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被称作“诡”书,难道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灵异故事吗?

独步世界 2025-04-04 17:02:45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小说以”石头”为整个故事的源头,开篇就讲述了这块石头,是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顽石,被遗弃在青埂峰脚下。后来一位僧人和道人路过此地将其点化,石头幻化成通灵宝玉云游人间,当它来到荣国府的时候,决定把这里所经历的一切雕刻在石头上,又被后人记录下来所以有了《红楼梦》这本书。

曹雪芹画像

《红楼梦》记录了一个家族兴衰与爱情的悲观离合故事,这样一本隐喻社会批判和宿命的书,被认推测成曹雪芹写的是一本“诡书”,越读越害怕,元妃省亲被说成是百鬼夜行、金碧辉煌的大观园是彻头彻尾的乱葬岗?那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诡书”一词的由来吧。

第一点、为什么在开篇中,点化顽石的一僧一道之后再也没有了踪迹?理由是:古代僧和道应该是种特殊职业,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僧人和道人?第二点、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理由是:这首诗中衰草、陋室、蜘蛛丝可以想象出破烂不堪的场景,“空堂无人”指灵堂,“衰草枯杨”指坟场、“蛛丝结满雕梁”指荒废已久的房子,整体描写的就是荒冢坟地里废旧的灵堂场景。第三点、原书是雕刻在石头上面。理由:以前被记录在石头上的文字,代表什么呢?通俗的说只有碑文才会雕刻在石头上。

红楼梦剧照

第四点、四大家族判词。贾家判词: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王家判词: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史家判词: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一个金陵史。薛家判官: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理由:白玉、金马、珍珠这些词都与丧葬有关。在古代历代的皇室贵族,几乎没有用玉去建房子,也没有人用玉雕刻床。在古代传统习俗中,讲究玉可以通灵,玉做的床一般不会出现在活人的宅邸。金马在古代是奢华的陪葬品,珍珠是达官贵人在下葬的时候,用来含在嘴巴里的口珠。阿房宫指的就是人间墓地,一把火就可以付之一炬。有理有据确实有点渗人。

曹雪芹的《红楼梦》确实诡异,但诡异在哪呢?神话故事开篇引出后面的故事,文章用人物名字的谐音隐喻一语双关,剧中人物名字已经暗示了人物结局。比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这里暗指将真事被隐藏,假的语言留传下来。“真事”指的是通灵宝石游历人间的经历。而贾宝玉经理了家族兴衰后,选择剃度出家。通灵宝石便自此失去了灵力,又变回了顽石。石头的最终宿命又被僧道送回了青埂峰,仿佛一切都是一场空。

如果了解曹雪芹背景的人,或许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隐喻内容。曹雪芹出生于清代江宁织造府,在少年时期家族富贵豪华。在康熙鼎盛时期曾被召见过四次,后来到了雍正时期其父亲被受牵连,以空亏款项的罪名被革职抄家了,从此家族落败。他的亲身经历看起来和贾府的兴衰轨迹很是相似,贾府里描写元妃省亲的排场之大,大观园的建设奢华,都有可能源自于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元妃省亲为什么在午夜还被说成是百鬼夜行?其实这源于古代皇家利益非常严格,首先妃子不可以在外边过夜,省亲有很多流程,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用膳、拜佛、看灯等等,礼仪很是繁琐。其次是妃子回宫的时间还不能有任何差错,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描写省亲是在午夜开始。《红楼梦》更多是反映了清代时期,皇家贵族的生活细节、社会等级和风貌,大观园就是曹雪芹理想中的乌托邦,儿时的回忆快乐都在那里,贾宝玉的一生似乎暗指了曹雪芹的一生,宝玉剃度出家,灵石变顽石最后又回到了那个被遗弃的青埂峰脚下,似乎都在说明人生最后终是一场空!

声明:文章图片取自网络

4 阅读:97
独步世界

独步世界

用个人视角记录天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