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华-中将、五任司令员
吴克华同志于1913年12月7日出生,江西省弋阳县人。
他以曾经担任5任司令员而闻名全国、全军,包括两大兵种司令员与三大军区司令员,即铁道兵司令员和炮兵司令员,华南军区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司令员。
吴克华同志于1955年获授中将军衔。
他到了晚年即使身体欠佳,但也屡次获得重任。他在1980年至1982年期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又于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吴克华将军于1929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5军团直属第39团参谋长。
1935年1月,中央纵队遭到四川军阀部队的突然袭击,情况非常危急。作为参谋长的吴克华与团长一起,带领两个营的指战员与川军短兵相接,展开你死我活的白刃战,然后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组织火力,掩护中央纵队脱离湘军的围堵。直至天色已晚,中央纵队安全撤离。对这次吴克华参与指挥的战斗,中革军委给予通令嘉奖。
抗日战争时期,吴克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以许世友将军为指挥、吴克华将军为副指挥,组成反投降指挥部,1941年3月中旬开始的四个多月中,击溃了“抗八联军”的多次进攻,俘虏八千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吴克华出色地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一战成名,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战役。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而要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关键是要首先切断北宁路,攻取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于东北,关门打狗,把敌军在东北就地各个歼灭。然而要攻克锦州,就必须保证能够阻止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的进攻,而这个阻击战就在塔山展开。由此可见塔山阻击战的重大意义,它关系到辽沈战役的胜利,甚至关系到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的吴克华,临危受命。开战前,在团以上指挥员的动员大会上他指出:虽然我们没有打这么大规模阻击战的经验,但我们还是要必须完成这个重大任务。各位纵队领导已下定决心,与各级指战员生死与共,即使纵队司令员牺牲了,即使整个纵队牺牲二分之一或甚至四分之三,我们也要坚决完成阻击任务。死守阵地、寸土不失、与阵地共存亡。
1948年10月10日,吴克华带领的4纵凭借惊人的战斗意志、机动灵活的战法,打出了一场“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11日拂晓,我军顽强抗击了敌人4个师的全力进攻。 13日, 我军击退了国民党军4个师在海空优势配合下的8次轮番集团冲锋,结果是“国民党军攻得越急,解放军守得越坚固”。 10月15日傍晚,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塔山阻击战顺利完成使命。六昼夜以少敌多的塔山阻击战,我军伤亡3000多人,而歼敌6000余人。
1949年3月25日,吴克华率领塔山阻击战数百名英模功臣,参加了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仪式,接受了毛泽东主席的检阅。
吴将军始终不忘塔山阻击战,不忘牺牲在那里的战友们。在病危、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塔山,与当年牺牲在塔山战场上的战友们永远相伴。
塔山地区实际上既无塔也无山,吴克华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就是高耸的塔,就是巍峨的山。
吴将军1987年2月13日于广州逝世。
张震-上将、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在吴克华同志在世期间,与吴将军一样,两人都是中将军衔;在吴将军逝世的次年,张震被授予上将军衔。
1914年10月5日,张震同志出生于湖南省平江长寿镇,原名张见生,7岁时阅读《说岳全传》后,对岳飞岳鹏举充满崇敬之情。因岳飞之子名字都是雨字头单字,如云、雷、霆、霖,由此就把他自己名字改为“震”,所以姓名张震。可见张震将军从小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之志向,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豪情,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之气概。
1930年5月,张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参加长征。在人民军队历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副校长、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部长、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和部长等职。
张震将军到了晚年,一次又一次从准备退休的状态被中央所召唤,一次又一次被委以重任。
副总参谋长。
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不再兼任总参谋长,在他的建议下,张震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将星如云,然而张震将军不仅有优良的教育背景,而且有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的丰富经验,所以小平同志选中了张震同志。
1981年9月,在总参谋部的主持下,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地区组织了一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邓小平同志要到现场检阅参演部队,并做重要讲话,为此请总参谋部准备一份讲话稿。张震主动承担了这一特殊任务,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军刚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不仅要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国家、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更要全面提高我军的作战能力,因此军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基于这种长远的战略思想,张震草拟了讲话稿。小平同志阅后深感满意。
1985年,张震将军已经71岁,中央军委也正要准备调整总参谋部,促进年轻化。
总参谋部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军委的任免命令。张震发言道:“热烈欢迎新调来总参谋部的同志们,你们是新鲜血液,希望大家能好好工作。还要感谢这五年多杨得志总参谋长和各位同志,对我的照顾和工作上的支持。现在,我要先向大家说一声再见了!”
同年9月,张震退出中央委员会,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也就是说,张震同志看起来是真的退居二线了。
国防大学校长。
当张震基本上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交接完毕,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找到他,与他谈话。杨尚昆说,中央计划合并军事、政治和后勤三大学院,组建一所全新的国防大学。杨尚昆问张震有何想法,张震表示完全赞同中央的意见,认为这个计划之前就该实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合并完成。
1985年3月,杨尚昆同志再次找到张震同志,考虑由张震筹建国防大学。虽然张震谦虚推辞,但因为军委已经有此打算,他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一新的任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85年11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张震将军担任国防大学校长,李德生将军担任政委。
1990年4月,76岁的张震再次做好退休准备,但此时李德生同志退出了一线领导岗位。所以张震不但没有辞掉校长的职务,反而要兼任政委的重任。
第三次,军委副主席。
1992年,78岁的张震同志觉得真是到了退休的年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小平同志提议张震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这个重要岗位对张震来说实在是有些突然,也导致他一度失眠,无法入睡。尽管张震有些担心,但作为一名老战士,他深知应该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张将军重新披挂上阵,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同年10月,张震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在江泽民主席的领导下,负责主持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1998年3月,张震将军已经84岁高龄,他终于退出工作岗位,开始安享晚年。
2015年9月3日,张震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战友、同学与儿女亲家
吴克华将军是江西人,张震将军是湖南人,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个人都加入了人民军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和指挥员。令人称奇的是,两位将军曾经两度同窗,成为在一个班级里的同学,建立了特别深厚的友情。更加使人赞叹的还是,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战争年代里,两人共同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延安是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而抗大更是革命青年理想中的高等学府。
两位红军年轻指挥员在抗大学习军事理论,提高军事素养,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南京军事学院成立后,张震和吴克华都获得机会进入学院深造,因此年近半百的两位将军再次成为同窗。两人所在的战役系一共有52名学员,分成了四个团队,吴克华担任了第三队的副领队,而张震则是第四队的领队。这说明这两位将军在全体学员中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力。
三年学习期满,两人顺利完成学业,吴克华将军随即被直接提拔为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与此同时,张震将军留在了南京军事学院,担任副院长一职。
张震的妻子马龄松女士和吴克华的妻子张铭女士经常保持联系,私交甚好。两家孩子们更是经常往来,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一起进步,友谊深厚。
张震的儿子张小阳和吴克华的女儿吴布生算得上是典型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心中特别的情愫也在增长。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成就了百年之好、美满姻缘。因而,张震和吴克华两位中将,在军队里的亲密战友,曾经的老同学,结成了儿女亲家。
遗憾的是,吴克华将军晚年健康状况不好,在74岁之际就因病过世。张震将军获知噩耗后亲自来到广州,参与筹备吴克华将军的葬礼,最后送别亲家老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