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一个很惊恐的噩梦,在恐惧中突然被吓醒,然后一个晚上都睡得很浅,似睡非睡的感觉。
我能清晰地说出我看到的血腥场面,以及让我头皮发麻的场景,我能清晰感受到了自己手心冒汗、呼吸紧促、紧张爆棚的窒息感。
只有害怕、惊恐和无助。
虽然只是一个梦,它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我是因为什么而害怕?我在担心着什么?
我想了想,应该是这两天我无意中看到笑笑在看一个很血腥的电影解读,看到那一地的鲜血,我的紧张揪到了嗓子口。
虽然我当时让他赶紧换台,并表示以后不许看这样的影像场景。但我知道这并没有用,我不能时刻都能约束孩子。
探索恐惧背后的担心,无非就是害怕这样的电视片段,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价值观输入。
深层原因是我也在害怕,至于我内心的恐惧根源是什么,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
追溯一下我童年和成年的经历,我只能察觉到是无数次的不安全感,恐惧自己吃不饱饭,恐惧自己学习不好,恐惧自己不能走出农村,也恐惧自己被人嘲笑。
但具体的经历,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所以让我恐惧的点点滴滴,都无从忆起,甚至连恐惧过的感觉都忘了,只剩下了隐藏在内心深处无处不在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我也想到我老大前段睡不着,我当时分析的背后原因是无意识的压力,现在看来我更愿意称原因为“恐惧”。
他一定是在害怕些什么,内心一定是有什么他说不出来的不安全感,所以才会导致恐惧以睡眠障碍作为载体而爆发。
所以,即便在孩子睡眠恢复正常之后,我也会对他说:这事还没完,你需要配合妈妈继续察觉。现在咱们只是将问题的“冰山“凿了个洞,暂时把冰山一角给融化了,那些看不见的”冰山“需要再次深挖。
关联起昨晚我做的噩梦,我在我身上和我孩子身上看到了某种相似之处,那就是内心都有着恐惧。
我问孩子,你曾有过让你害怕和紧张的突然事件吗?
孩子提到过刚开学不久时,在校园内因为一句话被一群孩子围着,虽然只持续了几分钟,也没有升级到打架,但却让他内心很是惊恐,他害怕真打起来自己打不过一群人。
不过,这件事也只是诱因,只是通过一次冲突的契机,将他内心的不安全感给诱发了出来,它背后显现的是:我不够强,所以我害怕。
再追溯一下孩子的成长经历,我参与了基本90%以上。能让孩子有不安全感的四个阶段,我想只有3岁前,4年级-6年级时,另外就是九年级下半学期,还有高中上学期。
孩子3岁前,我的生活全面不顺,每天处于吵、哭、打的环境中,算是我生活中比较低谷的时刻了,怨气很重,孩子的安全感也没有得到保障。
孩子在4-6年级时,我忙于工作和他弟弟的照顾,基本无暇顾及他的成长,也没有跟孩子有太多沟通和疏导,采用的教育除了骂就是打。
高中阶段,从一个顶层的学霸跌落到中等生,落差和自我否认肯定是有的,只不过被孩子可能无意识隐藏起来了,而我还以为一片祥和,也没有及时介入和疏导孩子心理。
这样掰开看过往的不安全感诱因,我突然间理解了孩子的那些感受和不安全感。
还有我陷入一个误区,我自己能做到的事,孩子也能做到,在我的潜意识中,孩子无论从思维能力、还是做事能力或是智力发展上,无疑都比我强很多。
过度的乐观和过度的放心,让我陷入了“虚假繁荣”的自我感觉良好,让孩子承受了很多他不该走的弯路。
中等生的成绩我能接受,我不能接受的是孩子那么难过,一个人扛得那么难时,我竟然会袖手旁观。
从这点看,我也改变了。让我最在意的已经不是成绩和排名,而是孩子的感受。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
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可能还陷入自己的局限思维中,认为一切都好。
如果没有这一系列挫败的出现,我还没有意识去深挖“冰山群“。掉坑不怕,怕的是一直在坑里循环。
跌倒不怕,怕的是怎么跌倒的都不知道,只是把问题抛给外界,都是别人的错,与我无关。
当你知道一件事情很难,但你依然选择去做,其实就已经在成长了。如果你只想待在舒适区里,反而会限制你的发展。
做难一点的事,做没那么舒适的事,直面让自己恐惧的事,是破茧成蝶的第一步。
越察觉,越清晰,越清晰,越疗愈。
虽然,我没有完全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做,但做中思,在思中行,在行中塑,在塑中学,将这个过程循环下去,总错不了。
希望我成长的速度,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进度,也许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完美,但起码做到了足够好。#成长型父母百合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