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家长群里炸了锅,起因是有人发了张培训班的宣传单,暑期优惠,名额有限。
本来这种广告大家自动屏蔽就好,可偏偏有人阴阳怪气地来了句:“现在还有人鸡娃呢?不怕孩子累趴下?” 接着,附和的、反驳的、观望的,各种观点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倾泻而出。
我默默地关掉了手机,长舒了一口气。
这场景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剧场效应”:一个人站起来看演出,后面的人被迫跟着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着,反而更累了。
鸡娃不也一样吗?
一个孩子报班,其他孩子也跟着报,最后大家都报了,分数线水涨船高,钱倒是都进了补习班的口袋。
我曾经也是“鸡娃大军”中的一员。
儿子点点刚上小学时,我给他报了奥数、英语、钢琴,周末更是排得满满当当。
每天晚上,我盯着他写作业,一道题讲三遍他还是不会,我急得火冒三丈,他也委屈得直掉眼泪。
那段时间,我们家几乎每天都上演着鸡飞狗跳的戏码。
我记得有一次,点点数学考了92分,我劈头盖脸就问他:“为什么错那8分?上课有没有认真听?” 他低着头,小声说:“妈妈,我已经很努力了……”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鸡娃”不仅没让他快乐学习,反而让他对学习产生了恐惧。
后来,点点五年级的时候,我带他去德国旅行。
在那里,我看到孩子们课余时间都在自由自在地玩耍,骑自行车、踢足球、画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丝毫没有国内孩子那种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的感觉。
那一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德国的教育理念让我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回国后,我决定“放手”。
我取消了点点的补习班,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喜欢画画,我就给他报了绘画班;他喜欢踢足球,我就带他去球场踢球。
我发现,当他不再被逼着学习时,反而对学习更有兴趣了。
他会主动问我一些问题,也会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识。
点点现在六年级了,虽然他的成绩没有突飞猛进,但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也更热爱生活了。
他画的画越来越好,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
看着他快乐成长的样子,我感到无比欣慰。
我知道,我的“和解”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陪伴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他们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在,我已经在德国定居了。
看着窗外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依然会督促点点学习,但不再逼迫他。
我会和他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探索世界。
我相信,这样的陪伴比任何补习班都更有价值。
我是李点点,一个普通的妈妈,也是一个绘本漫画家。
我用漫画记录着我和两个孩子鸡飞狗跳却又充满爱的日常。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更多家长带来启发,让我们一起放下焦虑,与孩子和解,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