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论秦代仓、廥的设置与管理

维京晋州梦 2023-12-21 09:39:29
引言

秦代的仓、廥是仓储制度的核心环节,也是管理粮食的“实官”。根据新近公布的里耶秦简、岳麓秦简等简牍材料,秦代的仓和廥不只是储藏粮草的建筑,更是拥有管理粮草的机构之一。

一、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仓和廥在储藏功能上有所区别,主要在于仓是储存粮食、并设置有相关人员住宿的房舍、围墙、称量器具等基础设施。而廥仅是储存粮食的建筑。

《仓律》记载:“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

负责管理粮食的“仓官”一般位于都乡之中,并且离县廷不会太远,如距离较远则单设离邑仓。乡仓的管理方式也如县仓一样。但由于史料不足,如仓廥的性质、功能区分、粮仓实际存储量、仓官的位置和乡仓的管理等细节还需进一步考索。

秦代的仓和廥是储藏粮食的主要设施,同时也是管理粮食的“实官”。根据睡虎地秦简中的记载,实官是一种贮藏粮食的官府,同时也是粮食管理的机构。仓和廥在储藏功能上稍有不同,仓除了储存粮食外,还设置了人员住宿的房舍、围墙和称量器具等基础设施。

秦代的地方仓储系统中,县乡两级各自有不同的实官建设,并且县仓与乡仓也有着完善的出入登记和交接移付制度。实官的官员一般是设在都乡之中,离县廷不会太远,如距离较远则单独设立离邑仓。一般认为,廥、仓、库应均属于实官,它们是负责储存和管理粮食的官员。

仓和廥是储藏粮食的主要设施,被称为“实官”。虽然仓和廥都是用来储存粮食的,但它们在具体功能上有所区分。仓一般主要储存谷物,同时配置了基础设施如房舍、围墙和称量器具等;而廥则主要储存刍稾,不需要太多的设施。

廥也可以用来储藏粮食,所以有时会出现廥和仓的混合使用。秦律中有关仓和廥的记载表明,在储藏粮草方面,仓和廥的区别可以通过不同的使用方法来辨别。

在出禾稼、刍稾时,较多用廥籍;出禾、刍稾时需要经过相关程序和程序的封印,才能成为出品被输出。

一般来说,“仓”主要储存各种粮食作物,而“廥”主要储存饲料,如刍稾等。然而,“廥”也可以储存粮食,因此有时会混合使用。里耶秦简中的一些文书中,也反映了“仓”和“廥”储存物资的详细情况。

仓中进出的可以是粟米,而“廥”则用来储粮。至于储藏“刍稾”的设施,里耶简中暂未见到直接记载,但应该被存放于专门存放粮草的“刍稾廥”中。

秦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仓储体系,包括设在中央的太仓和设在地方的县仓、乡仓。仓主要指仓官,不过也有例外,如9-50号简中设于贰春乡的仓。廥在里耶秦简中较为常见,且多有名称,如径廥、乙等。通过考察秦迁陵县中仓廥的设置使用情况,可以了解秦帝国的仓储管理制度。

廥中存放的主要是饲料,如刍稾,但也可以储存粮食。与此同时,在里耶秦简中出现了一些关于积的规定,如“粟积”“禾、刍稾积”“万石一积”。简文中关于的禾积和稾积的画像,展示了粮草收获之后的堆积情况。

二、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禾和稾的贮藏形态不同,禾一般使用圆形的设施,而稾则使用屋脊形的设施,并采用“一积为一廥”的方式。尽管秦代的“仓”和“廥”虽然有些区分,但在储存粮食方面有相似之处。

秦朝建立了较为庞大的仓储体系,包括太仓、县仓、乡仓等。目前已经发掘出四处秦代廥,包括出现频次最高的“径廥”、出现时间最早的“西廥”、以及出现次数最少的“乙廥”。

这些廥与仓官、县廷、司空等机构都存在着一定的权责关系,睡虎地《效律》中也提到了县啬夫若丞等司、仓、乡之间的具体管理措施。

另外考察仓官与县廷的空间距离,也是了解秦代县廷与下属诸官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整体来看,迁陵县中的仓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通过里耶秦简以及其他出土文物,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秦代仓储体系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概貌。

学者们对秦代迁陵县仓官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如下考证。沈刚先生指出,由于司空、尉等县直属机构和都乡与县廷相距不远,文书多当天送达。唐俊峰先生对里耶秦简中县廷机构内外文书传递的时间进行了系统梳理,计算出两枚仓传递到县廷的文书,传递时间分别为5天和1天。

《仓律》记载:“出禾,非入者是出之,令度之,度之。当堤(题),令出之。”

陈伟老师对“库”传递至县廷的时间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有半日、一日和二日内的区别,库与县廷的距离应该不是太远。根据公布的里耶秦简中的文献,各官与县廷之间的距离大致分布在以县廷为中心、方圆在160里左右。

从文献中得知,仓官距离县廷应该不会超过20里。此外,秦代县仓需要按照“万石一积”的标准来储藏粮食。

根据新公布的岳麓秦简《内史仓曹令》中的规定,如果距离县廷在20里到100里的范围内,则需按日记录,每月朔日上呈一次给上级。而距离县廷较近的仓官可能按日记录、当天上报。

根据《仓律》简21,县仓的储存标准是“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此外,岳麓秦简中的两道算题涉及秦代粮仓的储量,可知秦代粮仓储粟的一般标准为“粟一石居二尺七寸”。

三、北大荒名传四海,粮仓千亿等闲间

在考古发掘的西汉京师仓遗址中,发现了多处大小不等的仓址,其中第6号仓址南北宽10.45米,东西长15.35米,分两室。这与岳麓秦简算题所见的B仓宽11.5米,长16.1米非常接近。证明了这些算题是有现实依据的,并且这可以作为秦代县仓储粮“万石一积”的直接证据。

此外,里耶秦简中的数据,也是考察秦迁陵县仓储粮情况的重要材料。例如,迁陵县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征税的情况中,记录了“租凡九百一十”,这也是仓中贮粮的重要来源。另一条记录显示,启陵乡曾向仓输送了62石粟,并且在时间上与仓中所记租粮数有一定联系。

在考古挖掘的西汉京师仓遗址中,发现了多处大小不等的仓址,证明秦代县仓储粮“万石一积”这样的算题是有现实依据的。根据在岳麓秦简和里耶秦简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秦迁陵县的粮食年收入主要由租税和转运构成。

在不同例子中,可以看出外县向迁陵县输粮的情况,均反映了由外地向迁陵县输粮的现象。据赵岩先生推算,迁陵县每年消耗的粮食至少在7000石以上。因此,迁陵县需要依靠外县转输才能满足日常的消耗。

同时,对于乡仓的设置与管理,里耶第9-50号简中记载了关于乡仓的管理情况。乡仓在秦代曾在县、乡两级分别设置,县仓一般在秦代,县、乡两级都设置了粮仓,而离邑仓则在离乡中设定,其管理者被称为仓佐。里耶第9-50号简中记载了关于乡仓的管理情况。在交接乡官职务时,需要包括粮仓的相关信息。

乡仓虽是由乡啬夫监管,但他们没有出贷粮食的权力,需要接受县仓的调配和监管。此外,乡仓的封印制度是完善的,每次发放完后需要加盖封印。封印分为“杂封”和“自封印”两种情况,开启仓门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形进行操作。

《内史仓曹令》记载:“稗官去其廷过廿里到百里者,日薄(簿)之,而月壹上廷,恒会朔日。”

仓库作为基本生活物资的集散中心,承担着粮食出入、加工、分配等重要职能。仓和廥的分别设置,也显示了秦代仓与廥的功能区分。仓主要储藏粮食,廥则可以储藏粮食和刍稾。仓一般包括多个仓房,并采取某种特定的建筑形态,廥则未必如此。秦代的仓储类型应当包括日常储备和战略储备两大类。

结语

秦代的仓和廥不仅是储藏物资的建筑,同时也是管理物资的专门机构。县、乡均设有仓廥,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县仓一般设在都乡之中,离乡一般就近使用县仓,如距离较远则单设离邑仓。这些散布在县乡境内的仓廥,构成了帝国基层仓储系统的主体。

参考文献:

《内史仓曹令》

《里耶秦简》

《仓律》

0 阅读:12

维京晋州梦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