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胖东的“六大门派”在哪里?在老老实实加班,围攻胖东来时精疲力尽了,无力再战。胖东来含金量+1。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都很“勇敢”,直接把“毫无人性”几个字刻在脸上,厉害。有些资本家真的没有认清自己。
初建国的时候各界都有那么多的劳动模范,那是因为人家是为集体、为民族、为国家的事业奋斗,所以舍生忘死。甚至现在,国企还有号召付出、不讲回报的,但在国企奋斗是为国家奋斗还好说,而且也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和关怀。
你私企号召别人拿自己的私人时间不讲回报为你老板和股东奋斗?人家凭什么消耗自己的人生为了给你赚钱奋斗,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认清自己了吗?
怒退微信群:这是失望还是自我反思的开始?
其实挺搞笑的。母婴品牌创始人,号召员工周末去卷。打工人周末都去卷工作了,那就只有靠创始人、CEO们去拼命生孩子了,不然母婴产品没人买,公司还是倒闭。
最近,宝宝树创始人兼CEO王怀南发了一段视频,语气中满是愤怒与失望。他痛斥公司员工周末“不响应工作”,并表示“感到绝望”。在他看来,这种缺乏热情和责任感的行为,是无法接受的。
不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员工的问题,还是管理层未能有效激发员工的潜力?王怀南的发言,显然带着浓重的情绪色彩:“工作不响应就是没有热情,没有血性。”但问题是,作为一个高层领导,是否过度要求员工在周末也随时待命,值得商榷。
如果把“热情”和“血性”看作是员工应具备的天然条件,这无疑有些不切实际。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工作,人的情绪和精力都有其极限。每个员工都在生活中承载着家庭责任、个人压力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些复杂的社会角色中,如何找到与工作的平衡点,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这就是当下社会的真实缩影。要不为什么大众消费疲软,生育率崩盘呢?现在就是透支整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在给那帮人赚最后一桶金。
这帮人,非得把“牛马”压榨到长出獠牙之后,才肯低头认错。
拒绝996,不是“不拼命”
所有不给员工分红的公司大谈特谈学习华为,就是耍流氓,外加痴人说梦!这样的公司,应该立刻倒闭!也不想想你给员工提供了多高的薪酬,以至于员工接受你这么PUA?你像华为那样,员工996都可以。
所有的关于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培训,都是大家看破不说破的大饼。
“你不配姓老板”。这句话说得没错,可惜的是,这并不是员工的呐喊,而是一些企业主内心的真实写照。在他们眼中,员工是工厂、是办公室里的一颗颗齿轮,只有在“需要”时才有价值。至于那所谓的“家”,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幌子,挂在门口的牌子,随时可以取下来当做挡风的伞。
曾经,企业里有一整套成熟的应对“紧急状况”的机制。那时候,如果突然有问题出现,通常会有专门的岗位来处理,任务分配清晰,责任明确。而对于那些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员工,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津贴,算是对加班加点的回报。
可惜,这套模式逐渐被“灵活应变”的新思想取而代之。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所谓的“临时任务”就此浮出水面,责任归谁也变得模糊。员工得为突发状况埋单,公司当然不提加班费、也没什么额外奖励。
一开始,企业给员工赋予临时任务,号称能提高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听起来像是多么聪明的应变策略。但背后隐藏的真相呢?无非是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避免设置过多的专门岗位——让员工做得更多,拿得更少。
换句话说,把员工的责任无形中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而这“其他人”就是你。好像大家都一夜之间成了超人,谁都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可是,员工并不是万能的,一天的工作已经把所有的能量榨干,再来一个“临时任务”,不过是往脊背上加了一块大石。
让人更寒心的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节省成本,把这些“临时任务”变成了“常态化工作”,而所谓的“临时津贴”,就变成了空口白话。员工如果拒绝加班,立马会被扣上“不够责任心”的帽子,似乎不愿为公司“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就是不够忠诚的表现。而每当节约成本的“智慧”得逞时,企业主们会用更加冠冕堂皇的言辞来说服员工:“你看,整个企业大家是一个团队,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我们是兄弟。”
其实,无论公司如何强调“大家一起拼搏”,员工们心里清楚:自己赚的钱,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和老板口中的“我们是兄弟”其实差了十万八千里。因为,很多时候,老板只是想让员工变成自己的“工具”,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合作伙伴。你以为自己是“家人”?那可真是活在了美梦中。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时代给我们上了一课
当下,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模糊,领导者如何引导团队找到合适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成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课题。如果每个企业都以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方式来要求员工,那么留给员工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血性”,还有情感的疲惫和身体的透支。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经典的管理理念,曾在许多传统行业中得到推崇。然而,在今天的职场环境中,光靠这种强硬的手段是无法维系长久发展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单纯的“强制执行”,而是在于如何利用高效的管理模式、优质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内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领导者的行为往往能深刻影响企业文化。在王怀南的公开发声中,愤怒、失望以及急切的整改愿望,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公司的关注,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和文化裂痕。
管理的核心不应仅仅是“命令与执行”,而是通过建设一种共鸣文化,让员工愿意自发地投入到工作中,而非单纯依赖外部压力。王怀南在视频中表示“要整顿”,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可能对员工士气产生负面影响。员工并不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他们更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意义和成就感。
如果以短期业绩为唯一考量的标准来评价员工,往往会错失对长期价值的认知。企业真正的竞争力,不仅仅是要靠“血性”驱动员工工作,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管理结构、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如果企业领导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未来就不仅仅是“整顿”和“退群”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与员工一同成长的课题。
结语
把员工周末不响应工作和“缺血性”直接挂钩,听着有点严苛。其实,年轻人并不是不想拼,他们只是希望有一个“自由切换”的空间。王怀南的愤怒来自于工作没有界限,24/7的“随时待命”让员工丧失了工作的意义: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而是被逼着走钢丝。
我们不能忘了,年轻人不接受996,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知道休息才能更有力地拼搏,工作生活的平衡,才是提升效率的最佳方式。
以下为信息来源:
员工周末不响应工作,知名品牌创始人怒退群!本人回应_腾讯新闻
称周末无人响应工作是没有热情、血性,公司CEO愤怒退群,你怎么看?_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