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学校里发了读书摘录本,要求每位老师摘录不少于5000字。开学时检查考核。
正好手头有书《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同学着力推荐要阅读的,我也觉得她是代表了一代人的,正好也在陆陆续续的读着,所以,当然而然把此作为读书重点。边读边摘录,并在word中打印出来,便于完成任务。
开学前教师集中开会时,大家都交读书摘录,经过私下交流,忽然发现,好像有点不对。
一是,大家都是手写的。可以理解,如果可以网上打印,一两分钟就能解决了。当然,我是真的边读边摘录,还有偶尔的点评与感想,所以即便打印也是实打实阅读的。但不能排除别人不看而打印。
二是,要求摘录教学著作,《我心归处是敦煌》严格来讲不算教学著作。
所以只能从头再来。
回家找了一本叶圣陶先生的《给教师的建议》,打开阅读,边读边摘录,竟然有许多新的收获。
一是,原来也读过其中一部分,也有圈圈画画,但再次读来,感觉很多不同。这次的圈圈画画跟原来的圈圈画画有许多不同。叶老师的好多表述跟现在新课标有许多暗合之处。敬佩之余,画出来加深体会并摘录。
二是,原来读书一目一行,半天读不了几页。现在边读边摘录,或许是读过一次的原因,竟然飞速往前,半天时间90多页一闪而过。原来读书也是可以这样快一点的。
三是,既然很多与新课标暗合,是不是可以多分析分析,思考思考,报个课题研究。
叶老说,读书不是学习的全部,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以,开阔读书的视野,也是好好学习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更加重视读书对个人提升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