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85年12月22日的黄昏时分,在南京军区的总医院里,医院的四楼有一间特殊的病房,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将军在病床上溘然长逝,围绕在病床旁的亲人,战友和医护人员,无一不沉浸在悲痛之中。
来自南京军区的成千上万的军民怀着沉痛的心情,10月26日上午,王震受邓小平同志的委托,专程到南京向许世友的遗体告别。
许世友的老战友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中将为许世友写下来悲痛的悼念诗篇:共同志军几十春,诚挚赐教受益深。精明果断理万机,赤丹忠心军人魂。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光辉灿烂,也有一些轶事,值得和大家分享分享。
一:名将往事
延绵起伏的大别山中,层峦叠嶂的腹地有一处名为许家洼的山村,许世友将军就出生于此。按照大别山一带的习俗,小孩出生,祖母起乳名,先生起学名,小时称乳名,十八之后称学名。将军出生后,他的祖母盼望着许家发家致富,子孙兴旺,于是给他起了个乳名叫“又得”。
老话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又得从小替家里放牛砍柴,拾麦种粮,虽然常年吃菜咽糠,但由于经常务农的缘故,身体长的非常结实。
到了上学的年龄,许世友跟着大哥一起来到了私塾学堂,学堂里有一个姓陶的先生,陶先生问许世友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又得。
许世友大哥急忙到先生面前恭敬地说先生三弟尚未取名,我爹说请先生。起一个陶先生摇头晃脑的半天说:按照许氏宗祠是仕字辈的,仕者官也,与官宦为友,岂不是许家的荣耀?就叫许仕友吧!
陶先生当时起的学名叫许仕友,为什么后来又叫许世友呢?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给他改的1935年5月张国涛放弃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已经开始了长征。当年6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
许世友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许世友:“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没见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啊?”许世友便和泽东说,参加了红军之后,懂得了革命是为人民而不是为了做官,说他是红军应当做士兵的朋友,所以现在改名许士友。
毛泽东笑了笑,拍着许世友的肩膀说,再改一个字吧,把士兵的士改成世界的世,叫世友,世界之友世人之友啊,从此之后许世友三个字便定了下来。
许世友将军的武艺高强为人们所熟悉。将军生前曾接受记者一次专访,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刀枪不入是假,飞檐走壁是真。
1913年夏初,八岁的许士友在故乡许家洼老家读书时,私下里拜了一个名叫林子金的和尚为师,许世友的武艺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林子金收了许世友为徒之后,按照佛门的教导制定了三条规矩。
练功保密,不得对外张扬。二学一不得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三少林武术属于防身之术,不得任意伤人,许世友将这三条戒律始终牢记在心,建国之后,根据许世友,的秘书孙红线的回忆徐士友经常教育身边的人员,不能打人,打死人要偿命。
青年时的许世友曾背着两桩命案。投身航母在旧军队里再一次犯下命案后经共产党人的引导才走向了革命道路。
二:生活轶事
许世友将军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首先他对于生活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叫收支平衡理论,他说收大于支会胀气,支大于收会亏虚。
现在生活好了营养足,主要防止收大于支,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运动量。因此他不断践行着自己的这套理论,也常常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推广他的理论。
将军睡得早起的也早,每天起床后先洗漱后散步,他也没有午睡的习惯,如果下午没有重要公务,午饭后他就会乘车郊游或者打猎。将军吃饭的速度也像是在打歼灭战,非常迅速,晚饭后许世友会散步一个小时,然后看书或下棋,十点以前便休息了
许世友将军的饮食既简单又特别他早餐就是馒头包子或油条,外加一个煎蛋,一碗稀饭,而中餐则是,两荤两素。其中两荤有一荤是野味,这野味是许世友将军打猎所获得猎物。
将军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一条鸡腿不如一条鸽子腿,一条鸽子腿不如一条斑鸠腿。
不仅如此,许世友将军最反对大盘子大碗大鱼大肉,吃饱了就行,吃多了就是浪费,如果没有客人的话,在他桌子上的两荤两素全是小碟。
他对穿着也非常不讲究,一年到头来穿的都是半新不旧的军装,不穿便装也没有准备便装,不管是上班也好,开会也好,甚至会见外宾也好,它都是一套军装穿在身上,而且他喜欢旧军装板板正正的新军装穿到他身上反而觉得别扭,所以每次下发新的军装,他就让人洗个两遍,把它搓软才愿意穿到身上。
他的秘书跟随他多年,从未见过他穿皮鞋,他脚上穿的不是草鞋,就是部队发的黑布鞋,当年尼龙袜子流行的时候他也不穿,通常用一块裹脚布把脚包住,说这样不会伤脚,即便是会见外宾,他也是一双草鞋在脚,他还教工作人员打草鞋也把自己打好的草鞋分给大伙。
许世友将军好酒但不抽烟,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喜欢抽烟的也从不在将军面前吞云吐雾,有一次他的秘书在办公室抽烟,被许世友碰见了。一时间手足无措。将军见到秘书抽烟却来了兴致。说了一段关于自己戒烟的故事。
当年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指挥部在地下的暗道里,不见天日,又憋又闷,如果没有战斗,大家就一天到晚的抽烟,许世友将军也不例外。韩先楚将军看见许世友烟瘾很大,认为许世友离了烟一天也不能过,就和他打赌说:只要你许司令戒了烟,我们就请你喝茅台酒。
在酒和烟之间,许世友将军当然选择美酒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硬生生的将烟戒掉了,至此之后,他再没有抽过一支烟,为此他还很自豪的说:这顿茅台酒赢得有意义。
三:魂归大别山
1957年4月27日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当时的领导人一个个在实行火葬的拟稿上签字后。许世友将军却对主席请求说,我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死后,也要葬在大别山,我身为国家尽忠死,要为父母敬孝,我不想在决议上签字。
主席也能够理解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虽然是一名无产阶级战士,但同样也是一名农民的儿子,特殊的时代,特殊的背景,因此答应了许世友的请求。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许世友将军又开始日常的户外锻炼,突然有一次他的关节炎犯了,这时将军第1次意识到自己老了,便把秘书李富海叫到身边说,:总是要死的,我恐怕快到马克思那儿报道去了。
他让秘书从他工资里取出50元钱寄给了长子许光,并且附了一封信,这封信寄出的日期是10月22日,6年后,也就是1985年的10月22日这一天许秀将军与世长辞。
许世友将军的儿子许光接到父亲的信后,按照大别山当地的习俗选做棺材,大别山当地人会用,松柏槐柳梓,五种能结籽的树制作棺材。等棺材做好之后放,便在了大门的过道里,许光知会了他的父亲,将军知道后笑了笑点点头说:好好人死如灯灭,自然的来,自然的去理应一切从简。
等将军去世之后,那副棺材却没有用上,原来是将军的战友,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亲自跑到云南,从云南购买了楠木,然后运到南京另做了一副。
楠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木材,作为一种常绿乔木,它木质坚固,质地细密,光滑细腻,而且能发散一种独特的木香,这种木香还可以防腐。楠木独特的特性不仅是制作建筑的高级原料,也是做棺材的好材料。
待到楠木运抵南京后,还特地找了一家木器加工店进行细致的加工,据说,这家木器加工店的老师傅,能够制作一种特殊的棺材,这样的棺材,半个世纪只做了两口。
其中,第一口棺材是给革命前辈廖仲恺先生使用的,而第二口棺材则是给许世友将军用的据传当年蒋介石重新安葬他的母亲,就想请老师傅给他做那种棺材。
但老师傅不愿与蒋介石为伍,婉言谢绝连夜,带着妻儿老小远走他乡,解放之后,才带着全家人重新回到了南京,又重新操起了旧业。
老师傅用楠木打造的这种棺材做工考究,不用铁钉也不用竹签穿榫,楠木板厚度大约两寸,是用榫卯的方式串接而成,上下浑然一体,根本看不出一点裂缝,表面用漆刷成棕色。整个棺材重约3000多斤,但看上去比普通棺材还小。
许世友将军的墓前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上千个空茅台酒瓶,前来悼念的人知道将军生前爱喝茅台酒,便都带上一瓶上好的茅台酒,然后围绕坟墓撒酒一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许世友将军。
参考:《一代名将许世友》 郝宪恩
《在许世友身边的日子》孙洪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