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耳朵认字”风波的主角唐雨今何在:还在重庆农村表演认字

兰台说历史 2024-08-02 00:04:56

21世纪初的唐雨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一个45年前轰动了全国的风云人物——唐雨。

可能今天许多朋友都不知道唐雨是谁,是干什么的。

但是在四十五年前,正是当时才十二岁的唐雨“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特异功能”风潮,不仅有大科学家用自己名誉担保特异功能是真的,还有气功师大言不惭的表示自己“发功”就熄灭了大兴安岭的山火。

那么,四十五年过去了,唐雨这位当年的风云人物过得怎么样?这些年他又经历了什么?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唐雨以及当年的“特异功能”风潮。

“耳朵认字”的唐雨

01、

唐雨,重庆大足人。(当年还属于四川)

1966年出生于大足普通农民家庭,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在很长一段时间,唐雨都默默无闻,一直到1979年。

1979年3月11日,四川省最大的媒体,《四川日报》用大字标题发表了一篇名为《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的儿童,省有关研究部门已采取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报道。

报道称“大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经反复考查,确有其事。儿童唐雨,现年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住大足县团结公社建立大队……《四川日报》记者闻讯,前往现场,进一步对此事进行了考查,先后用几种笔和不同的颜色写了‘中国’、‘四川省’、‘安定团结’等字条,有的叠成若干层,有的揉成小团,交给唐雨用耳朵辨认。每张字条,唐雨只用了几分钟就辨认出来了。连用什么颜色什么笔写的都能辨别。”

要知道,当年民众可和如今“久经考验”,已经习惯了“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老百姓不一样,当时大家普遍具有一种“铅字崇拜”,认为报纸上发表的差不多就可以等于是事实的全部了。

大足石刻

唐雨会用耳朵认字的新闻,一下子就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不仅如此,唐雨“耳朵认字”还在引发了全国各规模的连锁反应,掀起了一场“耳朵认字”的热潮。

1979年4月6日,安徽媒体发文称12岁女中学生胡联用耳朵认字的消息;

1979年4月13日,北京媒体报道一名8岁小孩子姜燕用耳朵认字和辨别图形;

1979年4月20日,河北报道称沧县一名15岁女学生瑞华用耳朵辨认文字和图片;

1980年,唐雨以及其余13名号称可以“耳朵认字”的青少年登上了《自然杂志》第4期的封面,还参加了《自然杂志》主持召开的讨论会。

关于唐雨“耳朵认字”是怎么被发现的,原四川省有关领导的回忆录里有相关描述。

唐雨

根据回忆录披露,当时是大足县当地的公社干部向大足县科委汇报了12岁的唐雨会“耳朵认字”的消息,县科委以及县文教局的干部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察并确认。

之后大足县科委和县文教局联合向江津地区科委汇报,最后一致报告给了四川省的有关领导。

当时原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的父亲,四川省科委主任韩正夫还亲自接见了唐雨。

韩正夫接见完唐雨后,觉得唐雨“耳朵认字”这件事不太可信,还指示相关部门要好好调查。

而这一调查,果然发现唐雨“耳朵认字”是假的。

《自然杂志》第4期的封面

02、

在有关领导的指示下,四川省医学院在唐雨事件见报后几天就向大足县派遣了调查组,对唐雨进行测试。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和观察,四川医学院发布了关于测试唐雨“耳朵识字”的《四川医学院调查报告》。报告得出了完全否定的结论,认为唐雨的耳朵并不能识字,所谓的“耳朵认字”,不过是唐雨通过采用魔术师般弄虚作假的手法而达到的。

报告里称唐雨从5、6岁开始就经常撒谎,并且以此为乐,而且在12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抽烟;他第一次“耳朵认字”就是为了骗取别人的香烟,调查组对唐雨做了25次实验,发现他有19次都偷看纸条:

调查组曾4次与他一道玩扑克,几乎每一盘都发现他采用多拿牌、窃取大牌、藏匿小牌等手法,弄虚作假。在8天的时间里,调查组对唐雨做了25次实验,他有时用耳朵‘认字’,有时用手指、头顶、小腿、足底‘认字’。调查组发现,除有6次偷看未成、拒绝辨认外,其他19次都偷看了纸条。

四川医学院这份调查报告公布后,在全国范围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确实有媒体坚持唐雨等能“耳朵认字”的青少年,他们是真的会认字。

当年的报道

这场争论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到1982年《人民日报》在第3版发表了名为“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和宣传”一文,算是给这场“耳朵认字”风波定了性:

现在这种宣传,在国家建设、人民生活中已经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是毋庸讳言的。为此,我们要求停止这种不科学的宣传。

当然,关于“特异功能”是否真实存在这件事情,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极大的讨论,许多知名人物都亲自下场讨论,比如说两弹元勋钱学森教授。

但是这一切已经和唐雨等若干“耳朵认字”的青少年无关了。

唐雨和他的“小伙伴”们通过“耳朵认字”开启了“特异功能”大讨论,但是当这个讨论如火如荼时,唐雨却悄悄的走下了“舞台”。

慢慢的,唐雨在当地已经不再有媒体关注,他也回归了一个学生的本份:上学读书。

但是,唐雨确实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没什么天赋,初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考高中;而是选择“走穴”大军。

所谓的“走穴”,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演出市场还不规范;许多本身有单位的演员为了多挣出场费,瞒着单位在外面参加由私人组织的演出。

最开始,唐雨还能和当时许多电影明星一样参加出场费比较高的“走穴“演出;可随着“耳朵认字”热度逐渐散去,到了20世纪90年代,唐雨只能参加一些面向农村的“走穴”演出了。

农村的演出

逐渐,唐雨从一名能“耳朵认字”的神童变成了一名最基层的艺人。表演项目还是“耳朵认字”。

关于他最近的消息是进入21世纪,他组建了一支名为陶缘聚演艺团的民间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在重庆、贵州农村地区。

不过兰台没有在相关网站查到陶缘聚演艺团的注册信息,不知道如今已经58岁的唐雨是否还活跃在农村演出第一线。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参考资料:

《关于唐雨耳朵辨色认字的考察报告》,何大华、丁先发、申政伦、钱帮伦、朱永弟、胡正书,《自然杂志》1979.6;

《“耳朵认字”引发的气功热》,江蓠,《民生周刊》2013年第22期;

《百年长歌》,杨潇,四川人民出版社;

0 阅读:0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