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还要办吗?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08-20 22:40:35

文|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在新媒体浪潮中,尤其是短视频的冲击下,作为新闻三大体裁之一的副刊,其生存空间被逐渐压缩。 甚至有人认为,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随时可以“发表”文章,报纸副刊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真的是这样吗?副刊现在还好吗?

01

报纸副刊的辉煌历史

报纸副刊有着辉煌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中,在不同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报纸副刊始于 1897 年上海的《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随着时代的发展,副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消遣娱乐,到后来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副刊迎来大变革,许多副刊复刻《新青年》的主要形式,成为传播新思想、倡导文学革命的重要阵地,如著名的四大副刊《晨报副镌》《学灯》《觉悟》《京报副刊》,内容具有鲜明的文学和政治性,以传递知识、开启民智为宗旨。这一时期的副刊承载了大量足以影响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字,鲁迅、郭沫若、胡适等文化大家在副刊上发表作品,向传统旧文化展开冲击,《阿Q正传》就最先在《晨报》副刊发表。 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报纸副刊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报纸副刊纷纷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迎来了第二次大变革。 打破了传统副刊的单一格局,不同类型的副刊吸引着不同的读者群体。例如,文艺副刊吸引着文学爱好者,生活副刊吸引着家庭主妇和老年人,体育副刊吸引着体育爱好者。 报纸副刊的内容策划逐渐专业化。报社开始设立专门的副刊编辑部门,负责策划和编辑副刊内容。同时,为了吸引读者,副刊编辑们也在不断创新,推出各种特色栏目和专题报道。 过去一直被视为报纸“附庸”的副刊,越来越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为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寻求突破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信息飞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保持着流量高地和时间黑洞的强势地位,报纸副刊仿佛一位沉静的学者,面临着如何在喧嚣的数字世界中生存发展的挑战。 然而,这看似的绝境,同时也是一次充满机遇的发展契机,很多优秀的报纸副刊在危机中不断寻求转型发展,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今天,我们就举实例看看,那些优秀的文化副刊,是如何做到了副刊不“副”,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做到“出彩”又“出圈”的:

1、坚持优质原创内容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始创于1946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之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首发于此,一直以来强调“内容为王”,坚守对文章品相的追求。 《新民晚报》秉持一直不变的价值追求,坚持不懈进行文化推广,除每天固定两个版面坚持出版传统副刊“夜光杯”之外,每周日还推出八个版的“星期天夜光杯”,内容方面力求文章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让人读后能感受到更多生活中的真善美,给人更多向上、向前的力量。

△ 2024年8月4日《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第一版

2、内容策划创新求变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光明日报》推出《大美70年·身边的变画》栏目,从小角度反映时代大话题,选择“身边的变化”作为切入点,从衣、食、住、行、游、购、乐、学等各个方面,用原创的连环画来表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此栏目开辟了新闻媒体与美术界深入合作的“光明模式”,推动“新闻+美术+全媒体”深度融合,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其中新闻漫画“身边的变画——游”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新闻漫画“身边的变画——游”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3、发力新媒体融合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报纸副刊也在积极借鉴,推进新媒体融合。

比如《新京报·书评周刊》多平台布局,打造多媒体立体传播格局, 将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不仅拥有传统的报纸版面,还积极拓展到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其中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常常能达到数万甚至更高;在微博上,通过发布精彩书摘、作者访谈视频片段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关注者,粉丝量超过百万。 再比如《羊城晚报·花地》创新形式, 不断探索媒体深度融合与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的特色路径,推出电子副刊,在基于“新闻+服务+社交”的移动客户端产品“羊城派”APP 中,打造了“花地”频 道,将报 纸副刊的内容同步到移动端,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 同时,利用 APP 的互动功能,读者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作者和编辑能够及时回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推出了“花地有声”音频栏目,邀请作家、学者等录制文章的音频版本,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尤其是在通勤、休闲等场景下,音频形式更受读者欢迎。

4、打造IP,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为吸引更广泛的受众,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创新策略和方法,打造品牌IP,借由更多活动走出去,如通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使受众成为副刊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实现不同圈层间的传播。 将版面资源进一步转化为立体的文化优势,一方面做精传统媒体,一方面做大活动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以《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阅读盛典活动为例, 源自新京 报年度阅读推荐评选,自2004年开始至今,为受众遴选这个时代最具价值的“阅读”,引领出版阅读思潮,具有广泛的业界影响力与受众影响力。“年度阅读盛典” ,被称为出版阅读届最具影响力的书榜与活动,成为出版阅读界具有标杆指向的媒体活动。 △ 2020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活动上,罗翔与刘擎就“通识写作的当下性”展开对谈。

结语

不管什么媒体形式,找到受众的需求,就有生存空间。

报纸副刊逐步在新媒体时代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内容创新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吸引到更多读者,在承担起文化传播者、精神引领者职责的同时,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提升。

校对|刘越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