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就有人说“明朝有郑和下西洋,统治了整个东南亚,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第一强国”。郑和下西洋,的确给了许多人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就此认为明朝是一个海上强国,拥有诸多的海外土地。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一,朱元璋放弃沿海的岛屿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开放了黄渡、泉州、明州、广州四个口岸对外贸易,但仅仅几年后,四个口岸全部关闭,史上最严格的海禁就执行起来。朱元璋下令“寸板不许下海”。一般认为的海禁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甚至禁止百姓出海打渔,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海禁也是一个放弃海权和领土的政策。
为了推行海禁,朱元璋将沿海线变成了边界线。当时明朝在沿海线设置了大量的卫所,驻扎的大量的军队,一可以防止海盗侵犯,二可以防止民间对外交往。为了严格执行海禁,朱元璋将沿海地区有人居住的岛屿纷纷放弃,并下令百姓内迁。例如,澎湖列岛在1384年被放弃,百姓内迁,巡检司废除。
明朝放弃了这些岛屿后,海盗、倭寇就趁机占领了这些岛屿。例如,广东附近有南澳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谓“南澳前襟大海,后枕金山,屏障内地,控制外洋。大小莱芜之浮屿,远近澎山之列峙,闽粤咽喉,形势之最胜者也。”然而明朝却放弃南澳,将居民内迁,导致南澳岛成为“倭之巢穴”。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以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谓“夫定邑为宁郡咽喉,而舟山为定邑门户,攘外正所以安内,舟山固则定邑固,定邑固则宁郡以达绍郡俱固。”1387年,朱元璋下令放弃舟山群岛,将舟山46岛的3万居民全部内迁。第二年,昌国县废除。
在进行海禁的同时,朱元璋将周边的15个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征之国”,下令子孙禁止征讨,这15个国家包括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安南、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占城、苏门答剌、爪洼、三弗齐等。
朱元璋认为,这些蛮夷之地,就算得到了也不能增加多少人民和财政收入,反而会因为兴兵征讨而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皇明祖训》
二,明朝和东南亚各国的“封贡关系”明朝一边推行“海禁”,禁止民间海上贸易,一边又大规模推行“朝贡贸易”。明朝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认为周边国家、部族都是蛮夷,因而要求各国来“朝贡”。朱棣即位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更是大力推行朝贡贸易。为了吸引各国来朝贡,朱棣实行“薄来厚往”,也就是用大量的金钱来打赏朝贡者。
朝贡和册封是同时进行的。朱元璋曾说,但凡来明朝朝贡的,都要给他册封一个官职,“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来归者,皆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册封名字包括王、都司、宣慰司、元帅府、卫等。现在将朝贡和册封一起称之为“封贡”。这种封贡关系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外交关系,并非有管辖权。
永乐年间,明朝和东南亚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封贡关系。面积较大,实力较强的国家就册封国王为“王”,实力较弱的就册封为宣慰司。当时,老挝、缅甸和旧港被册封为宣慰司。但就此认为这些地区就是明朝国土,那就未免荒唐了。同样,清朝对东南亚、哈萨克进行乐扣册封,也不能认为这些地方属于清朝。
明朝为了吸引这些国家来朝贡,就需要拿出大量的赏赐。例如永乐九年,马六甲国王来朝贡明朝赏赐了黄金100两、白银500两、铜钱2600贯;赐给王妃白金200两,随同来的官员都赏赐不等的白金、铜钱。使团回国时,明朝又赏黄金100两,白银500两。
同时期,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和海外各国建立联系,推销明朝的朝贡政策,营造“万国来朝”的景象。郑和下西洋非但没有开拓一点海外土地,反而因为大规模的赏赐而耗尽了明朝的国库。到了仁宣年间,要推行休养生息,郑和下西洋就停止了。
整个明朝期间,在东南亚曾经开拓的土地唯有安南。永乐年间,朱棣介入安南内政,派遣军队介入,并最终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将之纳入到了明朝版图。但由于明朝治理不善、贪污腐败盛行,使得明朝的统治很快失去民心。到了仁宣年间,安南就爆发大规模的反明运动,明朝无力镇压,只能放弃安南。之后,安南和明朝就是“封贡关系”了。
三,西方殖民者东来郑和下西洋停止后,明朝就彻底封闭了起来。1574年,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介绍了东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但错误连篇,例如认为苏门答腊就是大食国(阿拉伯),苏禄(菲律宾西南)和琐里(印度东南)是邻国,甚至还认为葡萄牙就是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小国。
而当时,正好也是欧洲大航海兴起的时代。葡萄牙人从1411年开始大航海运动,到1487年发现好望角,1511年灭马六甲王国,从此垄断了东亚到印度洋的贸易通道。我想,明朝之所以认为葡萄牙位于苏门答腊岛,就是因为葡萄牙在马六甲海峡建立殖民地后给明朝带来了地理错觉。
此后,葡萄牙又贿赂了明朝的宦官,获得了澳门的租借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租借地,虽然当时征得明朝的同意,但实际上已经开中国土地被殖民的先河。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殖民任何一个地方,基本都是先通过贿赂等手段获得一个岛屿或口岸作为贸易、殖民据点,等据点牢固后再扩大范围。当时葡萄牙窃取澳门也是利用的这种方式。
葡萄牙之后,西班牙来到了东南亚,他们先是攻占了菲律宾,接着又北上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占据台湾岛的一部分。当西班牙在菲律宾大肆屠杀华人之时,明朝万历皇帝的回信是“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他认为这些华人不过是海外商人,是贱民,不足挂齿,被屠杀了无所谓。
明朝中期大力平定“倭寇”,不过倭寇也大多是中国海盗,他们反对明朝的海禁,搞走私贸易和劫掠。经过大规模的战争,“倭患”得以减少,但许多倭寇依然在海上活动,他们占领岛屿为据点,横行东南,例如郑芝龙等在台湾岛就建立了据点。俞大猷建议明朝建设船只,打造水师去海上保障安全,但遭到拒绝,明朝选择戚继光式的平叛方式,也就是平定内地的“倭寇”,海上的不管。
当时的明朝水师早已荒废,加上船只和武器远远落后于西方,自然也无法抵御西方的殖民者。原本明朝在浙江有700多艘战船,到到了16世纪就只剩下3艘了。明朝中后期,明朝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几艘武装商船进行了交战,明朝都是惨胜,牺牲巨大。相反,活动于东南沿海的海盗却成为了抵御殖民者的先锋,例如1574年,海盗头目林凤带领战船62艘,载4000人对菲律宾的西班牙军队发动了进攻,西班牙用于三年才彻底将之击败。
明朝兵力和损失情况
殖民者兵力和损失情况
屯门海战
4000人,战船、渔船共50多艘
士兵及船员千余人,5艘武装福船
西草湾之战
不详。百户王应恩战死。
四艘武装商船和一艘中式船只。三十五人被斩首,十人被俘虏。
厦门鼓浪屿之战
一千多人
七八十艘战船商船被毁,100多人被俘。
五艘大型武装船只,400余人。
仅伤亡10余人。
澎湖之战
总兵力达1万人、兵船2百艘。
耗军费达十七万七千余两。
损失数据无法考证。最终和荷兰签约,默认荷兰占领台湾岛,并终止和西班牙贸易(条约规定)。
900人左右,武装商船13艘。损失不到150人,没有一艘武装商船被击沉。荷兰被迫撤离澎湖,但被允许占领台湾岛。
料罗湾海战
郑芝龙海盗集团150艘战舰,士兵几万人,损失不详。
荷兰9艘战舰;海盗刘香的50艘海盗船。荷兰损失3艘战舰,刘香的海盗船全军覆没。
1563年,考虑到海盗出没沿海,明朝终于重新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但不久,荷兰就占据了澎湖列岛。经过大战,明朝才以巨大的牺牲驱逐了几艘荷兰武装商船,收复澎湖。但在为了换取荷兰永不骚扰东南沿海的承诺,明朝默认荷兰占据台湾岛。不久,荷兰击败了西班牙,实现了对台湾岛的独占。郑芝龙等势力在台湾岛被荷兰驱逐,无法立足,最终来到福建投降于明朝。
明朝官方自认为让荷兰攻击台湾,是“两虎相争,渔翁得利”。但这开启了西方殖民者强占台湾岛的历史,明朝的确借荷兰之手铲除了台湾的海盗势力,但也造成中国宝岛的沦陷。
综上所述,明朝初期就开始推行海禁,迁徙海上岛屿居民,撤销岛上机构,导致中国海防线大大内缩。中期,海上的岛屿被海盗占据,成为了侵扰明朝沿海的据点。后期,虽然平定侵扰内地的“倭寇”,但无法清除海上海盗势力。殖民者来后,在中国沿海侵占岛屿和据点,使得台湾岛和澳门等逐渐沦陷。可见,明朝一代不仅没有在海上给中国开拓一寸土地,反而主动放弃了大量的岛屿,给中国的海防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江渐月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