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绿、三片红的65式军装,意味着退步?林彪主张恢复红军着装

正一品 2022-11-15 22:37:44

1965年儿童节这天,中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取消军衔制。此前使用的军衔服装随即废止,全体官兵一律穿着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的65式军服。许是因为样式的缘故,这导致一些人认为65式军服是中国军装的退步。

65式军服“一身绿、三片红”

“一身绿、三片红”

说到65式军服的特点,无疑就是“一身绿、三片红”了——服装主体颜色为军绿色,只有解放帽上的五星帽徽和衣领上的领章为红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服装风格并非65式军服的首创,早在红军时期,战士们穿着的军服,就有“三片红”了,即“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挂两边”。

红军时期的军服

只不过除了“三片红”外,那时候我军的服装颜色并不统一。这是因为当时的红军各部队虽然拥有各自的小型被服厂,但艰苦的经济条件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实现军服颜色的统一。

总体来看,比较常见的红军军装颜色为三种:灰色、青色和蓝色,其中灰色的占比大一些。用来制作首批灰色红军军服的布料,主要来自于红四方面军在1929年3月解放闽西重镇长汀后的缴获所得。

红军时期军服颜色不统一

军服样式则由毛主席、朱德和陈毅一块审定,他们经过商量后,决定以苏联领袖列宁曾戴过的八角帽为参考原型制作军帽,军帽中间要缀一颗红布五角星,象征团结一心;

军服上身就以中山装样式为参照,做两个上贴袋分布在左右,领口各缀一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灰色红军军服领章周围,还绣有一圈黑边,因为那时候正是列宁逝世5周年的特殊时期,这圈黑边以表对列宁同志的纪念。

首批红军军服领章带有黑边

除此以外,当时裁减军服剩下的布料还被做成了挎包、绑腿等,分别配发给战士们。整个红四军穿上新军服后,从上到下显得整齐划一,非常挺括精神。

红四方面军的服装统一后,其他红军部队纷纷效仿。虽然造型上差不多,但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的,除了服装颜色不一样外,八角帽、红五星、红领章的尺寸也有大有小。

对于这些小细节,那时候也确实没有人关注。毕竟每天都在枪林弹雨和危险中摸爬滚打,每天都在为革命事业操心劳力,实在分不出多的精力在意这个。

红军军服示意图

林彪主张恢复红军着装

红军时期之后,我军的着装也不断进行着改变,进入到60年代,新军装修改和统一的提议被正式写上日程。1964年3月,全军服装调研小组成立,小组工作人员经过商讨,拿出了几种军服修改方案。

同年8月,贺龙和罗瑞卿在向毛主席汇报新军服修改和统一、高级干部减薪问题时,贺龙提出建议:“是不是连军衔一起取消算了?”毛主席非常认可这个建议,还表示自己早就有这个想法。

毛主席认为取消军衔制有必要

其实当时会想到取消军衔,主要是因为自50年代开始,我军就在全面学习苏军搞建设,军衔制度也是那时候照搬进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发现了军衔制度的一些弊端:

“我军的军衔制度,是照搬苏联和其他国家的。过去没有这种制度,也一样打胜仗。实践证明,这种制度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等级表面化,助长了个人名利思想和等级观念。不利于我军革命化建设,不利于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团结。同时增加了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不少繁琐事务。”(截取自《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学习苏联的一些制度

1965年1月12日,中央军委上报毛主席并中央,此后大将以下的各级军衔一律取消,元帅军衔予以保留。毛主席和中央都表示同意,解决完高级干部减薪、军衔保留与否的问题后,大家将目光集中在新军服样式确定工作上。

这一年的4月中旬,林彪在苏州与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一起研究新军服样式,他主张恢复红军时期的着装。

杨成武对此表示了肯定和认同,随即在4月28日,贺龙、罗瑞卿以及杨成武等人前往武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表示想将新军服恢复成红军时军服的样式。

林彪主张恢复红军时期的着装

毛主席听后直言:

“我赞成走回头路,恢复老红军的样子,只要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其他的统统不要了。过去搞的什么将、校、尉那一套,我是不感兴趣的。”

当然对比红军时期,60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无法统一军服的颜色,于是乎,“一身绿、三片红”,除此以外没多其他缀饰的65式军服诞生了。

65式军服在身的战士们

5月21日,总参谋部下发了全军更换着装的通知,要求大家一律“改佩新的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从1965年6月1日开始实行。到6月1日时,国防部又下发《军人间军队上下级称呼的通知》,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便是清一色的“一身绿、三片红”。

65式军服真的是退步吗?

的确,65式军服对比此前的55式军服,大大简化了品种,样式显得单一。但要说65式军服退步了,却是不对的。

穿着65式军服的女兵

从我国军服的变迁,基本可以窥见中央对国家、军队建设的思想改变全过程。红军时期的军服装饰不多,只有“三片红”。

选用红色标志是因为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时,起义官兵系有红领带和红布臂章。当时红军的力量薄弱,所以更强调各红军部队间的团结以及增强红军在全国的影响。衣服样式统不统一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看到“三片红”,就知道有咱们的同志。

博物馆中我军历代军服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建立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战士们换上了国民党军军服,八路军们会佩戴长方形的“八路”臂章,而新四军佩戴“新四军”臂章,以此作为区分。

不过在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纷纷摘下国民党军帽徽,军帽上只留两粒固定护布的扣子。曾经为民族大义着想,战士们摘下红五星和红领章,统一编队对抗敌人。

影视剧中的八路军军服

不过后来发现还是得自己单干,所以摘掉了国民党军帽徽,但从大方向来讲,八路军、新四军和那一时期的国民党军一样,终极目标就是抗日,且都已经获得了统一的服装,就没有将红五星和红领章戴回来。

进入解放战争后,国共阵营对立,此时考虑到要区分双方军队,于是军委在1948年提出要统一标识,有些部队就缝上了白布胸章。

之所以没有一次性把军服也改了,是因为当时我军没有足够的条件,也不想在这上面消耗精力和物资,大家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解放事业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服在胸口多了胸章

再到1950年,新中国都已经宣告成立,统一制作和发放新军服,也算是“新气象新开始”的一种象征,于是就有了50式军服。

在50式军服流行的那几年,中国因为抗美援朝与苏联的关系不断拉进,作为同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但存在实力差距的国家,相对落后的我国决定学习苏联,于是换发了苏军的55式军服,实施军衔制。这意味着中国开始重视起军队正规化建设。

55式军服相对繁琐复杂

只不过在学习和对照实施有关制度的过程中,中央发现军队建设偏离了“正规化”要求,特别是军衔制,其本来是强调军阶等级和纪律的,但当时却增长了官僚作风,我军在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反而遭到抛弃。所以从50年代中期,开始有不少人认为要“军队‘革命化’”。

再加上中苏度过蜜月期后,因为思想主张和发展规划的不同,两国逐渐交恶,再沿用55式军服确实不合适,这才有了新军服修改和统一的决定。

65式军服在身

由此可见,“一身绿、三片红”的65式军服并非退步,而是中国走向自主发展,追求特色发展道路的鲜明体现。正如《解放军报》曾对65式军服点评的那样:

“(65式军服)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这种帽徽、领章非常鲜明地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2 阅读:902
正一品

正一品

揭秘历史,探索真相,尽在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