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嘉庆元年的正月里,川楚白莲教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了。这场起义动摇了整个朝廷,迫使嘉庆帝和太上皇乾隆紧张地等待着前线的捷报,希望能听到好消息。
然而数月以来,八旗、绿营军队屡屡受挫,起义军却像野草一样迅速蔓延至各个省份。乾隆下令严厉责备前线的将领,但他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海兰察的感慨:“使海兰察在,此贼不足平也!”
在这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乾隆心中所想起的并不是其他臣子,而是海兰察。这足以显示出海兰察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或许是因为乾隆认为,只有海兰察才能帮助他战胜这场危机,稳定朝廷的局面。这种重视和依赖的情感注定会让人对海兰察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和兴趣。
◑ 大清猛将海兰察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海兰察。与其他异姓封公爵者不同,他并非出身名门,也没有凭借祖上的功业或世职来得到公爵的封号。相反,他是依靠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士兵所展现出来的勇敢和英勇,一刀一枪拼下了一等超勇公的爵位。
海兰察虽然身世卑微,但自出生之日起就流淌着祖上好战、勇猛的血液。他是鄂温克族人,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相比满洲人,鄂温克族人生活的条件更加艰苦,这也锻炼了海兰察从小就具备的不怕苦、不怕死的性格。
鄂温克族与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一起组成了清代八旗中最为强大的索伦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后,索伦部归附后金,并被编入八旗,被满文老档所定义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从后金时期一直到乾隆朝,索伦部八旗骑兵几乎参与了清王朝每一次重要的战役,以擅长攻坚战而闻名于世。
而海兰察则是索伦部中的佼佼者。在乾隆二十年,年仅16岁的海兰察作为索伦马甲的成员参加了征讨蒙古准噶尔部的战斗。在第一次战斗中,他就斩获敌首五人,因此功绩晋升为骁骑校。
在乾隆二十五年,海兰察凭借数次战功被授予一等侍卫的称号。随后,他跟随阿桂将军南征北战,在每一次的战斗中都展现出超群的勇气和军事才能。海兰察的战功在整个满清朝廷都广为传颂,他的官职也一路晋升,成为一品大员。然而,海兰察始终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的士兵,在每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勇敢地迎接最艰难的战斗任务。
据文献记载,海兰察在战场上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在战争即将爆发之前,他总是叮嘱士兵保持安静,然后趴在地上仔细聆听。传说他的听力非常出色,可以从十余里外听到敌军的兵马声。更令人称奇的是,海兰察的嗅觉也如同一把神奇的法宝,只需在战场上闻一闻,就能准确判断敌军的数量和距离远近。
◑ 打仗谁都不服,除了阿桂
海兰察能打不假,但他生性傲慢,从不轻易屈服于他人。无论是傅恒还是福康安,在他眼中都不值一提,唯有阿桂能够赢得他的心服口服。这是因为海兰察跟随阿桂的时间最长,同时阿桂也给他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再加上阿桂本人擅长谋略,善于指挥军事,不仅是海兰察,其他人也对他言听计从。
在乾隆五十二年,台湾爆发了林爽文起义,乾隆任命福康安为主将,同时让海兰察担任副将。福康安出自贵族家庭,但在军中的经验远远不及海兰察。因此,乾隆担心海兰察不会服从福康安的指挥。
事实上,海兰察对福康安确实有些意见,一开始也不怎么尽力。但福康安比较明事理,每次决策都会虚心请教海兰察。看到福康安有意向他示好,海兰察也开始顺从他的安排。
可以说,福康安一生的功绩大部分都是海兰察为他打下的。无论是台湾还是西藏,如果没有海兰察亲身冲锋陷阵,福康安又怎么能够建立功业呢?海兰察也有自身的不足,在乾隆的眼里,他适合作为副手而不适合担任正卿,这也是他的遗憾。以往的战事来看,海兰察从未担任过主军的角色,这与他热衷于亲自冲锋,以及他出身于寒门有一定关系。
但可以肯定的是,就战斗力而言,清代没有一个人能够与海兰察相提并论,因此称其为大清第一猛将也是毫不夸张的。
以一个平凡的身份,海兰察最终被封为一等超勇公,这在清代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他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也表现出色,都以勇猛著称。
他的长子安禄跟随征讨川楚时,参与了白莲教起义,最终在四川壮烈殉国;次子安成,外表文雅英俊,但在林清之变时挺身而出,斩获敌方首领无数。
海兰察的女婿岳祥也是一位以武力闻名的人物,据说他与海兰察的女儿结婚后,一直秉持岳父的教诲,以为国杀敌为荣。
乾隆五十八年,海兰察去世,乾隆皇帝追赐武壮的谥号,并表彰他在军中的卓越战功,将他的画像四次列入清朝紫光阁御功臣名单,并在昭忠祠供奉他的牌位。
这才是我们应该崇拜的对象,而不是什么小鲜肉!
海蓝察的敌人不会是汉人吧?这是何居心?
海兰察这可是日牛的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