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土纪晓岚墓,发现7具女子尸首,揭开了纪晓岚的真实面目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0-30 22:37:59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关于权力争夺的故事,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主角纪晓岚和和珅。

剧中,纪晓岚被描绘成才气横溢、诙谐有趣、生活简朴的清朝官员形象,身边仅有婵娟陪伴,却无冀盼姻缘。然而,真实的纪晓岚是否真的如此呢?事实并非如此。

1970年,河北出土了纪晓岚家族墓园,据悉,这座墓园内有超过1200座墓穴,始建于纪晓岚父亲一代。墓园规模庞大,占地约3公顷,其中纪晓岚的墓地尤为引人注目。

令人惊讶的是,墓地周边还有7座小型墓葬,经考古学家研究,其中两座较近的墓葬属于纪晓岚生前宠爱的两名小妾,其他五座则为纪晓岚的正室及侧室。

此发现揭示了纪晓岚的“三妻四妾”生活。实际上,据史书记载,纪晓岚的妾室数量远超此数,共计二十多人。

可见,历史上的纪晓岚与荧幕形象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来看,《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形象与历史记载基本相符。

影视作品在刻画角色时需满足观众喜好,适度虚构无可厚非。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清官的向往。

纪晓岚生性诙谐,有三短、三大爱好。影视作品中的纪晓岚性格特点与史实较为吻合,只是在细节处理上略有不同。

许多官方文献对纪晓岚的评价均包含“诙谐、滑稽、才思敏捷”等词汇。

当时朝廷同僚称其为“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纪晓岚的三短包括:相貌丑陋、近视、口吃,史书称之为“貌寝短视”。

尽管乾隆重视官员外貌,但在纪晓岚这里却是例外。纪晓岚入仕后,乾隆每逢南巡、东巡或微服私访皆带其同行,除才学外,其诙谐个性亦是重要因素。

吸烟、饮酒、食肉、好色

影视剧中,纪晓岚手持烟斗、腰悬巨型烟袋的形象深入人心。

实际上,他是一位烟瘾极大之人,乾隆得知后赐予烟斗,并准许其在文馆内吸烟。

此外,纪晓岚对肉类的热爱也异于常人,同僚戏称为“食肉者”。据传,他一餐可食数斤肉,酒足饭饱后仍“日御数女”。

有一次,为编纂《四库全书》,纪晓岚连续数天未归家,乾隆见其双目赤红、面色潮红,询问原委后竟命太监送去两名宫女侍寝。

虽无法确定此传闻来源,但据史书记载,纪晓岚确有两名次妻为宫女。

纪晓岚深受两代帝王赏识,至晚年,嘉庆帝更为其宠信。他曾任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等要职。

除才华卓绝之外,他的低调、从不涉足派系斗争是颇为难得的品质。后因满心感激两位皇家的知遇之恩,尽其一生,投入世事。

逝世之后,嘉庆帝亲笔撰写《恩纶》及《御祭文》缅怀他。并赐墓地牌匾“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以表彰其非凡才能。

纪晓岚墓地坐落在河北沧州的“凤凰林”,仅由一座墓穴和两块石碑组成。历经两百多年风雨洗礼,已显破败,可见多次修复痕迹。

墓碑向东15米处,另立有一块神道碑,即所谓“下马碑”,寓意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墓地周边散布着30余座断石残碑和坟丘,其中包括纪晓岚正妻和妾室的七座以及其四个儿子及孙子的坟墓。可见其葬法为典型的“携子抱孙式”。

尽管纪晓岚存在诸多不足,如身材矮胖、相貌丑陋,但却官至礼部尚书;虽多次遭受监禁流放,然其家眷众多,晚年生活圆满。

他凭借出色的才华赢得了尊重。纪晓岚本命昀,字晓岚,其父纪容舒也是清朝著名学士。

他在康熙年间成功应试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官至刑部郎中,外放时曾任云南知府。纪容舒为官清廉,著述丰富,堪称文才双全。

纪容舒对纪晓岚等四个儿子悉心教导,注重因果循环,使纪晓岚自幼受到良好熏陶,被誉为神童。

11岁时,纪容舒发现其二子文思敏捷,于是带他赴京接受更好的教育,纪容舒并未急功近利,直到纪晓岚20岁才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夺魁。

纪晓岚在随后的乡试中表现不佳,仅获四等。两年后,他重新振作,再次夺冠,成为解元。

此时,他已23岁,直至7年后,他终于成功考取二甲进士,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

纪晓岚虽非治国安邦的能臣,但他凭借卓越的文学才能,官至从一品,并在晚年得到嘉庆帝的喜爱和重用。

他在70多岁高龄仍能担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要职,可见其并非空有虚名。

事实上,纪晓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被誉为敏而好学,而且情商极高。他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这使得他在众多文人学者中独树一帜。

纪晓岚,清代文学家,仕途坎坷却深得乾隆欣赏。

早期曾被排斥于仕途边缘,但凭借卓越才华和丰富学识,逐渐获得了乾隆的青睐。

尤其在文字狱兴盛时代,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纪晓岚因过于微妙的言行举止,难免招致文字狱的迫害。

尽管如此,他依然锲而不舍地为国家服务至退休。在长达五十多年的仕途中,纪晓岚多次遭遇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终于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乾隆的信任。

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布衣之交,其不凡的学识令乾隆痴迷不已。

历经十年蛰伏,他先后担任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等职务,其知识面广博而精湛。

乾隆十九年至嘉庆十年,他在朝任职近半个世纪,期间虽屡犯错误饱受贬谪,但屡败屡战终成气候。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纪晓岚并非权贵子弟,却凭借自身努力在朝廷立足,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在被任用事宜争议纷纷之际,关于何谓"重用",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人是否被重用人,应从其承担职责的重要性及影响力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在功能层面,纪晓岚对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持编撰的《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古代文献的宝库,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历时十三年,收录图书数目超过三千五百种,字数超过八亿,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

其次,在影响力方面,乾隆视《四库全书》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继康熙和雍正在位期间的工作之后,进一步推进了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

纪晓岚担任官职期间,不仅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还参与编辑了其他诸多经典著作,包括《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历代官职表》、《契丹国志》、《河源纪略》及《八旗通志》等。

同时,他在学界享有盛誉,多次担任考官,对成绩斐然的士子影响深远。

纪晓岚一生共历仕五十余载,全身心投入书籍撰写和科举事务中。

那时的清朝社会,文化竞争挑战重重,缜密展开的文化博弈相比军事更具重要性。纪晓岚正是承担此重任的核心人物。

纪晓岚因不拘泥礼节、勇于谏言而树敌众多,曾数度遭贬谪。

首次被贬是因亲家卢见曾涉嫌贪污,纪晓岚向乾隆透露消息,结果触怒龙颜,被遣往新疆,直至三年后才得以返京。

值得一提的是,卢见曾最终洗刷冤情,实则因太过守规矩,招致报复所致。

其次,他的长子触犯法律,纪晓岚因此受到牵连。虽遭受停职和调岗处分,但乾隆考虑其年迈,仍保留原职待遇。

最后一次在嘉庆八年间,因办理孝淑皇后丧仪不尽如人意,大批官员皆被责罚,然而纪晓岚深受皇上敬重,力排众议,只撤销其职务,保留原薪。

每次乾隆将其召回京城,必委派重要任务予他。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乌鲁木齐,纪晓岚依然过得舒适自得。

远离掣肘纷扰的朝廷,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从容愉悦。

古时尤其是清朝时期,硕学者的数量极为稀少。历史上的杰出诗人们,大都怀抱治国之道,具有经世之才。

彼时要取得进步,唯一的途径便是步入仕途。这条道路曲折繁复,变幻莫测。

文人常正是莫逆之交、正义凌然且外圆内方;想要在艰难的官场立足,关键在于深藏不露、能进能退,迎接仕途中临的种种未知风险需策略高明、坚韧不拔。

纪晓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才华横溢,生活惬意;他正气凛然,通达圆融;他不与奸邪同流合污,却乐于与之抗衡;他仕途坎坷,却始终屹立不倒。

纪晓岚之所以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保持自我,

主要源于以下三点:首先,他心态豁达,尽管身居高位,却毫无文人的酸腐气息,广结良友,性格开朗,历经磨难,仍能笑对人生,享年82岁。

其次,乾隆善用其所长,若让纪晓岚投身政务,恐会因直言不讳而陷入困境,无法充分发挥其才能。

最后,纪晓岚深知明哲保身之道,只有保存实力,方能发挥作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在一个文人如履薄冰的时代,身处风口浪尖,纪晓岚并未迷失方向,未随波逐流,他一生才华出众,学术成就卓越。

回顾他的一生,纪晓岚用“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这句话来概括。

0 阅读:42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