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新农合本应是保障老百姓医疗权益的福祉,然而如今,在一些地方,它却渐渐成了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这背后有着诸多令人揪心的现实因素。 老百姓收入低,是新农合缴费压力的首要原因。
在农村,许多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种地和外出打工。先说种地,近年来,肥料价格一路飙升,以前一袋化肥可能只需百元左右,现在却涨到了近两百元。机械耕种成本也在不断上扬,过去耕地一亩几十元,现在翻了好几番。可粮食价格却不升反降,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长期低迷,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收入却在减少。
拿一个普通农户来说,种上几亩地,一年到头,扣除成本后所剩无几。 而外出打工也并非易事。农村就业机会稀缺,农民们只能前往城市寻找工作。但他们大多从事的是建筑、环卫、家政等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工资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一个建筑小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可能才两三百元,而且还不是每天都有活干。在这样的收入状况下,新农合缴费的逐年增加,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老年人的情况更是艰难。他们的养老金少得可怜,很多农村老人每月仅有一两百元。
这点钱,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连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难以维持。吃穿用度都要精打细算,更别说还要拿出一部分来缴纳新农合费用。老人身体不好,生病是常事,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格外迫切。但微薄的养老金和高额的新农合缴费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有的老人为了省钱,甚至选择放弃缴纳新农合,可一旦生病,就只能默默承受病痛和高额医疗费用的双重折磨。
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而言,新农合缴费可能意味着要从本就紧张的生活费用中挤出钱来。一家几口人,每年的缴费总额可能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生活费。这让老百姓在面对新农合时,满心无奈和苦涩。他们并非不明白医疗保障的重要性,只是实在是力不从心。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让医疗保障成为大家的“保护伞”。但当前的情况却偏离了这个目标,我们不能让新农合成为老百姓的负担,而应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补贴,稳定农资价格,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适当调整新农合政策,考虑到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的特殊情况,比如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补贴力度,降低他们的缴费标准,让新农合真正回归到保障老百姓健康权益的正轨上来,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在医疗保障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心。
如果真让老百姓看得起病,降药价就可以了,必何必那么麻烦。
老百姓负担越来越重保的是医疗系统
个人不交保费,小病自费。国家补助那个保费费用直接大病报销
良心话
在中国大陆,医疗是最赚钱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