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红楼,纵说古今
关注红楼晓晓,带你走进浩瀚文史天地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人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在毛主席的晚年,他很少提及曾国藩,并且刘帅也坦言,毛主席认为曾国藩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并不可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毛主席早年对曾国藩的推崇与晚年的少提及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毛主席早年推崇曾国藩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曾国藩被视为一位有远见和实干精神的官员。他主张推行自强不息的改革,积极引进西方科技和先进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毛主席早年对曾国藩的推崇,主要是因为他认同曾国藩的处事和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以至于在青年时期给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满乎?”的评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尤其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毛主席的观点也发生了转变。对于此时的毛主席来说,他开始对曾国藩的观点和做法持保留态度甚至批评。比如说打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在其中“立功”最大的是曾国藩,而他当时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在认识到这一层道理后,毛主席便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到曾国藩。
不过,虽然由于阶级立场的政治因素,毛主席后来鲜少向人提及曾国藩,但这并非全盘否发。我们知道,《曾国藩家书》一直为后人称道,毛主席对此也是认可的。与毛主席一样,刘伯承对曾国藩也有相似的见解,可谓如出一辙:“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他的家书,也并非都是腐儒之见,其中有些见解,我看还是可以借鉴的。”
其实,在对待历史人物和思想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理性评价。毛主席早年推崇曾国藩,晚年却鲜少提及,这是他思想演进和历史变化的结果,没有办法简单地以对与错来评判。对此,您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