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本名秦越人,号卢医。人们对他的认知还得从出土的四块浮雕说起。1950年,在山东微山县出土了四块浮雕石像,高91.5厘米、宽94.5厘米、厚24厘米,石像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雕刻的是各种动物在嬉戏,形态各异。中间雕刻着个人首鸟身,一手把脉一手扎针的鸟人在看病的场景,后面还有四位病人在排队等待。最下面的则是雕刻了人们在干活的日常生活。让人疑惑的是,一只鸟怎么会给人看病呢?如果是人又为什么雕刻了鸟的样子?
一手把脉一手扎针的鸟人在看病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四块浮雕石像为东汉时期的东夷文化遗址,画中手持石针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医扁鹊。提到东夷文化,就得说说东夷文化的由来。东夷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8300年前,与上古时期的黄帝属同一时期。传说当时东夷的最高统帅少昊在出生时,天空同时出现了五种不同颜色的凤凰,少昊被人们称为“凤鸟氏”,当时黄帝的部落以龙图腾视为族神,而东夷将凤凰图腾视为族神。在东夷文化遗址中,人首鸟身的器物和纹饰被频繁发掘,这似乎也说明,在当时人们将“扁鹊”鸟类视为了族神一样的存在。民间还流传着另种说法,“方圆百里,有医者大能,善治百病,悬壶济世。却因行医就诊时,戴着鹊首面具,掩其真面目。”因此对这位能力超群的医生赋予了“扁鹊”的称谓,据说鬼门十三针就是扁鹊发明的。
名医扁鹊 画像
2012年成都的一个地铁站在施工时,发掘出一个西汉早期的古墓,从墓中出土了930多支竹简,其内容涉及了经络、针灸、汤药等多种医学领域知识。这就是由扁鹊所创,但已经失传了千年的《天回医简》,上面的药房至今仍然适用。但也正是这个文物的问世,名医扁鹊被移出教科书这又是为什么呢?
手持石针为病人看病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扁鹊行医记录,在公元516年曾为晋国的赵氏家族首领赵简子治病,赵简子不知什么原因昏迷了好多天,当时医生也是束手无策,都认为没治了。但是名医扁鹊却说,他会在三天后醒来,不知道扁鹊用了什么方法,赵简子真的在三天后苏醒。后又有记录在公元311年。扁鹊还为秦武王嬴荡治病,从这记载上来推算的话,这时间跨越足足有200年,难道一个人可以活到200多岁吗?
成都出土的930多支竹简
这两个记载中的“扁鹊”是否是同一个人呢?但如果是同一个人,怎么会有人能活到200岁呢?于是后人猜测:“扁鹊”也许并不是对一个人的称呼,它或许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疗组织,又或者是对医术高明的人的统称。然而历史是严谨的,不容出错,所以在没有绝对的事实面前,不能出现在教科书中误导后人。
天回医简
声明:文章图片素材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