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农民的孩子,却不会说方言?别让文化断了根!
晓峰和嘉怡在城市里拼搏多年,他们的儿子阳阳,也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出生、成长。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标准的普通话,构成了阳阳生活的全部。
暑假来临,晓峰看着忙碌的工作和疲惫的家人,决定回乡下老家,让一家人放松一下,也让许久未见的父母见见孙子。嘉怡欣然同意,阳阳更是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对从未体验过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好奇。
车子缓缓驶离城市,高楼大厦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村庄。阳阳趴在车窗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外面的景色,嘴里不停地问着:“爸爸妈妈,还有多久到呀?那里好玩吗?”晓峰笑着回答:“快了,宝贝,那里有你没见过的蓝天、白云,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终于,车子停在了老家的门口。爷爷奶奶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看到车子停下,急忙迎了上来。奶奶满脸慈爱,一把将阳阳抱在怀里,嘴里念叨着:“我的乖孙哟,可算把你盼来了,让奶奶好好看看。”然而,阳阳却被奶奶亲昵的方言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地往妈妈怀里躲了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困惑。
爷爷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阳阳,眼中满是喜悦。他伸出粗糙的大手,摸了摸阳阳的头:“阳阳都长这么大啦,越来越帅气咯!”晓峰和嘉怡赶忙笑着和父母打招呼,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走进了家门。
一进家门,阳阳就被院子里的一切吸引住了。角落里的鸡笼里,几只母鸡正悠闲地踱步;院墙上攀爬着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阳阳挣脱奶奶的怀抱,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声。
休息片刻后,阳阳听到院子外面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于是,他拉着妈妈的手,撒娇道:“妈妈,我想去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玩。”嘉怡微笑着点头:“去吧,宝贝,注意安全哦。”
阳阳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跑出了院子。只见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正围在一起,玩着一种阳阳从未见过的游戏。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一边玩,一边用方言大声地呼喊着。
阳阳走到他们身边,有些害羞地说道:“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孩子们停下手中的游戏,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从城里来的小伙伴。他们相互对视,小声嘀咕着,因为阳阳说的普通话,他们听着也不太习惯。
一个小男孩鼓起勇气,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答:“你……从哪里来?”阳阳眼睛一亮,连忙说道:“我从城里来,我叫阳阳。”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围了过来。可当他们开始用方言兴奋地交流时,阳阳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只能茫然地看着他们。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指着地上的游戏图案,用方言说道:“这是‘跳田坎’,可好玩咯,你会不?”阳阳努力地想要听懂,可那些话语对他来说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小声说:“我听不懂。”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一阵笑声。那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说:“你连这都听不懂,真奇怪!”
阳阳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感到无比的尴尬和失落。他试图解释,可是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孩子们又继续玩起了游戏,他们一边玩,一边用方言交流着,仿佛阳阳根本不存在。
阳阳站在一旁,看着兴高采烈的小伙伴们,心中充满了孤独。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听懂他们的话,能和他们一起尽情地玩耍。可是,语言的障碍让他只能站在原地,眼巴巴地看着。
不知过了多久,阳阳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他看了看天色,发现已经有些晚了。于是,他默默地转身,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去。
回到家,嘉怡看到阳阳一脸失落的样子,心中一紧。她急忙走上前,关切地问道:“阳阳,你怎么了?是不是和小朋友们闹别扭了?”阳阳摇了摇头,眼中闪着泪花,委屈地说:“妈妈,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我没办法和他们一起玩。”
嘉怡心疼地把阳阳抱在怀里,轻声安慰道:“没关系,宝贝,他们说的是方言,你没学过听不懂很正常。等你学会了,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啦。”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点起了一根烟,悠闲地抽着。这时,邻居张大爷和王奶奶路过,看到一家人在院子里,便走进来和他们打招呼。
大家闲聊了几句后,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阳阳身上。张大爷看了看阳阳,撇了撇嘴,说道:“你家这孙儿从城里回来,看着是挺洋气,可连咱这方言都不会说,以后咋记得自己是这村子里的人哟。咱这方言,传了多少代咯,丢了可就是忘本。”
王奶奶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光顾着往城里跑,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扔了。这孩子以后出去,人家一听不会咱这方言,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冒出来的,根都找不着。”
爷爷的笑容渐渐消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看着阳阳,又看看晓峰和嘉怡,沉默不语。晓峰和嘉怡听到这些话,脸上有些尴尬,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张大爷吸了口烟,接着说道:“你看咱村的娃,哪个不是从小就会说方言。这方言啊,就是咱的根,是咱和祖宗连着的线。阳阳不会说,这出去了,人家问起来,咱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槐树村的人。”
王奶奶也跟着说道:“我家那小孙子,才三岁,方言说得可溜了。以后走到哪儿,都知道自己是从咱这穷山沟里出去的。不像有些娃,连根都丢咯。”
爷爷听着邻居们的话,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他一直觉得方言是家族的根,是连接祖祖辈辈的纽带,可如今孙子却不会说,这让他感到无比惋惜和担忧。
等邻居们走后,爷爷把晓峰和嘉怡叫到跟前,神情严肃地说:“阳阳这孩子不能不会方言,得赶紧学。咱这方言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咱家族的根,可不能在他这辈断了。”晓峰和嘉怡对视一眼,面露难色。嘉怡轻声说道:“爸,我们也知道方言重要,可阳阳一直在城里生活,周围都说普通话,学方言也得慢慢来。”爷爷却坚持己见:“等不得,现在就得教。”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晓峰看着爷爷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对方言传承的重视。他想了想,说道:“爸,您别着急,我们也希望阳阳能学会方言。这样吧,我们一起想办法,让阳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爷爷听了,点了点头:“行,只要能让阳阳学会方言,咋都行。”
接下来的几天,爷爷每天都拉着阳阳教他方言,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耐心地一遍又一遍重复。“阳阳,这是‘吃饭’,用咱方言说,叫‘恰饭’。来,跟爷爷说,恰饭。”爷爷认真地说道。阳阳跟着爷爷重复着,可是发音总是不准确,急得他直跺脚。爷爷却不着急,笑着说:“没关系,慢慢来,多练几次就好了。”
然而,阳阳学起来却有些吃力,总是记不住。看着阳阳沮丧的模样,晓峰和嘉怡心疼不已。他们意识到,单纯地让爷爷教方言,效果可能不太好。于是,晓峰和嘉怡决定一起想办法,帮助阳阳学习方言。
一天晚上,晓峰和嘉怡坐下来,认真地和爷爷谈了一次。他们表示理解爷爷对方言传承的重视,也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疏忽。同时,他们也向爷爷解释了在城市环境中,普通话对阳阳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爷爷听后,沉默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我也知道你们不容易,是我太急了。”
晓峰接着说:“爸,我们觉得可以换一种方式教阳阳方言。比如,您可以给阳阳讲一些咱小时候的故事,用方言讲,这样他既能听故事,又能学方言。还有,我们可以一起唱方言童谣,让阳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嘉怡也补充道:“对,我们也会在日常交流中,适当融入一些方言词汇,帮助阳阳加深记忆。”
爷爷听了,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我咋没想到呢。行,就这么办。”从那以后,一家人达成了共识。爷爷依旧教阳阳方言,但不再强迫,而是通过讲故事、唱童谣的方式,让阳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方言的魅力。
每天晚上,爷爷都会坐在院子里,给阳阳讲他小时候的故事。“阳阳啊,爷爷小时候,咱这村子可热闹了。一到夏天,孩子们就会跑到河里去捉鱼摸虾。那时候啊,河里的水可清了,一眼就能看到底……”爷爷用方言绘声绘色地讲着,阳阳听得入了迷。有时候,阳阳会打断爷爷,问一些听不懂的方言词汇,爷爷就会耐心地解释给他听。
晓峰和嘉怡也会在日常交流中,适当融入一些方言词汇。比如,吃饭的时候,嘉怡会说:“阳阳,快来恰饭咯。”出门的时候,晓峰也会说:“阳阳,咱出去玩咯,莫跑远哒。”阳阳听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词汇,觉得十分有趣,也会跟着模仿。
渐渐地,阳阳能听懂一些方言了,还会用简单的方言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交流。有一天,阳阳又跑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这次,他听到小伙伴们说“走,我们去那边耍”,他听懂了,兴奋地跟着他们一起跑了过去。小伙伴们惊讶地看着阳阳:“哇,你能听懂我们说话啦!”阳阳自豪地说:“嗯,我爷爷教我的。”
从那以后,阳阳和小伙伴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充满乡音的小村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乡音成为了连接三代人的温暖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