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国军有一怪才中将军长,48年时仍在逆生长,实战竟能逼退粟裕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5-01-11 03:58:27

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在1948年大退化,突出标志是五大主力被打的只剩三个半。

在这一年,国军整体战斗力出现断档式下滑,各大战场再未出现以往一个军横扫无敌的状况,只有一个军例外。

一、五大主力只剩三个半

国军战斗力在抗战后期出现过一次较大提升,主要标志有二:

一是国军部队蒋系化。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国军内部派系林立,总计189个师的兵力,其中蒋系只有35个师,占比18.5%。其余川军27个师、东北军21个师、西北军15个师、湘军14个师、晋绥军13个师、粤军12个师、桂系7个师、黔军4个师、马家军4个师、滇军2个师,另有各种杂牌不入流的部队35个师。

到1945年抗战胜利,国军253个师,蒋系达到129个师,占比接近51%。经过抗战的消耗和蒋系兼并,西北军、东北军、湘军、黔军几个系统基本被摧毁或肢解,桂系、阎锡山实力略有扩充。

蒋系吞并杂牌,撇开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的黑暗和残酷,单纯从军事意义上讲,编制统一,补给统一,武器统一,兵员实力充实,整体战斗力自然而然就上升。

二是美械部队成批出现。

抗战中后期美军加强对华军援,国军出现一批全美械或半美械的主力部队,到1945年底共装备了13个美械师。分别是第二军、第五军、第八军、十三军、十八军、五十三军、五十四军、七十一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九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

五大主力都是全美械部队。抗战胜利时以五大主力为首的这一批美械部队,战斗力达到巅峰。即使日军不投降继续打,这一批国军部队也不怯鬼子兵。

全面内战初期国军主力部队还挺能打,一个美械军基本可以顶住我军三个纵队的围攻。但好景不长,到1948年初,整体战斗力就开始退化了。

以五大主力为例,整编74师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被全歼,此后虽迅速重建,但已不复当年“三五”部队之旧观。

歼灭一个,还剩四个,还有一个主力军只剩半条命,新一军。

新一军巅峰期是1946年5月占领四平,那时部队所属三个师新38、新30、新50师都是印缅战场的老部队,军长孙立人在军中享受绝对威望。占领四平后国军开始以师或团为单位分散四出作战,结果被东北民主联军一点点消耗。不过至少到1947年8月还算可以,元气未丧,还堪一用。

结果到1947年9月,陈诚在东北大力扩充部队,一向亲美的孙立人被排挤离开新一军,新一军老底子新38师被调出,扩充为新七军。新一军的凝聚力一夜之间丧失,之前屡屡被歼灭团级单位的伤害一并爆发出来,此后战斗力一蹶不振,在五大主力中沦为末流。

其他国军总体情况呢?

被全歼者或大部歼灭(以打掉军部或整编师部及两个主力师为标志)者越来越多,如西北战场整编二十九军、整76师,中原战场的整编66师、206师(相当于军)、整3师、十五绥区(康泽)等,华东战场整编69师、整26师、整51师、整46师、整72师、整74师、整57师、整75师、整2师、七十三军(按时间顺序),华北战场第三军、三十五军等。

1948年的国民党军,整体上都在滑坡、崩盘,越是这样凄风冷雨,越显得那支逆袭发育的国军的令人瞩目。

二、黄百韬有何独到之处

这支部队,就是一度被人传为第六大主力的二十五军。

二十五军本是一支比较奇怪的部队,嫡系中的杂牌。

该军成军于1938年6月,由52、190师组成,该两师的前身是预备第3师和第4师,都是抗战时新征发兵员组建的新部队,没有受杂牌军阀部队影响。不过也只是一般部队,

不过该军军长黄百韬却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

黄百韬是广东人,生于天津,既不是保定系军官出身,也没上过黄埔军校,早年辗转于旧军阀部队,1928年随奉系张宗昌第六军投降蒋介石,是标准的杂牌将领出身。

那时蒋介石吞并杂牌军,由于自身实力并不太强,怕人议论而不敢明抢,于是往往采用保送到陆军大学深造的名义,暗中解除杂牌将领的兵权。黄百韬初入蒋系时还是师长,不久即被保送陆大第三期学习,从而失去兵权。

毕业后也不受重视,在西北军中勉强度日。后因偶然机会调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担任中将高参。黄百韬无所事事,写了一些应付差事的论文。不料被何应钦发现其论文颇有见识,便推荐他到第三战区担任顾祝同的参谋长。

黄百韬非常珍惜这个到一线部队的机会,在任上着力整肃军纪,惩治贪腐分子,不料正好触了顾祝同的禁脔,甚为顾氏不容。黄百韬是实心做事之人,性格虽然耿直,却也不傻。他也经常想办法逢迎讨好顾祝同,但顾祝同根本利益受到侵扰,哪里会相得中黄百韬。

1943年10月,顾祝同寻机将黄百韬外放,让他与二十五军军长张文清对调,俾其无法妨碍自己贪污。

黄百韬正好乐得清净,在二十五军一心一意练兵打仗。恰好这时二十五军没什么大的战事,黄百韬一改之前张文清正事不干、邪事干完的作风,把二十五军整治的甚有纲纪。那时国军部队面对日军都没有太好的制敌之术,黄百韬无师自通地研究出一套夜战打法,一度收到奇效,成为国军中少有能打夜战的部队。

黄百韬自知不是所谓“黄陆浙一”,朝中又无奥援,只好事事争向,打仗积极出力,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

天幸二十五军在蒋系人马中也不是什么主力,也没有受到派系斗争的影响,黄百韬得以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作用。全面内战爆发后,他率整编后的整编第25师进攻华中解放区,与粟裕大战数场,虽吃了一些小亏,但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整25师与整83师(李天霞)这种一流主力并肩作战,表现居然并不输于83师。

华中野战军北移后,黄百韬率部一路北追,连陷苏北诸城,作战十分积极。黄百韬为人不贪不占,打仗又连立战功,与黄埔将领大异其趣,引起第五军、整编74师等部队的嫉妒和排挤。

顾祝同时任陆军总司令,黄百韬的表现渐渐引起他的注意。有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顾祝同官做到这个境界,自然而然也拎得清军长这个层面真正需要什么人物。再加上黄百韬一直对他加意巴结,顾祝同竟尔改变了看法,开始照顾提点黄百韬。

华中、山东野战军合并后,连续数场大战,整军、整师的国军被歼灭,例如整编69师、整编26师,整69师是蒋介石铁杆亲儿子部队,整26师有第一快速纵队,地位都在二十五军之上。黄百韬作为主攻部队之一,居然毫发无伤。

原因有二:

第一,黄百韬临场指挥尚称合格,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比较灵活。

第二,所辖40师、108师、148师都是黄百韬长期指挥、编练之部队,作风较为淳朴,有一定正气,与其他国军不太一样,关键时刻能打硬仗,也比较听调遣。

孟良崮之战,国军编为三个进攻集团,黄百韬在汤恩伯兵团序列内,拼尽全力进攻华野一纵一师的阻击阵地,只差一个天马山的山头就能打到孟良崮张灵甫的阵地。整25师步兵极为悍勇,跟着大炮轰击炸点五六十米的节奏向前冲锋,当面华野部队都震惊了。

不过由于整25师是仰攻,以三比一的兵力进攻一纵一师阻击阵地一直打不下来。一师也拼到最后时刻,所有预备队都投入战斗,全师伤亡极大。若不是师长廖政国临时拦下四纵一个路过的营投入战斗,整25师真有可能冲过天马山与张灵甫会合。

三、悲情结局

黄百韬积极作战,又有顾祝同力挺,孟良崮战后国军进行战术检讨,整83师师长李天霞受到严惩,黄百韬却逃过一劫。

此后黄百韬率军进攻胶东,又千里机动拉到大别山区参与对刘邓大军的围剿,每战必积极向前,持续在蒋介石面前刷存在感。

1948年7月豫东战役,黄百韬终于得到大好机会,顾祝同把一个交警支队和第三快速纵队划给黄百韬,令其凑成一个兵团,赶赴睢县解区寿年兵团之围。

黄百韬本自徐州北上救兖州,与许世友山东兵团对垒。接令之后迅速集结部队转兵豫东,速度之快,严重出乎粟裕意料。本来粟裕寄希望于山东兵团拖住黄百韬,或是南下打徐州吸引黄百韬这个小兵团东向,以减轻豫东战场压力。

黄兵团到达睢县后,粟裕被迫调整战役计划,置区寿年兵团余部72师于不顾,调头过来以主力围攻黄百韬,黄百韬不料华野突然这样用兵,被打的窝在阵地里无法摆脱,黄百韬已做好最后成仁打算。

危急关头,黄百韬多年练兵作战积累的战斗力在绝境中爆发出来,华野主力已经多日恶战,将士们的体力、粮弹供应和预备力量,都已到了强弩之末,万难歼灭黄百韬兵团,所以粟裕果断命令退出战斗,豫东战役就此结束。

试想,但凡来增援的部队战斗力弱一些,抗打击能力没那么坚韧,极有可能在华野最后一击面前吓退甚至崩盘。黄百韬吓出一身冷汗,但这块硬核桃着实也让华野难受。

豫东战役之后黄百韬声名大振,国军编组新的兵团,充实陇海线防御力量。顾祝同向蒋介石进言说:“大凡一个领袖,必须保持两个以上的脚来支持这个脚,叫他们争宠献媚,你这个领袖才能指挥如意,稳如泰山。如果只留下一个派系,一只脚来拥护你这领袖,像曹操和司马懿一样,万一这个独一的脚要篡位,或是怠工,你怎么办?”

蒋介石沉吟不答。顾祝同又说:“譬如辞修(陈诚字辞修),其部下只知有辞修而不知有委座者,颇不乏人。我追随你三十年,不敢不披肝沥告诉你。”

当时在座者尚有国军总后勤部长俞飞鹏,顾氏此语当着第三者的面说,蒋介石认为他出于公心不计嫌疑,便决心把顾祝同一向眷顾的黄百韬抬举出来,担任重建的七兵团司令——即豫东战役被消灭大半的区寿年兵团。

当时徐州绥署下诸兵团,兵团长官都是黄埔系将领,如李延年、李弥、邱清泉等,黄百韬获此任职,在中央军系统不啻一声惊雷。顾祝同向来不搞派系,黄百韬虽是他带挈的小弟,两人却不像陈诚那样大搞党内小派系。任命一个非黄埔出身的兵团司令,好歹给国军内部带来一点迟暮的正气。

新的七兵团以黄百韬二十五军为骨干,辖六十三军、六十四军、一百军(即整编83师)。七兵团向徐州靠拢时,又把四十四军划入七兵团序列,使其一跃成徐州剿总最大的兵团。

这个兵力构成挺有意思,一百军是正儿八经的中央军,二十五军多年来历经变化成渐渐成了中央嫡系,六十三、六十四军却是粤军。蒋氏如此安排,大概看中黄百韬的公心,用他的招牌和祖籍乡贯笼络两个粤系军。

然而所谓公心也罢,正气也罢,都来得太晚,作用范围也太小。国军战斗力整体剧降,只靠二三黄百韬式将领难以逆转。

黄百韬指挥这个大兵团,虽然各军军长表面上都听他的,但毕竟组建时间太短,黄百韬指挥粤系部队很难如意,淮海战役一经开动,陇海路上处处缺漏,七兵团宛如一头巨兽,掉进粟裕的捕兽坑,再难逃脱。

黄百韬早知国军的弊端,在新安镇未出发前,曾对国防部派来督军的李以劻哀叹:“我们哥俩是陆大出来的,……请告刘老总(徐州剿总司令长官刘峙)注意,要其他兵团快点集结,迟了就会误大事。如我被围,希望别的兵团来救。老弟,你是总统特派来的,请你面报总统,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绝不辜负总统希望。我临难是不苟免的,请记下来一定要转到。”

末了,黄百韬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为什么斗不过共产党?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

这话最后成了国民党军命运的墓志铭。

1948年11月22日,二十五军被全歼,七兵团全完。黄百韬死于乱枪之下。

0 阅读:369
有历史深度普及

有历史深度普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