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居然是苏东坡的高级伴读小书童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0-12 10:40:19

一提到高俅,大家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形象,《水浒传》里那个阴险毒辣,恶贯满盈的高太尉。

在水浒传里,高俅就是一个没读过什么书,到处招摇撞骗,最后被人介绍到苏轼那里。苏轼瞧不起这样的人,立即就把高俅打发到驸马王诜那里,一天都不耽搁。

有一天,王诜让高俅给端王送一件东西,高俅在跑腿的时候,正碰到端王在踢球。高俅站在那里静观了一阵后,面露不屑之色。端王见此情形,就让高俅下场踢几脚。高俅抓住机会好好秀了一把球技,被端王当场看中,留了下来。端王是谁?就是后来的宋徽宗,高俅就此青云直上。

这不过是《水浒传》里的情节,事情的真相如何?

我们用最正规的《宋史》来说话,《宋史》有500多万字,人物传记特别多,无论清官贪官,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都有专门的传记,但却没有给高俅单独写传记。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高俅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坏,可能就是一个不好不坏,中性的官僚。

有人把《宋史》里面所以涉及到高俅的文字全部挑出来,发现高俅跟梁山泊的宋江等人没有半点瓜葛。宋江等人其实就流窜作案的一小股贼寇,最鼎盛时期,大小喽啰也就千把人,最后还被知州张叔夜招降了。至于林冲和高衙内的恩怨更是纯属杜撰,子虚乌有的事情。

历史上高俅确实是位高权重,《徽宗本纪》里面,明确记载,政和七年(1117年),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殿前都指挥使已经是负责京城所有军队的高级官员了,再加太尉,高俅差不多是武官的最高军衔了。到了宣和四年,宋徽宗“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名列三公了。

高俅位高权重,如果他真是那么一个阴险毒辣的小人的话,早被正史大书特书了。可偏偏,正史上并没有高俅作恶的记录。

宋末有一件大事,陈东上书。太学生陈东请求诛杀六贼,这“六贼”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邦彦、朱勔。这六个人里面,也没有高俅。

因此,被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写得如此不堪,恶贯满盈,高俅确实很冤枉。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可能是想到一点:高俅这个人官位高,在史书上又没什么记载,把他设为梁山好汉的死对头,别人也无法查证。如果栽倒别人头上,人们一查史书就很清楚,他确实没干过啊?

历史上,苏轼和高俅的真实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这段往事。高俅曾是苏轼府中的小吏,也就是书童。高俅他文笔颇为扎实,写的一手好字,平时负责干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从这段记录来看,高俅确实又两把刷子,否则,以苏轼的才气和傲气,绝对不会看上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1093年,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苏轼被外放定州。定州是个军州,不方便带太多人上任,苏轼先准备把高俅送给了自己的朋友曾布。曾布当时已经任副宰相了,手下秘书多,就没有接受。于是苏轼又把高俅送给了驸马都尉王诜。王诜后来又把高俅送给了端王(后来的宋徽宗)。

值得一说的是,王诜和苏轼的关系特别的好。乌台诗案爆发时,王诜第一时间冒险给苏轼报信。王诜因此而受到牵连,以泄密的罪名被削去官职。

所以,如果高俅真的个大坏蛋的话,苏轼怎么会推荐这样一个人给王诜?

据《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始终不忘苏轼对他的举荐之恩,每当苏氏子弟来京,高俅都会予以资助,馈赠钱财。

如此看来看,高俅还是重情重义的人物。

所以,小说毕竟是小说,对小说里的人物,我们还是要对照正史,来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