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和友关了,“长沙超级网红”复制难?

老刀商业 2025-02-20 05:05:40

“长沙超级网红”在广州折戟了。

2月18日,广州文和友被曝关店。近年来,文和友持续走出长沙,从广州到深圳,但这个具有高度“超级网红”化标签的商业作品,却屡被质疑,不断曝出不利消息。

早在2021年,文和友相继对广州和深圳的项目进行改造,甚至将深圳文和友更名为“老街蚝市场”。文和友极力想要摆脱“来自长沙”的印记,从而更积极地融入当地,希望成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的历史传承和再现的商业项目,但是这样的努力何其艰难。

有人说,文和友难以走出长沙,根本的问题在于,文和友需要回答它到底是什么?一直以来,发端于长沙的文和友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处标志性“景点”,而长沙文和友每日游客排着长队取号,得益于网红城市长沙本身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成为到长沙旅游人士的必打卡地之一。

然而,走出长沙后,文和友如何面对差异化的地域文化,解决它如何被其他城市接受的宿命般难题?

01租约到期,广州文和友将关闭

据南都·湾财社报道,早在2月10日,广州文和友大门依然紧闭,没有商户营业,门口摆放着立式告示牌称“春节休市”。现场保安表示,广州文和友将在近期恢复营业。不过,直到2月18日,广州文和友仍然未能恢复营业。

2月18日,广州太古汇(广州文和友的出租方)向媒体表示,“经过一系列的前期筹备,目前汇坊的各租户计划于近期结束营业,之后项目将进入深度规划设计及改造的阶段。”其言下之意是,包含广州文和友在内的汇坊租户将结束营业。同一时间,文和友总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广州文和友租约到期,不再续租。”

广州文和友从合作模式上来看,文和友项目在各地都是二房东,在当地相对知名的购物中心内租用一大块场地,文和友进行场景空间的设计和布置,再出租给其他餐饮小商户。从营收结构上看,文和友作为中间商,自然会增加了小商户的经营成本。

事实上,广州文和友将要撤场的消息早在2024年7月份就已经传出。2024年7月5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的“批前公示”显示,堡泉(广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拟对天河区天河东路75号(天河区汇坊)的24小时行人过街天桥、城市公共通廊及外立面进行改造。天河区汇坊正是广州文和友所在之地,根据拟调整方案的效果示意图,在改造完成后,广州文和友将不见踪影。当时,文和友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广州文和友正常营业,暂时没有关店计划”。

资料显示,广州文和友开业于2020年7月,其总经营面积小于长沙文和友,达到5000平方米,而长沙项目则超过2万平方米。开业伊始,广州文和友同样表现出客流旺盛的“招牌式场面”——排大队。在试营业期间,单日排队取号数近3000桌。与在长沙一样,广州文和友引入当地的风味小吃,在装修上还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本地市井文化。但是,与刚开业引发的排队盛况相比,开业的一年甚至只是几个月后,广深文和友的人气出现下滑,周末排队等候的人数大幅减少。此后,其场内商户不断调整变化。

深圳文和友

到底是体现长沙文化还是体现属于广州或深圳的当地文化,文和友一直摸索,举棋不定。文和友创始人文宾曾公开表示,“我们最大的反思是我们不够自信、是摇摆的。我们在广州吃的最大的亏,在于想做广州当地文化的同时,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这是我们最大的反思和最大的挑战。”但是,文和友之后依然摇摆,2023年年初,文宾曾表示,文和友将更自信地表达长沙文化。

02资本加持下,文和友的扩张欲望

早在2018年,文和友在获得湖南唐人神集团的战略投资后,斥资近1亿元在长沙海信广场开了一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文和友,次年将门店面积扩建至20000平方米。

在长沙声名鹊起之后,2020年2月,文和友完成了近1亿人民币独家A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加华资本,当时估值已经超过100亿元。2021年,文和友又先后获得B轮、C轮融资。B轮投资方为红杉资本、IDG、华平资本,融资金额为5亿人民币,C轮投资方也包括了红杉中国基金。据称,融资时,文和友提出预计最快2024年赴港上市。

长沙文和友

资本的加持,可能是文和友迫切地想要向外扩张的压力和动力。

早在2021年3月,南京市新工投资集团与秦淮区举行长乐路132号文旅合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就已经透露出“文和友”即将落户南京秦淮区。2022年,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南京长乐路132号地块更新后的项目效果图。据效果图显示,长乐路132号地块将建“文和友”。

但是,在2024年12月份,南京当地媒体报道,该地块已经开始筹备施工,将建成金陵长乐坊。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这里将打造一座以大明文化为主题的文商旅综合体,预计2025年开业,不再建设文和友关联项目,文和友将以股东的身份参与该项目。也就是说,南京指望了两年的文和友最终可能不再落地。

今年一月底,在广州文和友爆出闭店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文和友太原首店——钟楼街1990(文和友商管出品)开启试营业。

据太原日报报道,山西太原的这家文和友经营面积近7000平方米,其内场景设置依旧延用了七八十年代的“怀旧风格”,影视剧里常见的霓虹灯牌、老式录音机、复古街机游戏等等。

钟楼街1990 图源:红餐网

整个太原钟楼街1990项目总体设计风格是休闲化的商业街,场景风格与文和友的调性十分匹配,该项目内同时还复刻了老太原柳巷、钟楼街、副食品市场、常青菜市场等当地极具年代感的生活场景。

不过,2月18日,据南都湾财社从商场方了解到,与广州文和友、深圳文和友明显不同的是,目前钟楼街1990并无“文和友”同名品牌餐饮门店。此外,文和友在官方微博、公众号也未曾为该店宣传。

2月18日,文和友总部相关负责人辟谣称,钟楼街1990不属于“文和友”品牌的项目,而是文和友旗下子公司对外的合作项目。“子公司主要参与提供了钟楼街1990的策划、设计等运营方面的服务,并非‘文和友’品牌授权。”

这也意味着,随着广州文和友正式歇业,以超级商业体形态存在的文和友,仅剩长沙文和友和深圳文和友了。

从广州到深圳,从南京到太原,文和友每一次动作,每一次开开关关,都备受瞩目,其中的吸睛之处正是在于其独特的商业设计和场景理念。虽然文和友四处征战并不顺利,但其在商业领域内的创新与求索,依然值得称赞。

03文和友如何逆天改命?

如果刨除“品牌心智认知”的复杂内在逻辑,将文和友简而化之,它可以称之为一个“有特色的美食广场”。

这个美食广场的本质,依然需要聚焦于“餐饮”,而现在文和友为难的是,这样的餐饮特色,是打造湘菜特色,还是充分结合当地的本地化餐饮?

长沙文和友

从目前来看,在长沙以外,文和友弱化了长沙文化的打造,而采取“当地化策划”,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营造怀旧氛围,招募当地的特色美食入驻,像深圳文和友曾改名为“老街蚝市场”,广州文和友的餐饮曾改为“海鲜主题”。

但事实上,这样的当地化,对文和友而言其实是并不擅长的,而且要做到“千城千面”,凭空增添了每一个项目的创新落地难度,更重要的可能是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标签。

另外,从消费者的心智上分析,文和友一旦走出长沙,就会在消费者的心智上形成巨大的别扭,长沙的标志来到了广州,去广州旅游的外地游客估计是没兴趣的,而对于广州的本地人来说,同样无法接受一个具有强烈“他城市、他文化”标签的场所内却又极力呈现着本城市的陈旧布景,这样的别扭,让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会觉得“不地道、不正宗”。就像笔者在前期的文章中所说,你无法在南京复制西安的大雁塔,也不能在西安复制南京的中山陵一样。

所以,文和友似乎还是有意继续回归到“长沙标签”。2023年底,深圳文和友的商户大批量换成了长沙的特色餐饮店,比如笨罗卜、杨裕兴等。此举确实帮助文和友吸引了新的一波客流。

笔者认为,文和友最大的特色标签是“长沙”,莫不如在扩张的过程中坚持这一特色。而至为重要的是,文和友是以体验+餐饮存在的商业体,体验是其最大的核心优势。怀旧的场景空间只是静态体验的一方面,在日常经营中,文和友在体验上需要保持一定的“焕新”频率,增加更为生动的具有特色文化的体验进入,譬如传统的相声、演艺等等,真正让文和友更加具有丰富的可观赏性。另外,在餐饮品类上,打造“新时代的湘菜”,根据当地口味将湘菜进行适当的改良,充分发挥湘菜中最经典最具影响力的品类。

走出长沙是文和友必然的使命,但到底是保持鲜明的地方特色还是千城千面地融入地方,文和友需要充分审视自身的能力优势并在经营过程中坚持核心定位、发挥优势的同时灵活变通,及时调整。

0 阅读:9
老刀商业

老刀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