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杨舒春毕业后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拒绝外交部工作邀请,转身回到家乡从零开始农业创业之路,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与另一位北大校友陈生所从事的养猪事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凭借“北大智慧”的杨舒春已然成为“北大杨哥”品牌的代言人,把曾经的质疑声彻底熄灭,并成为家乡经济增长动力十足的发动引擎。
那么,功成名就的杨舒春当年基于何种认识做出这一判断,他的创业路上有发生过什么波澜曲折?
1985年,杨舒春出生于江苏无锡的农村家庭。与当时其他乡似农民不同的是,自幼父母就很重视小杨舒春的教育,倾尽全力支持他的学业,只希望儿子能够离开黄土,有一幅更光明的前景。
小杨舒春并未让家里人失望,他从小积极上进,刻苦学习,1999年高考以无锡市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录取。消息传回家乡直接炸开了锅,亲朋好友纷纷祝贺,教育子女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榜样勤奋学习。
迈入大学校园的杨舒春没有放松紧绷的弦,他依旧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并积极参加各项团体活动与科研竞赛,不到三年,就获得了我国外交部的青睐相加,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公派留学西班牙。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外交部的工作千载难逢。2003年,杨舒春顺利毕业,正式担任外交官,开启他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生涯。
不过被分配到西班牙使馆工作的杨舒春尚未工作几年,就渐渐发现外交部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与理想中的生活大相径庭。后来在一次节目访谈中杨舒春表示道:“我的人生应该是每天充满变化。”
不过杨舒春没有直接斩断退路,他留在西班牙继续深造,不断实地体验寻找新的出路。杨舒春利用积攒下来的积蓄报读工商管理硕士,并在许多家公司兼职,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交流,听取他们对商业的想法和观点。
杨舒春深深地被商界人士的思维方式触动,他意识到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他想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的生活。
于是,2012年,杨舒春在结束了西班牙留学生涯,携带妻子小孩毅然回国,开始返乡创业。这一举动自然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杨舒春不过着安逸的日子,要“头铁”承担极大的风险在商业上厮杀。
特别是父母这边,本以为儿子从此光芒万丈,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儿子在外交部工作不顺才回来的。
义无反顾的杨舒春创业目标明确,通过自己多年积攒的资源、技术和经验,投身生态农业领域,他相信这片广袤的天地大有可为,不仅能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还能为家乡带来机遇。
杨舒春的生态农业项目刚刚顺利在无锡落地生根,第一场劫难迅速降临。
由于杨舒春坚持采用先进技术培育绿色有机产品,这势必造成高昂的成本,为保证利润产品定价远高于普通产品,这让当时的人们望而却步。消费者的不买账造成杨舒春辛苦培育的绿色蔬菜大多烂在地里,送不到消费者嘴边。
经过杨舒春的反复思索,结合相关商业知识,他意识到想让消费者为新型的高定价蔬菜买单,必须打造品牌效应。
思念及此,杨舒春的具体操作策略很巧妙,他借助自己的北大身份为产品镀金,将“北大”二字与自己的“生态农业”相挂钩,创立“北大杨哥”品牌,希望依托于北大平台的含金量为生态理念背书。
调整后的品牌核心在让消费者明白绿色产品的健康和营养价值的同时,更是要讲故事,以杨舒春“从外交官到农民”的故事为噱头吸引消费者,进而了解有机农业的多元价值。
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北大杨哥”理念,杨舒春积极联系各方媒体大力宣传,比如他诚邀各方媒体记者走进生态农场,实地拍摄绿色蔬菜生产的全流程。
随着相关报道的宣传,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知道了“北大杨哥”生态农业产品,带来知名度的攀升,进而推动销量的持续增长。
在“北大杨哥”的品牌经营过程,杨舒春特别维护自己产品的“护城河”——高品质,为此他与专业机构展开合作,定期检测产品质量,确保产品从种植到配送的每一环节都符合有机标准。
此外,杨舒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按如今话语叫做“私域流量”,即推出会员机制,招募300余名会员,通过提供定期配送农产品的服务,使得会员逐渐成为品牌的忠实客户,又为生态农场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同时在听取会员的反馈后,杨舒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种类与组合类型,商战也是信息战,通过快速调整不断赢得市场。
2016年,步入正轨的“北大杨哥”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初步实现收支平衡,随后软银集团、无锡国联等企业纷纷上门寻求商业合作,扩大生态农业规模。
自此,杨舒春从80亩土地起家,结合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打造绿色闭环的循环生态系统:用田地剩菜养鸡和喂猪,以鸡和猪的粪便施肥。这一循环系统既生态又降低成本,获得扬州大学农学院的技术支持,成为当地绿色农业的标杆。
如今“北大杨哥”已拥有上百家互联网店铺,成为国内知名的有机食品品牌,杨舒春本人身价更是早已破亿,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上市之路。
回顾杨舒春现有的人生,他最可贵之处在于积极听取自己的声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勇于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并做好买单准备。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自在心中。
参考资料:
创业榜样杨舒春:不图此生名与利 只留无悔在人间,2017年12月01日 15:24|来源:央视网