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战士马友里回忆,1942年冬季,九旅二十六团经朱家岗血战,痛击日寇,打退了敌人,自身伤亡也不小。上级决定,把准北军区特务营的第一、第三连,编为二十六团的第四、第六连,补充战斗减员。马友里任第四连连长。
地方部队升编为主力,需要整训、磨合。部队移驻洪泽湖西岸的一个圩子,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军事训练主要是射击、投弹、刺杀、劈刀;还有急行军,每小时要跑30里左右。一次,我们四连获全团第二名,受到团首长表扬。认为四连虽然是个新连队,有潜力,有希望成为主力连。
1943年冬,一天,营部召集连干部开会,接受任务,在宿(迁)淮(阴)公路附近,伏击日伪运送物资的汽车队。要求速战速决,快打快撤,在一小时之内解决战斗,防敌来援。
内线送来情报,敌汽车5辆,护送兵力为:日军一个小队(五六十人)、伪军一个排(三四十人)。日军除步枪外,还有歪把子机枪1挺、掷弹筒2门;伪军有步枪30多支,捷克式机枪1挺。
营明确要求,此次伏击,务必全歼来敌。四连主攻,五、六负责打援,六连抽出一个排为营的预备队。
战前做好战斗动员,发扬军事民主,让战士献计献策,准备好战斗器材。营长张立业,政教丁田带领各连干部,化装侦察地形,现场区分了任务,部队在夜间进入伏击阵地。
我们四连的部署是:二排埋伏在胡庙公路茶棚附近,负责消灭中间3辆汽车的敌人,在茶棚附近十米左右埋好炸药;一、三排埋伏在茶棚两侧约200多米的地方,负责消灭第1辆和最后1辆汽车。
马友里连长腰揣驳壳枪,化装成一个拾粪的农民,观察敌情,进行指挥。待敌进入我伏击圈后,以马连长的驳壳枪连放两枪为信号。
大约在中午十一点左右,敌5辆汽车进入伏击地区。第1辆汽车上是日军,到达茶棚附近停了下来。用机枪向周围扫射,进行火力侦察。
由于事先明确规定,要严守纪律,无信号不准开枪,所以,我埋伏人员沉着冷静,无一人暴露目标。敌人认为没有情况,继续前进。
敌每辆汽车相隔50米到70米,当敌第3辆汽车进至茶棚附近时,马连长的驳壳枪连发两响。接着炸药爆炸,我步枪、机枪一齐开火。一、四、五、六、七班各向一辆汽车冲击。
攻击目标明确,战士们奋勇冲杀。经过大约50分钟的战斗,日军除两人重伤(很快死去),其他的全被击毙。俘获伪军十多人。
大家忙着打扫战场,收缴步枪、机枪、掷弹筒,收集鬼子的子弹盒、手雷;寻找伪军的子弹袋、手榴弹。丁政教说,打扫战场要彻底,把鬼子的大衣、钢盔、皮带(每个鬼子两条)、皮鞋收上来。然后,把每个鬼子的挎包也集中带走。最后,战士们把战场上的子弹壳也带回来,交给修械所复装子弹。
侵华日军皮带上外挂的子弹盒和刺刀
侵华日军的手雷
胡庙头伏击战,是四连上升为主力部队后,打得干净利索的一仗,这一仗提高了大家消灭日军的信心。
战后总结经验:一,战前情报工作准确,这是个重要的条件。二,战前准备工作认真、细致。三,战斗时勇猛迅速,敢与敌近战格斗。四,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