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能战胜匈奴?盖因汉朝碰到了匈奴的死穴

正一品 2022-11-25 16:39:35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记载称:

“骠骑(霍去病)封於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在汉朝的发展中,霍去病封狼居胥意义重大,经此一役,“匈奴远遁,而地漠南无王庭”。

正如司马迁所言,“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这个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伤害持续了很久,汉以前的中原政权似乎并未解决匈奴祸患,那么汉朝为什么能够战胜匈奴呢?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少数民族之一

大汉:我忍

匈奴是从约公元前3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统治结构,为了生存,开始频繁侵扰中原大地。后来始皇帝统一六国,派遣大将蒙恬北上抵御匈奴。

常年的战争和资源的匮乏致使匈奴不得不选择暂时蛰伏。一直到匈奴的单于人选换成了冒顿。冒顿继位后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凭借强大的武力基础让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

冒顿单于继位后走上扩张之路

公元前176年-公元前128年,这是匈奴的全盛时期。而这一时期统治中原的西汉王朝,尚且没有主动进攻匈奴的底气。

诚然,在汉高祖刘邦的主持下,大汉的各领域发展恢复趋势喜人,但就公元前200年刘邦亲征匈奴的过程来看,想要彻底解决匈奴祸患根本不现实。

当时双方在白登山对峙了足足七天七夜,谁都没能奈何谁。到最后,刘邦不得不通过和亲的手段,暂时让匈奴方面安分一点。

刘邦绘像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干政,匈奴的冒顿单于写信辱没吕后,吕后本想出兵攻打,但在大臣的劝说下,吕后最终选择了忍让:

“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吕后画像

虽说此后大汉总是以和亲的办法来暂时止战,但匈奴方面仗着自己在“马背上”的优势,多次侵扰进犯大汉,《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记载:

“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

“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冉阝、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

……

匈奴时常骚扰大汉

只不过这时候的大汉发展重点仍然是休养生息,故而汉朝统治者仍然选择隐忍:

“(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汉武帝: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汉文帝驾鹤西去后,汉武帝刘彻登基。

这时候的大汉国力大涨,故而汉武帝将“灭胡(匈奴)”作为主要执政目标之一,果断提拔卫青以及霍去病,北击匈奴,对匈奴的政策也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

汉武帝重用霍去病、卫青等人北击匈奴

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大汉针对匈奴发动了三场大战,一为漠南之战,二为河西之战,三为漠北之战。

这里插一句,公元前127年往前推,大汉与匈奴“稍度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与中国界于故塞”,汉武帝做好北击匈奴的决策后,发动了河南之战,将匈奴从河南地区击退,这让匈奴恼羞成怒,先后袭掠代郡、定襄以及上郡等地。

汉武帝见状大手一挥,“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漠南、河西及漠北三场大战。

汉武帝画像

其中在漠南之战中,汉武帝让车骑将军卫青率领3万骑兵,指挥诸将攻打匈奴右贤王庭,同时派遣李息等人出兵牵制左贤王庭。由于匈奴右贤王完全没有准备,被卫青杀得大败,

“(俘)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缴)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

翻过年后,汉武帝再次让大将军卫青率兵出征,带着10余万步骑攻打匈奴,

“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

卫青曾大败匈奴

漠南之战结束后,汉武帝提拔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其负责河西之战诸事,霍去病两次征战,均让匈奴遭受重创。

而经过河南、漠南以及河西之战后,匈奴右贤王基本丧失对河西诸王的控制,单于更是为了保证安全,只能迁徙至漠北地区。等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下令,让卫青与霍去病联手,各自率领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目标直指匈奴主力。

也是在这最终一战——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於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匈奴方面则“用赵信之计,遣使於汉,好辞请和亲”,以此希望汉武帝放自己一马。

霍去病封狼居胥

汉武帝:拿捏

纵观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记录,我们不难发现,汉朝之所以可以打败匈奴,完全是因为其碰到了匈奴的死穴。

匈奴人主要过着游牧生活,对于他们而言,牛羊牲畜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而要保障这种资源的品质,辽阔的牧场缺少不得。

在河西之战以前,匈奴占据在黄河河套地区,此处有黄河蜿蜒而过,“宜农宜牧”,因为地理优势,匈奴完全能可以凭借这块沃土牧养牛羊和战马。

黄河河套对匈奴无比重要

但是在河西之战后,匈奴失去了这块沃土,也正是因为如此匈奴才会万般不甘心,想要将河套地区夺回来。

遗憾的是,汉军实力有了质的变化,再加上有卫青等良将,这使得匈奴不仅没有办法拿回河套区域,反而连环境相对较好的漠南区域也一并丢失。此时的匈奴其实仍有还击之力,因为河西地区尚且在匈奴河西诸王的掌控之中。

匈奴失去黄河河套后实力渐衰

河西地区与河南-漠南地区的重要性差不多,这一片区域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匈奴掌控着这片区域,能够实现与西域及西羌各部的密切联系。

但还没等匈奴做好卷土重来的准备,汉将霍去病又以非常快的速度,拿下了河西地区。至此,匈奴的右臂被彻底剪除,再加上没了良好的牧养牛羊战马的茂茂丰润之地,匈奴面临着相当大的生存威胁。

河西走廊的建立发展与霍去病有莫大联系

河南(河套地区)以及河西地区可以说是匈奴的死穴所在,正是因为大汉触碰到了匈奴的死穴,这才导致后来的匈奴难以有还击之力。

汉武帝看着霍去病从前线传回来的捷报,他知道如今匈奴已经处于自己的拿捏之中。在部队短暂地休养生息后,汉武帝再次发动漠北之战,将匈奴彻底打败。

汉武帝任用霍去病卫青发动了漠北之战

不过在骠骑将军霍去病死后,“汉久不北击胡”。但此时的匈奴也无法趁机发动反攻,被击中死穴的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这就导致匈奴更加不成气候。别看后来匈奴还有骚扰大汉边界的行为,可到底是小打小闹,不复当年匈奴全盛时的嚣张和高傲。

0 阅读:112
正一品

正一品

揭秘历史,探索真相,尽在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