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打过仗的文官,临危带兵打败20敌军!主席评价:千古一人

侯选谈社会 2024-09-26 13:10:4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丨落叶

编辑丨落叶

从历史上看,“文臣误国”似乎是常有的事情,可一位南宋文臣,从未上过战场,却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通过排兵布阵打败了40万敌军。

就连毛主席也称赞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这位文官就是虞允文,熟读宋史的人应该不会陌生,那么他到底干了什么事情,为何能力挽狂澜呢?

一、临危受命,出使金国

公元1149年12月,一场政变悄然在金国上演,完颜亮手起刀落,终结了金熙宗的统治,自己则登上了皇位。

然而,这位荒淫无道的皇帝,却偏偏有着征服南宋的美梦。一天夜里,他得到天命授予,要求其征讨南宋。

对于这一梦境,完颜亮深信不疑,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军事,并派兵抵达南宋边界,誓要将南宋纳入囊中。

早在南宋绍兴11年,金、宋两国就曾以淮河划定边界,南宋被迫成为金国的属国,且每年都要献上大量金银布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绍兴和议”。

可南宋的屈辱还未持续多长时间,完颜亮又在边界大肆囤兵,让南宋皇帝赵构惊吓不已,但高宗对金国的威胁视而不见,在军事上并没有任何准备,使得国家处在危险边缘。

可金国一而再的军备训练,高宗还是派出礼部侍郎王纶查看虚实。而王纶作为“求和派”的一员,自然是不敢将真实军情上报,走了个过场后,回到临安城只说一切安好,金国并无异动。

而丞相汤思退更是添油加醋,以军费不足为由,力劝高宗继续议和。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虞允文挺身而出,他力排众议,坚持认为金国会有大动作,南宋必须早做准备,不然会有亡国的危险。他的远见卓识打动了高宗,不仅被提拔为工部尚书,还被赋予了出使金国的重任,实则是让他去探查金国的真实意图。

可到了金国后,金人见他是个文官,丝毫不把其放在眼中,反而提出“箭术比试”,想借此对其羞辱。

但这个从未拿过弓箭的书生,拿起弓箭后,却百发百中,其高超的箭术让金国大臣瞠目结舌,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在金国期间,虞允文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眼线,深入了解了金国的军事动态,发现金国正在秘密打造兵器,运送粮草,显然有南下之意。得知真相后,虞允文立即返回南宋,将这一重要情报呈报给高宗。

公元1160年,虞允文带回的情报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南宋朝廷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主战派与主和派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虞允文力主加强淮河防线,以便于不久将来的开战准备。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着手加强国防建设。

那么,虞允文到底有怎样的经历,身为一介文官为何拿起弓箭百发百中?

二、自幼聪慧、踏上仕途

虞允文出生于公元1110年冬,其家族是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政和年间的进士,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虞允文自小便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聪慧过人,家学渊源深厚。

年少时,虞允文先在县城的学堂里刻苦攻读,而后又随着父亲虞祺的脚步,遍览大好河山。这段经历,如同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视野变得无比开阔。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虞允文不仅学识日益精进,更在无形中锤炼了过人的才华与非凡的天赋。

然而,青年时的虞允文,亲眼目睹了靖康之变,得知金国对徽、钦二帝的俘虏,内心的报国之志油然而生。

24岁时,虞允文考中进士,步入了仕途的大门,但他并没有高兴,反而是时刻将国家危亡放在心中。

在地方为官时,他办事公正清廉,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欢呼。一次,地方遭遇了火灾危机,百姓流离失所。

虞允文得知后立马在全城范围内设立灾民住所,为其发放保暖物资,让大家度过了危机。

然而,当时的宋朝在秦桧等奸臣的操控下,朝政腐败不堪,,虞允文以其正直贤良的品格,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遭到了排挤与打压。

但即便如此,虞允文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勤勉为民,期间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智慧与策略。

直到秦桧死后,虞允文才有了出头之日,他被好友推举来到京城临安入职,在京城中,虞允文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努力,逐渐赢得了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开始参与国政的决策与制定。

不过,虞允文人生的高光时刻,还在于他以文官身份带兵打败20倍的敌军,这又是咋回事呢?

三、临危受命抵抗金兵

公元1161年,完颜亮在谋得皇位后开始了第一个大动作,那就是将南宋疆土收入囊中。为了赢得此战的胜利,他召集了百万雄师,并让其一举南下。

这场战役,完颜亮精心布局,三路大军分头并进,犹如三张巨网,企图将南宋紧紧束缚。

西路大军直指巴蜀,意图切断南宋的西线补给;中路则从河南直捣荆州,步步紧逼;而完颜亮亲率的40万大军,更是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淮西腹地,逼近南宋的心脏临安。

然而,南宋这边,情况却不容乐观。淮河防线在金军的猛烈攻势下迅速崩溃,长江天堑似乎也在金军的铁蹄下颤抖,国家危在旦夕。

得知前线一触即败,宋高宗赵构初时竟萌生了南逃的念头。对此,虞允文等忠臣拼命死谏,指出如今已无处可逃,唯有背水一战,方能为南宋赢得喘息机会。在群臣的苦苦劝谏下,赵构终于放弃了南逃的念头。

正当朝野上下万众一心,准备迎接决战之时,前线却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淮东副将王权得知金军南下的消息后,竟擅自逃至采石。

高宗得知后,惊怒交加,立即罢免了王权的职务,并紧急任命李显忠接替其位,同时派遣宰相叶义问、虞允文亲赴前线督战。

可没曾想,当叶义问一行人来到京口时,得知金军已压境采石城下,城池随时都可能被攻破。叶义问得知后不敢继续向前,半路找了个理由溜走,只剩下虞允文一人前去。

虞允文这位从未上过战场的文人,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很快就抵达采石,可此时的战士们士气低迷,畏战情绪浓重,毫无战斗力可言。

也难怪将士们如此,金军40万大军就在城外,宋军在采石的战力才仅仅1.8万人,再加上宋军毫无斗志,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希望。

然而,虞允文没有退缩。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他迅速发表了一番动员讲话。其言辞恳切而有力,深深触动了将士们的心弦。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誓死效力国家,共赴国难。

不仅如此,虞允文更是主动承担起领导职责,承诺在李显忠抵达之前亲自率军迎敌。这一决定让大家大为吃惊,毕竟他只是来犒劳战士的,无需趟这趟浑水。

但虞允文没有丝毫动摇,他深知自己此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四、率兵打败20倍敌军

紧接着,虞允文开始了排兵布阵,步兵与骑兵在他的精心调配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更难得的是,他深谙民心之力,动员当地民众加入战斗,这股力量虽非正规军,却成为了抵御外敌的重要辅助。

在江防布局上,他将宋军的船只编排得如同精密的棋盘,五支劲旅各司其职,中央主力稳坐江心,如定海神针;两翼船只则紧贴岸边,形成两把锋利的钳子,牢牢锁住金军的退路。

而那隐蔽于港湾深处的两队奇兵,更是如同潜藏的猎豹,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随着宋军部署完毕,金军的攻势如约而至。完颜亮亲自督战,数百艘巨型战船如黑色巨兽般破浪而来,气势汹汹。

然而,虞允文早已胸有成竹,他冷静地指挥着一切,当金军登陆企图深入时,他果断下令率步兵部队迎头痛击。江面之上,虞允文更是运筹帷幄,很快就让金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迷茫之中。

正当金军溃不成军之际,虞允文又出奇招。他迅速组织了一支队伍,让他们自山后而出,绕行至江边,挥舞手中的旗帜和战鼓。金军见状,误以为宋军援军赶来,顿时军心大乱,一败涂地。

第二天,当金兵再次出现在长江之上时,虞允文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将金军的300艘军舰堵在江心,并燃起大火,将这些船只烧毁。

完颜亮这才意识到,金军已无回天之力,只能率残部逃窜瓜州。恰巧此时金国内部再发动政变,完颜亮的皇位被革除。而金军内部早就不满完颜亮的暴政,将其诛杀军营内。

就此,金国彻底败北,只能派使者和谈,金宋两国又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采石矶战役中,虞允文以1.8万军队战胜了40万的敌军,赢得压倒性的胜利,之后又收复了两淮失地,被封为国公,成为人人公认的大将军。

虞允文的事迹对后世影响深远,就连毛主席也对其的忠君爱国和战场谋略赞赏,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人物】毛泽东主席评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政务:方志四川 2021-08-19

0 阅读:1

侯选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