔妃一路随行。

当时袁盎曾向汉文帝表达过担忧,他认为刘长性情刚烈,如此侮辱可能会令刘长在途中感染风寒而死,汉文帝可能会落得个杀弟的恶名。

但汉文帝对此却不以为意,他表示:我只是让刘长尝尝苦头罢了,会让他回来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然,在押解过程中,沿途各县根本就不敢打开刘长囚车的封门。

刘长对身边仆人说:谁说我勇猛,身在囚车,怎么能勇猛的起来!人生在世,怎么能忍受如此郁闷。

在说完这些话后,刘长就绝食,直至身亡。

那么,刘长真的是因为造反之事而死的吗?或许刘长死后,民间作的一首歌能给出答案,即:“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0 阅读:15
醉风文史

醉风文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