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成龙的人都知道,大哥喜欢在电影里夹带私货,也就是那些碎碎念的大道理。
这无心插柳成了“成龙电影”的一道风景,仔细来看,其实也有与时俱进的一个演变过程。
1、反抗权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成龙自主创作的黄金期,自编自导自演,有相当大的主导权。这时的他还年轻,骨子里有着一种藐视权威的反抗精神,经常会在影片里意气风发地大肆吐槽社会现象。比如《A计划》(1983)里的水警马如龙,不惜丢掉饭碗也要违抗上级命令,力擒被权贵窝藏的通缉犯。
之后他以下犯上,斥责高级官员贪图享乐、贪生怕死,不考虑基层水警的安危。《警察故事》(1985)里的陈家驹,痛斥领导打官腔、踩着部下的功劳升迁、不体恤下属等官僚主义恶习。《警察故事续集》(1988)里他再次以辞职为要挟,反抗上级对自己以暴制暴执法行为的弹压,弄得两位长官当场下不了台。在《龙兄虎弟》(1987)里成龙饰演一心寻宝发财的侠盗飞鹰,这是他电影生涯中颇为生动的一个反英雄形象,满嘴“money”的调皮模样一直延续到了《飞鹰计划》与《十二生肖》。
这阶段最出彩的演讲来自《A计划续集》(1987)。他婉拒加入救国救民的革命党,是一次“反大道理”式的小道理:
“这个就是我不愿意加入你们的原因。我是一个很拘小节的人,无论我的目标是多正确多动听,我也不会但求目的不择手段,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其实我也很佩服你们,因为你们才是做大事的人。我也明白要打倒满清是需要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但是我不敢叫人家这样做,因为我不知道叫这么多人牺牲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很喜欢当警察,因为我觉得每一条人命都很重要,我要保障每一个人安居乐业。就算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家,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如果不喜欢自己的生活,那里还有心思去爱自己的国家呢?”
可以看出,那时成龙主要扮演人微言轻的小警察形象,还未上升到家国情仇的思想高度,却弥足珍贵地展露出其最鲜活的一面——“反权威”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