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肺部“修复者”!胡晓波带给患者的是呼吸间的“松弛感”

紫蓝评健康 2024-08-14 12:48:37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晓波

一呼一吸,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又错综复杂。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疾病,最终都与呼吸相关。

仅去年一年时间,他便带领科室完成了10万个肺的“修复”工作,让自由呼吸不再“奢侈”。

从医学的殿堂到临床第一线,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呼吸道“保卫战”中,他在呼吸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已跨越25载。他不仅是一名医师,更是一个不断攻克医学难题的探索者,在呼吸介入到肺康复的呼吸疾病诊疗全链路中,啃下了不少难啃的“硬骨头”,还给无数患者在呼吸之间的“松弛感”。

第七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特别推出《一“济”之长》特别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晓波,看他如何与各类肺部疾病“正面交锋”。

微创“铺路”,再多给生命一次机会

在普通人眼里,“微创”常常被误读为“难度小的手术”,其实并非如此,微创意味着更小的伤口、更确切的止血、更轻微的疼痛感、更快速的术后康复。但是,它也意味着要在更小的空间里完成对病灶的精准“狙击”,虽然难度急剧上升,然而却能适应更多疾病症状,给生命多一次机会。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胡晓波将注意力放在了支气管镜技术的突破上。别看它只是内镜下的一项技术,但它可以用于气道内各种良恶性病变的治疗,属于四级的手术,也就是手术难度中最大的一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这面镜子被赋予了一把“冰刀”,一项叫做“支气管镜下冷冻切除技术”应运而生。可弯曲的冷冻探头在支气管镜的引导下,顺利抵达异常肺部组织,借助喷出-80~ -70 °C的气体,来使病变位置失去“活力”,最终被安全地移除了。

但要成功用好这把“刀”并不容易,虽然冷冻技术可以减少出血,但在冷冻过程中或冷冻解除后,该组织仍有可能大量出血情况,并且当操作不当或气道结构较为脆弱时,极有可能造成气道壁创伤和破裂。

要熟练掌握这项技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目前,这项叫做“支气管镜下冷冻切除技术”已经在市二医院广泛开展了,去年已开展了 60 多台手术,位居同级医院前列。

胡晓波介绍,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异物取出,还能使不少晚期肿瘤患者受益,对其呼吸困难的缓解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凭借着成熟的呼吸介入微创技术,贴心的诊疗服务,胡晓波率领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四川省医疗服务质与质量报告”对全省三甲综合医院的专科排名中,连续 3 年位居全省第二,用实力得到大众对其的认可。

4 大科室联动,专注打造“肺康复”循环圈

数据显示,我国阻肺患者数量已将近2.5亿人,它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常见慢性疾病。这就意味着,这近1亿人每个呼吸的瞬间,都像是在胸口压上了一块千斤重的石头,耗尽所有力气只能呼吸到一丝稀薄的氧气。

其实,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因疾病造成的器官损伤,会让每次呼吸则都是生不如死的折磨。提高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让“肺”康复,迫在眉睫,然而,专注于“肺”康复的医疗服务却很匮乏。

拿什么拯救这群人的呼吸?与肺部疾病鏖战数年,胡晓波认为不仅要在肺部治疗上下功夫,肺康复也必可不少。

依托于市二医院实力强悍的康复科、中医科、营养科,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构造一个以治疗、康复、营养为侧重,以让“患者回归社会”为目的的肺康复专业MDT团队,通过定制化的肺康复计划,不仅缓解慢性呼吸道疾病疾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对药物或吸氧的依赖,也让损失了肺功能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重新学会呼吸。

“肺康复受益的不仅是肺,还有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在胡晓波看来,肺康复不仅仅意味着肺功能的锻炼,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构。对于患者而言,因为呼吸困难,离不开药,离不开吸氧,离不开家人,在相同场景下长期生存,难免会影响其与家人的相处,在心理上也会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而他所倡导的肺康复,将是一种综合性肺康复循环圈,也就是在评估肺功能后,量身订制肺康复计划,再结合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多方面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同时,肺功能的恢复也能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运动耐性,给予身体更好的营养支撑,疏通患者及其家人压抑的情绪。

打破“思维定式”,他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

“新冠那几年,我们发现呼吸道疾病患者下降了60%”胡晓波说到,在大众对呼吸健康意识都有所提升,不舒服就戴口罩,更加注重手部卫生的环境下,也减少了呼吸疾病的“可趁之机”。

在胡晓波的门诊上,他发现大量的患者都缺乏从生活中保护呼吸道健康的认知。部分患者因长期吸烟和熬夜打牌而得了肺炎,却往往忽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纠结于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耽误病情。

胡晓波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一方面不断通过科普、讲座等方式来让未得病的人注意如何在生活中呵护呼吸道健康。另一方面,对已经患病的人,在治疗的同时,在改善上生活方式不断提出健康建议,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呼吸道的再刺激。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家门口,通过同质化的管理,让呼吸更健康。

“同质化”这个词,在胡晓波的身上转变了情感色彩。他所追求的“同质化”是科室要对标全国头部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向“天花板”级别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靠拢。

而这意味着患者对于健康的更高追求不再因地理位置受到限制,从看病“往外走”变成就医“家门口”。

为了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他结合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院两区的特点,定期组织5个病区的线上大交班,所有医务人员共同复盘疑难病例;在已经获得两个国家级专利后,他还带领着研究生不断进行着科研创新……

这就是肺部“康复师”胡晓波,让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不断延续的故事。

四川名医编辑 胡学敏

0 阅读:0

紫蓝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