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抵御辽军南下,北宋修起了水长城

东江学习社吖 2025-01-10 09:37:19

唐朝初期的兵力非常强盛,对草原民族又比较包容,自然就没有修长城。那么,“先天不足”的北宋是怎么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南下的呢?

为什么说宋朝是“先天不足”呢?

赵匡胤从后周手里夺过了政权,立国之初,北方就没有屏障。幽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给了辽国,北边边界没有前朝的长城可以利用,加以重新修整利用。连绵的燕山山脉也在辽国境内,宋辽两国交界处一马平川,骑兵可以顷刻杀到。最要命的是,北宋的养马基地也没了,无法组建大规模的骑兵。

北宋立国之初还想武力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结果被辽兵一箭射中屁股,趴在驴车上逃回来。

打不过怎么办?守呗。平原没有山脊,修不了长城,北宋君臣就修起了“水长城”。

这个主意来源于河北沧州的知节度副使何承矩,他给赵光义上书说::“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宋史.何承矩传)

宋太宗对这个主意大加赞赏,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让他立即动工。

北宋的水长城分为东西两线。

东线从雄州(今河北保定雄县)到渤海泥沽海口(宋初黄河入海口)。这一条防线主要就是大量挖坑,把白洋淀以东密集河网的水引坑中。有的坑深达一丈,岸基又不规则,骑兵无法快速通过,还容易陷进去。

西线从白洋淀一直延伸到西塘泊(北宋人工湖泊,位于今保定以西)。这一段防线除了挖人工湖以外,主要是造水田,用水田淤泥来阻挡辽国的骑兵。

何承矩以五年不收田赋,政府提供耕牛等方式,鼓励农民把旱地改为水田,由种小麦改成种水稻。

“水长城”工程十分浩大,一直到宋仁宗道明年间才竣工,先后修了近五十年。这道水上防线,长达500余里,最宽的地方有150里,窄的地方也有10里左右。水长城沟通了河流十几条,大的湖泊二十几个,小的河塘不计其数。

在水长城防线上,宋军还设置了7个军州,计有堡垒26座,军铺125个,派兵驻守瞭望敌情。

相比于秦汉修长城劳民伤财,北宋水上长城不仅经济实惠,还带来了意象不到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在水长城里种水稻,莲藕,养鱼虾,生活还挺滋润。

《宋史.何承矩传》里说,“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何承矩在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还依依不舍,修长城修出这个效果,也是没人能比了。

那么,宋朝水长城的防御效果如何呢?

在澶渊之战中,水长城确实发挥了预警功能,让北宋能从容调集重兵与辽国对峙。

水长城后来为何又失去作用了呢?都怪北宋君臣自己作死。

北宋时期的黄河是从河北出海,流经了辽国境内。北宋君臣害怕辽国从黄河坐船来袭,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的主持下,调动军队挖黄河,企图让黄河改道向东流。结果,改道工程失败,黄河到处泛滥,不仅几个省受灾,还把辛辛苦苦建城,已经卓有成效的“水长城”给冲毁了。

出了水长城,北宋还修了“木长城”,即在边境上密密麻麻种树,让骑兵无法快速行进。不得不说,北宋的国防工程还都挺环保。

2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