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处长看到厅长上去就打,厅长却拔腿就跑,一下子名声响亮了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1-16 01:33:09

淞沪抗战的爆发

1932年1月28日午夜,盐泽幸一率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闸北地区展开了分三路的突袭行动。夜色中,日军的步兵、炮兵和工兵携带着重武器,从不同方向快速向中国军队阵地推进,企图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当日军部队开始接近闸北时,中国的第十九路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在蒋光鼐和蔡廷锴的指挥下,第十九路军的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操纵着机枪和步枪,密集的火力迎头射击。

日军的第一波进攻遭到了激烈的抵抗。他们试图通过猛烈的炮击打开缺口,但第十九路军顽强地守住了每一个战略要点。在连续几个小时的交战后,蒋光鼐迅速调整战术,指挥部队从江湾和吴淞两侧进行反包围。这一战术调整让日军措手不及,他们原计划的快速突破未能实现,反而陷入了更加激烈的街头战。

在曹家桥和浏河一带,第十九路军设置了多个伏击圈,当日军试图强行穿过这些区域时,突然遭到了来自侧翼的重火力打击。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和手榴弹在狭窄的街道上造成了极大的杀伤,迫使日军暂时撤退调整。

随着战斗的进一步深入,日军的指挥官盐泽幸一试图通过连续的攻势迫使中国军队崩溃。他们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试图从八字桥方向突破防线。然而,第十九路军的防御如铁壁般坚固,每次日军的冲锋都被有效地拦截和击退。

张治中的增援与战局变化

1932年2月14日,面对日军在上海的不断压力,国民政府迅速作出反应。蒋介石下达指令,命令位于南京的首都警卫军87师和88师,以及教导总队迅速组成第五军,前往上海支援正在艰苦抗战的第十九路军。

装备精良的87师和88师,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导总队士兵们,迅速完成集结,并向前线进发。他们携带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包括轻重机枪、迫击炮以及必要的后勤支援设备,确保能在前线提供持续的战斗力。

随着这支新的力量加入战场,位于闸北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军队感到了明显的士气提升。张治中指挥下的部队迅速投入到城市的防御建设中,修筑了新的防御工事,增设了多个炮兵阵地,用以加强对日军的火力压制。

淞沪抗战中的英勇抗敌

在上海闸北地区的战场上,面对敌人的强势进攻,俞济时指挥的88师迅速在闸北一线展开防御,立誓守住阵地。日军火力极为强大,炮火不停地覆盖着88师的防线,弹片四处飞溅,烟雾弥漫。然而,88师的官兵们并未退缩,凭借坚固的战壕和残存的建筑掩护,不断开火回击。

随着战斗的升级,日军逐渐加大了攻势,他们集中兵力多次冲锋,甚至将战线拉长,试图从侧翼包围88师的阵地。面对日军的多方位冲击,俞济时在前线亲自调度,指挥士兵迅速调整战术,前后左右轮流增援缺口地带。

这场残酷的交锋持续了整整十天,88师官兵几乎没有得到片刻休息。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日军的攻击几乎没有间断,士兵们在昏暗的战壕中用力地咬着牙关,依靠微弱的灯光和彼此的士气支撑着。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和不间断的进攻,俞济时始终与官兵们在前线并肩作战。他站在阵地前沿指挥,不顾个人安危,直到身负重伤。

战斗结束时,88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091名官兵牺牲,两千多人受伤,整支部队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然而,正是他们的顽强坚守,让日军在闸北一带的进攻步伐受挫,无法进一步推进。

改革保安处

在一次激烈的交火中,俞济时不幸被日军的子弹击中腹部,重伤倒地。现场的士兵们见状,迅速将他护送到后方,尽快安排救治。由于受伤部位非常危险,医生们争分夺秒地进行止血和初步处理,然后迅速将他转送到德属的宝隆医院。

宝隆医院内的医生立即为俞济时安排了手术。然而,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伤口深且复杂,传统的缝合材料难以使用。情急之下,医生决定采用鸡肠作为缝合线。手术结束后,俞济时逐渐苏醒并开始恢复,这场紧急手术最终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由于鸡肠缝合手术的特殊性,俞济时在军中被一些士兵戏称为“小肚鸡肠”。

1933年,伤愈后的俞济时被调任至浙江省,担任保安处处长。俞济时上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后,立即着手计划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深知地方治安管理不力、各自为政的问题亟待解决,便提出了一项全面整合保安团的计划。根据他的设想,这些分散的保安团如果能够统一指挥和训练,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在突发事件中快速集中力量应对。为此,他起草了一份详细的整合方案,并写信给省政府,希望获得上级的支持。

然而,事情并未像他预想的那样顺利。过了数日,俞济时仍未得到省政府的回复。他通过一些内部消息了解到,这份提案实际上被省里的厅长于杨棉仲搁置了。这些保安团长期以来都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势力,地方官员们对自己的辖区拥有一定的调动权,如果这些保安团被统一指挥,他们的权力也将被大大削弱。

俞济时并未因此放弃,他开始寻找机会直接与省政府沟通,争取早日落实改革方案。但每当他向上级陈述自己的计划时,于杨棉仲都会以种种理由拖延批复,甚至在一些会议上暗示他的方案不切实际,俞济时几次三番遭遇这样的阻碍。

终于,在一次省里的例行会议上,俞济时当面得知了真相。他在会议上质问于杨棉仲为何一直不予批复,眼见对方推三阻四,始终不正面回应,俞济时当场爆发了。见他怒不可遏,举拳欲击,于杨棉仲立即起身躲避,场面顿时一片混乱。会议主持人和其他官员连忙上前拉住俞济时,试图缓和气氛。一旁的与会人员看到堂堂保安处长与厅长发生如此激烈的冲突,既惊讶又无奈,大家纷纷议论着这件事,俞济时的强硬作风在当地迅速传开。

经过多番努力,最终俞济时的坚持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他的整合计划终于获批实施。在接下来的数月内,俞济时亲自督导整编进程,按照计划将保安团分为七个小团,并从黄埔军校精挑细选了一批军事素养过硬的军人担任团长和营长。

浙东战役溃败后的俞济时

1941年5月,日军在东南沿海调集了大量兵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浙东战役,迅速进逼浙江各大沿海城市。这场战役中,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浙江沿岸,宁波、台州、温州等口岸纷纷失守,甚至奉化溪口也被日军占领。面对日军的进攻,俞济时所部未能有效组织抵抗,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等部在敌军面前节节败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由于部队大多未战先退,日军得以轻易占领浙东一带,几乎兵不血刃地达成了战略目标。

俞济时在浙江的军队指挥遭到了批评,有人指责他未能及时调动兵力抵抗,甚至有人质疑他指挥失误造成了这次战略要地的失守。浙江的地方势力和一些军界人物纷纷向国民政府递交报告,对俞济时的指挥能力提出质疑,民间舆论对他的批评声浪也日益高涨。面对各方的指责,俞济时深知此战之败难辞其咎,不得不撤销副总司令部职务,于8月悄然离开浙江,潜往重庆。

尽管此次浙东战役的失利对俞济时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在蒋介石的眼中,俞济时仍然有功。早在浙江期间,俞济时便整编了黄绍竑的“国民抗敌自卫团”,这一举措对浙江的抗战局势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蒋介石一直器重他的原因之一。因此,蒋介石并未对俞济时予以严厉惩罚,反而在1942年11月任命他为自己的侍卫长。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政府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蒋介石的侍从室也随之改组。俞济时在此期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务局局长,掌管原侍从室第一处的要务,负责调度军方的多项核心事务。

1948年5月,蒋介石就任总统后,俞济时被再次提拔,担任总统府军务局局长,继续参与国民党核心军政事务。1949年,随着战局愈发恶化,俞济时随蒋介石到达台湾。

参考资料:[1]封小平.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的一封信函[J].浙江档案,2007(9):35-36

0 阅读:21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