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蓉是这个家的大嫂,自从三年前婆婆去世后,她就像陀螺一样,围着家里的大小事务转个不停。每逢春节,小姑子和小叔子一家都会回来住上半个月,热热闹闹,表面上是阖家团圆,可背后的辛劳,只有玉蓉自己清楚。
这不,小姑子一进门,就娇滴滴地问道:“嫂子,能不能炒个水煮鱼?我好久没吃你做的了。”玉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啊,等会就给你做。”转身进了厨房,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接下来的几天,玉蓉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十点,买菜、做饭、洗碗、收拾、打扫,一刻不得闲。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打闹,小姑子和弟媳则悠闲地坐在客厅刷手机,时不时还讨论着哪家店的衣服好看,哪个品牌的化妆品好用。玉蓉听着她们的谈话,心里五味杂陈。
有一天,玉蓉在厨房忙碌,无意中听到小姑子跟弟媳的对话:“你不觉得嫂子这两年越来越小气了吗?以前她做菜都会变着花样,现在感觉都是重复的。”弟媳附和道:“是啊,而且今年的红包也比去年薄了。”玉蓉握着抹布的手紧了紧,深吸一口气,继续擦拭着油腻的灶台。她想起去年春节,为了让大家吃好喝好,她精心准备了十几道菜,光是采购就花了两千多,加上红包、各种年货,一共花了快八千块。今年物价上涨,她精打细算,想尽量省点钱,没想到却换来这样的评价。
除夕前夜,玉蓉第三次因为腰痛直不起身,她终于忍不住了,对着正在嗑瓜子的小姑子和小叔子说:“明年,你们就别回来过年了。” 厨房里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小姑子愣住了,手里的瓜子掉在地上,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小叔子则低着头,手指不安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你这是什么意思?”小姑子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玉蓉平静地说:“就是字面的意思,我也是人,不是机器。这个家需要大家一起经营,而不是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我一个人。” 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公这时也开口了:“是啊,这些年你确实太辛苦了,我们都没怎么帮忙。”
玉蓉继续说道:“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回来,但是我希望大家能互相体谅,互相帮助。过年不是只有享受,还应该有付出。”她想起去年,她一个人忙里忙外,小姑子却抱怨菜不够丰盛,弟媳嫌孩子们的压岁钱太少。今年,她提前跟小姑子商量年夜饭的菜式,结果小姑子说:“你看着办吧,我们不挑食。” 表面上是体谅,实际上还是不愿意参与。
玉蓉又想起前年春节,她因为忙着准备年夜饭,没顾上照顾孩子,结果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时摔了一跤,磕破了头。当时小叔子一家只顾着责怪她没看好孩子,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帮忙处理伤口。这些点点滴滴的琐事,就像一根根细小的针,扎在玉蓉的心上。
沉默良久,小姑子站了起来:“嫂子,对不起,我以前太自私了。从明天开始,我来帮你做饭。” 弟媳也站了起来:“我也来帮忙,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玉蓉看着她们,眼眶有些湿润。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个家才真正团圆了。
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人的牵挂。团圆的背后,需要每个人的付出与关怀。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才能让团圆的意义更加温暖而深远。一家人齐心协力准备年夜饭的场景,才是真正的阖家欢乐。与其说是八千多块钱的开销压垮了玉蓉,不如说是家人缺乏分担的意识让她感到心力交瘁。真正的团圆,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共同付出,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