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次见1次,已经给你脸了!”2016年,清华出身的书记陈行甲,去给领导汇报工作,竟得到这样的答复。不久后,他放弃仕途匆匆裸辞。
在遥远的巴东县,一个被贫困与腐败深深缠绕的地方,迎来了它命运的转折点——陈行甲,一位出身清华的研究生,带着对家乡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土地,誓要改变它的面貌。
陈行甲,这个名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寒窗苦读,是清华大学校园里那抹不灭的学术之光。然而,他没有选择留在繁华都市,没有投身高薪外企,更没有远赴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心中,有一个更为坚定的信念:回到那片养育他的大山,去帮助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
巴东县,一个在全国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县城,却以它惊人的贫困程度而闻名。五十万人口中,有十七万是贫困人口,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挑战。陈行甲的到来,就像是一股清流,冲破了长久以来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阴霾。
初到巴东,陈行甲便被这里的腐败现象深深震撼。工程项目中的贪污腐败,如同蛀虫一般侵蚀着每一寸肌理。
在一次大会上,他愤怒地指出:“一百万的工程,最后结算成了两百万,一千万变成了一千五百万,你们这是在公然掠夺百姓的血汗钱!”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彻会场,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陈行甲成为了腐败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以身作则,坚决打击腐败,将四个县领导、九个局长以及大批涉案老板送进了监狱。反腐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他接到了威胁电话,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这一切都没有让他退缩。在一次公开场合,他更是大胆揭露了腐败的真相:“一个小小的三百万项目,前期费用就花了三十万,还要给各级领导送礼,最后真正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简直少的可怜!”
这段言辞激烈的发言,后来被原封不动地融入到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成为了易学习的一段经典台词。陈行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清廉与担当。
然而,反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江边祭奠母亲时,陈行甲遭到了不明身份人员的袭击,两根肋骨和四根手指被打断,公文包也被抢走。这次事件,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腐败势力的猖獗与凶残。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反腐的决心。
2016年,陈行甲的巴东任期届满,湖北省委公示他将被提拔为州领导。这本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仕途上的一次飞跃。
然而,就在这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裸辞。他说:“我厌烦了戴着面具做人、做官。”他渴望回归真实,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离开官场后,陈行甲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名为《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传奇经历,更展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书中,陈行甲剖露了贪官之所以贪的根源:“当官之所以腐败,无非是为了养儿子、买房子……我不贪,因为我啥也不缺,而且我所拥有的,是那些腐败分子永远也无法得到的。”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与智慧,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在峡江的转弯处》不仅是一部反腐斗争的纪实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信仰、关于爱的深刻探讨。从对小家的爱,到为官时对国家的爱,再到做公益时对他人的爱,陈行甲的爱丰富而深切,让人感受到了他的赤诚与坚定。
陈行甲承诺,该书所有售卖金额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重病儿童。这一举动,再次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让我们一起向陈行甲致敬!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愿意为了正义与真理,付出一切,哪怕前路再艰难,也要勇往直前。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