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驾江湖之中,小鹏已取得了不少“首个”的身份。
-首批实现高速智能驾驶;
-首个实现城市智能驾驶;
-首个实现多城市无图驾驶;
-首个做到智驾全栈自研的中国车企;
-首个在中国实现端到端大模型落地的汽车品牌;
智驾,可以说从来都是小鹏的命根。
出于这样的决心,小鹏自然不会把眼光只局限在国内市场。
『用一套软件做到全球都好开』,这才是小鹏认为的智驾终点。
从P7+开始,小鹏智驾不再分Pro版和Max版。
小鹏自动驾驶高级总监袁婷婷坦承,用一套智驾软件标配全车系,这件事情还挺难的。
『从更早的P7、G3、G6、G9到P7+,不同车型布置的传感器位置都不太一样,这对我们智驾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实现数据的一体化、整体自动化工具的平台化,这背后需要非常多努力。』
但即使再难,只要平台化这条路是对的,小鹏还是会选择去做。
这,就是小鹏认为的“以终为始”。
同样体现这种价值取向的,还包括了传感器的选材方向。
首发AI鹰眼视觉方案的P7+,摒弃了之前小鹏力推的双激光雷达组合。
如此一来,这也很难逃过外界的质疑——
“视觉方案,真能达到和激光雷达版本一样的能力吗?”
在回应系统能力问题时,袁婷婷也提出了反问——
『难道我们在5年前的时候,就不想去掉激光雷达吗?』
『我们还是相信一件事情的以终为始,人靠着眼睛来开车,而车的摄像头比人眼的清晰度还要高,也更敏锐。』
『其实我们应该更早去掉激光雷达,只是当时的技术能力不可达。』
『视觉和激光雷达版本的能力一致性,本质并不取决于传感器身上,而是模型能力的提升。』
『今天我们整个数据量、全量信息点的收集能力已经非常强,然后端到端使模型的算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使得今天的去激光雷达成为了可能。』
不过,袁婷婷也没有想着神化端到端的能力。
她直言,端到端不是神药、并非万能,它本质上也只是手段之一。
『它会有不可解释性的问题,出现下限低的问题。』
『我们也会用非常多过往的经验,使它的下限能足够稳定,让它的体验性变得更好。』
模型能力的提升,不只是改变了小鹏的传感器选材方向,它还是小鹏智驾走向全球的关键。
袁婷婷指出,想要做好智驾全球化的答案,当中不存在什么秘密。
『你需要更多数据、你需要云端算力和车端算力,你需要一个架构非常成熟,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网络参数的模型。』
『你要去提升这个模型的有效性、泛化程度,扩大模型能力的上限。』
『今天大家都还在scaling law的左下角,它的上限还非常高,我们离它还非常远。』
『但我们已经看到这条路是正确的,我们在过程中也不断验证到它是正确的。』
『既然它是一条长期正确的道路,那只要继续踏踏实实做就好了。』
她感慨,小鹏智驾团队里的优势,在于这里头的核心骨干、体系化的能力一直没有断档过。
『小鹏一直都是保持着全栈自研、高投入高强度地往前走,这就是我对这个团队的信心所在。』
客观来说,小鹏不是没有出现过风波、发展节奏的换挡。
但如今的小鹏,依旧还能在不同层面上位居头部行列之中。
在这里头,相信总有一种信仰、一种坚持,还有不懈的投入来驱使着它前行。
在它身上,总能看到跟我们年轻人差不多的故事。
它有莽撞,也有热血,有过低落,但仍在坚持信仰地往前走。
我们都是从小小的身躯崛起,始终相信迎接我们的是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