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历史】江南直街:承载余姚记忆的繁华老街与弄堂风情

余慈姚江 2024-10-30 14:52:58

旧时的余姚,江南与江北仿若两个不同的世界。江南相较于江北,面积要小得多,其区域就像蜷缩在一方狭小天地里,仅仅围绕着一条又细又长又笔直的街道展开,这条街就如同江南的轴心,承载着这片土地的烟火气息。

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集中在江的北边。江北,无疑是这座城市的核心所在,是政治的中枢,文化的汇聚地,也是工业与商贸蓬勃发展的中心。那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处处彰显着城市的繁华与活力。然而,江南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宛如一位娴静的佳人,散发着幽雅、安静的气质。这里有着小桥流水般的诗意环境,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轻柔乐章,每一座小桥都像是跨越时空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这种独特的韵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迁居于此,他们在这里寻找着一份宁静与惬意。

那时,连接江南与江北的通道只有一座桥梁,它像是一条横跨在江面上的巨龙,承载着两岸的交流与往来。当人们站在桥的最高处向南眺望时,整个江南的风貌便尽收眼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老街,它从江边一直延伸到南门头,长度约有二三公里,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江南直街”。

往昔之江南直街两侧,云集了众多店铺。

这是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街道。早在明代还未建成江南城之前,它就已经是城外最为重要的商业集市了。彼时,这里人头攒动,交易兴旺,商人们的吆喝声、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热闹非凡的商业交响曲。到了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江南城建成之后,这条老街的地位愈发重要,摇身一变成为了余姚城内的第二主要街区,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其实,这条街的街面并不宽阔,甚至可以用狭窄来形容,宽度仅有 3 米左右。街道是由两三块长方形的石板铺设而成,这些石板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光滑无比,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石板两旁用青石条镶着边,青石条略比街中间高一些,形成了街沿。街沿就像是老街的守护者,为过往的路人提供了行走的便利。街两旁的旧式店面房子,大多是二层或三层的木结构楼房,它们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灰白色的墙壁上,岁月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仿佛是一幅幅古老的画卷。深暗色的瓦砾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黯淡的光泽。泛黄露筋的杉木排门高高耸立着,每当打开或关闭时,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被尘封的往事,同时也散发着一种幽暗潮湿的陈年气息,这种气息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韵味。

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可谓是应有尽有。糕饼茶食香气扑鼻,南北百货琳琅满目,鲜活咸货新鲜诱人,豆制品鲜嫩可口。这里还有铁匠铺,里面炉火熊熊,铁匠师傅们挥舞着铁锤,敲打出一件件精美的铁器;剃头店中,剃头师傅手法娴熟,为顾客打理出一个个清爽的发型;中药铺里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各种药材摆放得整整齐齐;鲜肉铺的案板上,新鲜的猪肉色泽鲜艳。除此之外,包子馒头、饺饼油条店的香气弥漫在街头巷尾,吸引着过往行人的味蕾。而那些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的店铺,在这里也一应俱全。雨伞店中,各式各样的雨伞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朵,五彩斑斓;纽扣店的小抽屉里,装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纽扣;花圈店庄严肃穆,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面工场里,面粉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变成了细长的面条;皮蛋店的皮蛋散发着独特的风味;煤球店堆满了黝黑发亮的煤球;裁缝店中,裁缝师傅飞针走线,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衣裳;绸缎店的绸缎光滑柔软,闪耀着华丽的光泽;小人书店里,孩子们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世界里;修鞋店的师傅用精湛的手艺让破旧的鞋子重获新生;渔具店的渔具种类繁多,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跌打损伤诊所里,医生为伤者解除病痛;糖人店的糖人栩栩如生,仿佛是一个个甜蜜的小精灵;旧货店中,各种旧物件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山货店摆满了来自山林的宝藏,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这里是小商小贩们的天地,他们卖的东西都品质地道,价格也十分公道,每一个店铺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

在直街口,有一家水产店。这家水产店一年到头都在售卖各式各样的鱼货,就像是一个鱼的王国。尤其在海鲜上市的旺季,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海鲜,那场面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有一只只鲜美的红膏炝蟹,它们的蟹膏红得像火,饱满诱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大海的馈赠;墨赤黑的乌贼躺在那里,身上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透骨鲜的大黄鱼更是耀眼夺目,它们那金黄的鳞片像是黄金打造而成,散发着诱人的鲜香。平时,店里的职工们会自己动手腌制一些小鱼小虾,他们将这些小海鲜整齐地排在江桥边上晾晒。在阳光的照耀下,小鱼小虾逐渐变得干燥,散发出独特的咸香味道,等到淡季时再拿出来售卖,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味。

距水产店不远处,有一家名为“宏济堂”的老中药铺,它始建于 1882 年,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默默地守护着人们的健康。灰白色的外墙上,岁月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那扇嵌在墙上的月亮弯的双扇大门,仿佛是通往神秘医学世界的入口。每当走进药店,昏暗的灯光下,药店倌们就像是技艺高超的魔法师,在一只只让人眼花缭乱的小抽屉里,准确无误地抓着各种中草药。他们对每一种药材的位置都了如指掌,每一次抓取都精准无比。为了方便百姓看病,每当星期天,店里还会特意请来姚城有名望的老中医坐堂。老中医们气定神闲,为求医者搭脉看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和关爱,每一个诊断都关乎着患者的健康与希望。

街的中段,有一个“冯记”包子店。这家包子店的店面极小,就像一颗隐藏在街角的明珠。然而,他们做出来的包子却实在是地道至极。包子的外皮白白净净,那是用精细的面粉精心制作而成,仿佛是一朵盛开的白莲。包子里面是圆鼓鼓的鲜肉葱花馅,肉馅鲜嫩多汁,葱花的清香与肉香完美融合。每当热腾腾的包子一出笼,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条街道,就像无形的丝线,将过往行人的脚步紧紧牵引。吃在嘴里,包子“柔嫩分层,鲜香不腻,料香味正,汁浓味厚”,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常常能看到,过往的客人被这诱人的香气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队,那队伍就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彰显着包子的魅力。

江南直街的一端与通济桥相接。

街上的面工场也别具一番特色。这里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人们只要从粮店买回面粉,就能在这里将其加工成面条。店主会先把面粉小心翼翼地放进缸里,然后用特制的工具搅匀,就像是在为一场神奇的变身做准备。接着,把搅匀的面粉放到一台木制的机器上,这台机器就像是一个古老的巨兽。店主用手柄摇动一个大齿轮,随着齿轮的转动,面条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从这台机器的一端齐刷刷地吐出来,那场面真是奇妙无比。每当这个时候,常常会吸引许多孩子前来围观。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惊叹,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面条的诞生,仿佛在见证一场奇迹。

沿着老街往南走去,还没走到地方,就能远远地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那声音就像是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回荡在街道上空。走进一看,铁匠铺里,刚从炉膛里取出的火红铁坯子,像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铁匠师傅们肌肉发达的手臂挥舞着沉重的锤子,一下又一下地砸在铁坯子上,火花四溅,如同绚烂的烟火。在铁匠师傅们精湛的技艺下,铁坯子变幻着各种形状,逐渐成为一件件实用的铁器。这里制作的刀具锋利无比,刚性特别好,每一把刀具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从农村来的人都特别喜欢到这里购买刀具,因为这些刀具在他们的手中,无论是砍柴还是割草,都能轻松应对。每到农忙季节,铁匠师傅们更是忙碌不已,他们会精心打制些镰刀、锄头、坑铣之类的农具。这些农具承载着农民们丰收的希望,是他们劳作的好帮手。

在“矮墩桥”附近,有一位皮肤科医生开了个诊所。这位医生人称“疔疮阿四”,在当地非常有名气,他的医术就像神奇的魔法,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无论是本地的居民,还是从更远地方赶来的患者,都会慕名而来。不管是多么严重的毒疮,只要经过他的治疗,都能药到病除。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前来求医的患者,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疔疮阿四”的信任和期待。

快到南门头时,会看到许多山货。这里就像是一个山货的王国,既有“南王”淘箩饭篮、扫帚畚箕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都是用竹子精心编制而成,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有锄头柄、铁耙柄、晒谷的簟和箩等农具用品,这些农具用品结实耐用,是农民们劳作时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这里的供需两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市场,这个市场一直延伸到南门桥(最良桥)。市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挑选着自己需要的物品,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时,从农村到城里赶集的人特别多,江南直街就显得格外繁忙。因为如果人们要往江北去,这条街是必经之路,它就像是一条连接城乡的大动脉。尤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整条街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挤得水泄不通。有时前面是山民,他们有的拉着车,车上装满了自家的农产品;有的挑着担,担子里是满满的山货。他们缓慢地走着,后面的人也不着急,会很耐心地跟着。遇到下雨天,街道就变得更加难走了。一不小心,不平的石板缝里就会射出一股浊水,溅到行人身上。犯错的人会满脸歉意地表示对不起,而被溅到的人也会大度地一笑而过,这种相互谅解的氛围,让这条老街充满了温暖。

江南直街与两旁的许多弄堂相互交织,如东首的杜义弄、学弄、保庆弄,西首的义井巷、笋巷弄等。这些弄堂就像是江南直街的毛细血管,它们与直街连在一起,形成了网格状。通过这些弄堂,整个江南就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条弄堂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承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江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江南直街曾是余姚人的骄傲,它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见证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店铺、每一个弄堂,都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瑰宝。

胡仲光/文

汪一熙/摄

0 阅读:0
余慈姚江

余慈姚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