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华夏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繁衍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但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极为的特殊,金发碧眼,长着非亚洲人的面貌,乍一看以为是外国人,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而这个少数民族曾在抗日战争中为我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甚至出过一个开国功勋。
那么,这个少数民族到底是什么?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俄罗斯族的由来
历史上,中原之外,四周多为异族领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多数异族开始逐渐与中原交融,最终化为新中国的一员。
中国民族的划分始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调查出的少数民族多达400多种。
经过20多年的科学识别与调查,直到1979年才最终确认了56个民族。
其中有一个民族,2000年调查时有1.5万人,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
金发碧眼,鼻梁高耸,不开口以为是外国人,但一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诧异。
如果遇上他们,可千万别将其视为外人,他们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俄罗斯族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但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经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不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那么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就要从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说起。
早在清朝顺治元年,侵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部分沙皇俄国士兵被捕后,降服于清政府。
之后,又被清政府送往北京,被编入八旗,这是最早的一批俄罗斯人被纳入清政府。
后来的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又有百余俄罗斯士兵,随军队自黑龙江雅克萨边城迁居北京。
这是北京俄罗斯族人祖先的由来。
当然,在我国新疆北疆也有一部分俄罗斯族人的祖先,他们部分是俄罗斯逃亡的士兵、还有谋生的农民以及传教士等。
迁入新疆北疆后,就定居于此,更改国籍,不再是俄罗斯人。
再之后,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大批俄罗斯人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了中国新疆北部地区。
从此之后,中国境内的俄罗斯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规模。
1934年召开的新疆第一次民众大会,已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以“归化族”的名义出席了会议。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们才被改称为俄罗斯族。
而俄罗斯族也是中国接纳的唯一外来民族。
如今经过百年的同化,他们早已从心底里认可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并将两国的文化相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
比如说巴斯克节,这是俄罗斯族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在这一天,金发碧眼、讲着一口东北话的俄罗斯族欢聚一堂,共同传承留存百年的华俄后裔文化。
他们会准备肉饼土豆泥、鱼子酱等丰盛的俄罗斯族传统美食,还会盛装出席载歌载舞。
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玩巴斯克节上最有趣的游戏—撞彩蛋,来示友好和表达节日祝福。
内蒙古俄罗斯民族研究会原会长还曾说过,希望华俄后裔文化持续传承,让中华民族文化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信源:中国新闻网2023年4月16日—中国俄罗斯族迎巴斯克节 传承百年华俄后裔文化)
抗战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俄罗斯族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唯一的外来民族,不仅是因为规模的庞大,还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他们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曾屡次发生战乱,而这些俄罗斯族人为了保持新疆社会的稳定,组成俄罗斯“归化军”,在击垮军阀的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
1933年,归化军又与新疆各民族一起,促成了发生在乌鲁木齐的“四一二”政变,推翻了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同时,俄罗斯族人又在抗日战争时期,坚定的同中国各族人民在一起,积极参与抵抗。
尽管在这期间,受到过诸多的歧视与排斥,他们仍坚定不移地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下开辟了一条条运输通道,确保苏联援助的抗日物资能够及时送达这前线。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仅凭猜想,我们也知道,他们一定死伤无数。
可尽管如此,他们也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坚定信念,没有人选择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当逃兵。
不仅在行动中,俄罗斯族人民看着愈发严重的抗日战争,自发的在物质上给予支持,竭尽所能的支持中国。
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俄罗斯族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的开国元勋林虎中将就是俄罗斯族人。
俄罗斯族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无畏的勇气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尊重和认可,他们被视为中国的同胞。
从曾经的“归化族”,到现在被认可的“俄罗斯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赞扬。
(信源:国家民委网站2015年7月30日—俄罗斯族)
结语
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个外来民族,但仅有俄罗斯族被我们承认。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我国做出的突出贡献。
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从心底里就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一心一意的向着中国,从不包藏祸心。
而发展至今,俄罗斯族的历史早已与中国紧密相连。
我们希望各民族之间都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共创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